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黄德言

   灵山县正久实验中学(初中部)

摘 要:孔子,学生三千,贤达七十二人。他是怎样教学的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能因材施教,关键是能识别出不同的“材”。能知道学生各自的特点、性情、思维习惯,才能知道如何顺应其各自特点,才能知道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差异  有效提问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世上没有一样的树叶,人也一样。在我们上课的班级,每个同学也都不一样,存在着各种的差异,家庭背景和贫富差距、文化背景不同存在不同差异,学生性格以及性别的差异等。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必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一、心理差异

1.认知差异与教育。在各种心理差异中,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无疑与实际教育联系最为密切。一般认知能力也称智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个体差异。凭常识就可以知道,有些学生聪明,有些学生则显得不是那么灵活。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一教即会;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并注意放慢进度。关于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和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许多定量研究。对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建议对于一般认知能力低的学生,教学中应采用明白、直接的结构化教学方法,提倡有指导的学习或者在学生特长方面发展。吕小枫同学,瘦和高,性格活泼,比较好动,上课坐不住,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他比较擅长运动,比如:篮球,足球,跑步等,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体育活动并为班级赢得荣誉。针对小枫的这种情况,班主任及家长建议他在体育方面发挥特长,认真刻苦训练体育,以后考进一个体校。老师和家长的话语激励了他,最终他高考考进了首府的体育院校继续学习。因材施教,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动机差异与教育。在教学领域里,个体的成就动机也是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成就动机者要较低成就动机者的学业成绩好。一个不思进取的学生很难激发很高的学习热情,其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必然难以提高;而一个追求上进、不甘人后的学生,会以勤奋努力来不断获取自己欠缺的东西。陈哥同学,性格开朗,积极向上,自律性很强,思维极度敏捷。我初二接班的时候,各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理科成绩,经常得到物理老师的表扬。但是英语成绩刚得B,课后我找到他,激励鼓励他没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跟他讲学习方法并辅导和课后给他布置相应的作业,他也很上进,课后,假期愿意花时间在英语科,背诵文中的对话及短文,最后英语成绩慢慢进步,中考成绩英语A,总成绩A+考进县内最好的示范高中并进了特尖班。正是因为他有学习的激情和动机才能取到特优的成绩。

二、进行互动有效的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在课堂中为了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阶梯式的提问,优等生提问较难的问题,中等生提问适中的问题,学困生提问较容易的问题。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学有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组后进行若干组对“后进生组”加强辅导,使他们赶上进度;对“优等生组”则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深一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有时间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教师所教学的该组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差不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的设计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度身定做,真正做到了备课备学生。

三、平等相处,言传身教

教师应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学生,并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面带微笑。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当你找学生谈话,用含笑的目光注视他时,会使他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而回答不出时,你的微笑是一种激励和期待;当学生因犯了错而惴惴不安、手足无措时,你的笑容是一种谅解;当学生做对了一件事,你的笑容是一种最好的奖赏;当学生和你一起闲谈、游戏的时候,你的笑容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微笑,是照耀幼苗的那一缕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

2、注意仪表。当你站在学生面前,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你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仪表虽是一个人的外表,却并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有的男教师不修边幅,也不当。教师的仪表理应合乎时宜,具有审美价值,表现出教师这一职业所持有的气质风范,以提高对学生的亲和力。教师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胡子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

3、多陪伴学生。教会做人。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活动,老师都要抓住时机,通过言传身教,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陪伴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保持卫生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养成热爱阅读、积极奋斗向上的拼搏进取精神;形成与人为善、和谐与人相处班级友好团结、拧成一股绳良好氛围。通过在教室陪伴学生上自习,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认真、专注,在教室安静地看书,可以教会学生阅读和思考;弯下腰来捡一次垃圾,会陪伴学生学会注意清洁卫生。在球场上和学生打球,教会学生打球技巧和合作,团队作用。一方面要通过语言上的教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陪伴的“润物细无声”。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它对人类教育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新时代的教育必须立足当下,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多角度分析学生状况,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足够的信心,进而信心丧失、自暴自弃,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挑战,让每一个学生能学、乐学并学有所得,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样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