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优势与具体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优势与具体途径

穆大勇

身份证号码211402199704183278

摘要:目前,缺乏GP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的应用经验,需要加强对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GPS技术的应用研究,充分发挥GPS技术的功能,使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由此可见,本文围绕GP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的意义显著。

关键词:GPS测绘技术;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引言

作为一种常见的技术,GPS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运用,在测绘工作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此项技术不仅具有很高的位置准确性,运行成本较低,而且经济收益也很多,同时不受气候、时间等因素所干扰,可以明确具体的三维位置信息。通过在大地、工程、形变测量等环节中引入这种技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对于矿山测量来说,同样如此,增强了整体的测量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GPS测量技术概述

1.1内涵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进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量及资源勘查等工作,为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提供了便利。在GPS测量技术应用系统中,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及用户接收机是主要组成环节,能搭建较合理的应用管理模式。(1)空间部分。其是借助太空中的卫星设备,依据不同轨道卫星工作内容,建立差异化地面连接管理控制模式,从而维持良好的应用结构。(2)地面控制部分。其指的是由主控站、注入站及监测站共同组成的地面管理平台,配合实际管理要求和规范开展相关控制工作,以便能形成较为合理的协调管理框架。(3)用户接收机。在完成一系列系统信息数据交互管理后,接收机就能完成GPS卫星发射信号的实时性汇总和接收处理,能为后续指令指导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用户接收到信号后,一般会采取定位处理和信号解析等手段,以确保信息共享管控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1.2特点

(1)GPS测量技术的定位精准性较高,利用载波相位实时性分析的方式,就能将精度控制在1mg/L左右,维持相应数据交互处理的规范效果。一般而言,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mg/L,红外仪的精度为5mm+5mg/L。需要注意的是,GPS测量精度会随着距离增加而提高,为实时性测量分析提供更精准的数据。(2)GPS技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各个基站之间无须利用通视进行处理,特别是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测量人员选点更加便利且技术处理效果更加突出。为确保技术发挥其实际优势,要对不同测站点进行充足的距离设定和处理。(3)GPS能在最大程度上缩短观测时间,这就显著提升了观测速度,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利用静态定位处理分析方式,能围绕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展开具体测评工作。与此同时,应用GPS布设的控制网,能优化定位测评的关联效果,将观测时间控制在30~40min,更好地降低资源损耗。(4)GPS技术能实现全天候跟踪管理,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范围和工作人员能完成实时性信息汇总,这就大幅度提升了作业的便捷性和科学性。加之GPS技术操作较为简单,配合天线、监视仪器等就能实现数据量取,为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2GP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2.1耗时较少

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应用GPS技术具备较大的优势,特别在静态测量时,耗费的时间较短,在20km以内的范围进行观测,仅需不到20min。GPS系统为基础的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测量过程中将基准站作为中心,按照半径15m范围以内的标准完成测量。基准站信号到达移动站时,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观测,获得待测点的三维坐标。与传统技术相比,GPS技术耗费的时间较短,可以大幅度减少地质工程勘察测绘的时间成本,且具有精确测量速度、时间和测量三维坐标的功能,可发挥监控站、主控站等各站的应用功能,进而使GPS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2定位准确

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工作中应用GPS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实现更准确的长距离静态定位,且定位的精确性随着距离增加而提高。将GP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可以在一小时以内完成测量,将点位精度的误差控制在最小程度,将其保持在毫米级别。根据地质工程勘察测绘的技术要求,将GPS技术应用其中,能够满足工作精度的要求,促进地质工程勘察测绘有效进行。同时,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应用GPS技术,能够摆脱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暴雪、降雨等情况下也能够完成测量工作,获得准确可靠的测绘结果。

2.3技术灵活性高

将GPS技术应用到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工作中,可以不再保持待测点之间的通视,在待测点地平高度符合要求时,能够对4颗或4颗以上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接收。在控制点的选择中,应充分了解地质工程的情况,把握好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工作要求,在高精度要求的项目中合理设置位置点和控制点。同时,GPS技术发展较快,相关设备的类型不断增多,如GPS接收器的功能越来越多,其操作模式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

3GPS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在野外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由于野外地理条件较为复杂,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开展地质工程测量工作时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一,工作人员应当将选点设置在较为空旷的区域,保障高角度15度以上不存在任何遮挡物,这样才能够保证信号正常运行。第二,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估计积水面和点位之间的距离,避免产生多路径效应。第三,工作人员应该将选点安排在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的区域,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第四,选点应该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电磁场对测绘工作产生影响。第五,工作人员还应当做好观测工作。在进行GPS静态测量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相同时间段内开启接收机,同时确保移动天线位置的稳定性,还应当对天气状况、观测卫星号、实时定位经纬度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

3.2在水下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借助三维测定的方法来测量水深和平面位置,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水下地形图的精确性。传统的水下地形测绘方式只能借助无线电定位设备来测量相应的平面位置信息,这种方式无法适应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增大了测绘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绘数据的有效性。而GPS技术在水下地质测绘工作中进行应用,能够突破平面位置测量的局限性,提高对复杂地形环境的适应程度,从而保障定位精度,为地质工程测量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应用GPS技术,有利于提高地质测绘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定位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也有利于提高地质工程测量工作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利于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优势,提高实际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测量任务。具体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规范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提高采集数据的精确性,同时加强对数据信息的检验、分析和整合工作,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还要构建完善的GPS控制网,布设好控制点,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GPS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地质测绘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基于CORS系统下GPS测量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22,(03):130-131+134.

[2]刘庆,杨宇航,陈侃侃.浅谈GPS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22,(08):83-84+80.

[3]杨彦超,杨海成,李云涛,李茂森.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矿产测绘中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0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