“四度六合” 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方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四度六合” 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方式探究

王亚儿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 315000

摘要:劳动教育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原则,以“四度六合”的评价方式和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评价;四度六合

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同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强调:“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见,劳动素养评价已成为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工作,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和新时代教育评价的现实要求。

一、评价原则

(一)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原则

基于劳动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其评价要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现状,积极开展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和社会参评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多方位、多角度的碰撞和反思,更好地认识自己。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是充分利用各种劳动教育资源,发挥家庭和社会机构支持劳动教育义务和协同责任的有力举措。

(二)坚持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是对劳动教育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及时地反映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劳动过程积极地反思和总结。

(三)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原则

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都是进行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方法,二者各有特点,在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量化评价注重数据分析,但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质性评价注重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结合,但评价结果却存在笼统性、模糊性、容易千篇一律等缺点。因此,教师应该坚持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情况。

二、评价内容

(一)四度之劳动态度

劳动态度,对应着劳动观念,是指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能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类发展的意义,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四度之劳动效度

劳动效度,对应着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

(三)四度之劳动品度

劳动品度,对应着劳动品质,是指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主表现为:学生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有始有终等习惯,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

(四)四度之劳动创度

劳动创度,对应着劳动思维,是指学生运用文化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通过思维活动对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能在劳动过程中提高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

三、评价途径

(一)六合及评价主体

1.与课程教学相整合

学校劳动教育评价首先要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学校一周有一节劳动课,一到六年级各年段有专业的省编教材作为上课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系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必修课的老师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月、每一学期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其次,各学科也可以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老师做出相应的评价。

2.与社团教学相通和

学校开设了竹雕刻工艺社团,学生在竹片上写好字、画好画,就可以在竹雕机器上将形状雕刻出来。学生兴趣浓厚,成果斐然。社团课的老师通过学校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进行评价。

3.与课后托管相契合

课后托管开设了劳动拓展课程,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也可以学到相应的劳动技能,比如剪纸站、手工作品坊、精美点心制作室等,让学生习得平时书本里所学不到了生活劳动技能。课后托管老师根据学生表现也对学生进行评价。

4.与家校社协同相契合

家庭劳动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战场,不仅能提高劳动能力,还能养成孝顺、懂事、坚持的人格素养,每周布置一个劳动作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契机。而且还把劳动教育开设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更加体现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家校社的组织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评价。

5.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每学期的劳动周,可以开展很多的劳动项目,比如每学期开学初帮扶一年级新生的活动,领新生进教室,教一年级弟弟妹妹打扫教室卫生,分菜分饭整理餐桌,教他们系红领巾等,让学生懂得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通过劳动技能比赛,能展示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将学生的劳动素养上墙展示,新媒体等的宣传,学生自己、伙伴、老师都可以进行劳动评价。

6.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开展校内外的劳动主题活动,比如参观劳动实践基地,跟妈妈换一天岗活动、手机班级中心灵手巧同学的资料,体会的快乐活动等,让学生感受父母劳动的辛苦,也会体会勤劳的意义。班主任、小伙伴、包括学生自己都可以给出劳动评价。

(二)六合之三个层面(家庭、学校、劳动);四项内容十大任务(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十大任务(生活劳动中的整理、烹饪、家用器具使用;生产劳动中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服务性劳动中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性劳动;综合性劳动中职业体验和设计)。

(三)六合之学校特色劳动项目

主要涉及到五大主题:家乡服装我设计(竹编服装、帽子、皮带等);家乡美食我学做(学做各种笋);家乡建筑我建造(古村古房子搭建);家乡红印我赓续(红色宣讲员);家乡非遗我传承(学做八展马灯)。

四、评价方式

(一)劳动课程上的表现,劳动知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相关教师量化打分。根据“四度六合”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表,表现优异三颗星,表现一般两颗星,表现不好一颗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实践活动,包括项目式活动等,参加一次一颗星,根据表现分别获得三颗星二颗星一颗星;家务劳动至少一周一次,每一次得一颗星,根据“四度六合”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表,家长进行量化评价。

(二)建立劳动成长电子档案记录袋。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有反思,对劳动的过程以微图片或微视频的方式记录,劳动成果上墙展示等,都留存在电子档案袋中,分别可以得一颗星。

    (三)增值评价。利用纸质或电子的劳动素养单,用心追踪和记录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劳动素养表现,并从“劳动素养基础”和“劳动努力程度”两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增加值”和“净效应”,只要学生劳动技能有进步或比之前更努力,都可以得一颗星。

(四)二十颗星可以获得一枚劳动七彩币,参与学校正善劳动之星和正善学子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