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学困生转化

曲瑶

嫩江市七星泡中学校   161435

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客观的历史事实无法重演,更不能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再现,再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不愿学,感觉枯燥无味。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时充满了好奇心,兴高采烈,而进入初二后,由于历史知识的量的增大,理论性增强,需要记、背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一部分学生开始对学习历史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方向,甚至觉得枯燥、厌烦,少部分学生成为了历史过程中的困难生。怎样才能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愿学、勤学、乐学历史呢?就此我进行了个案追踪与探究。

内容阐述

倪晓侗同学是这类学困生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名学生的脸上总是闪烁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笑起来让人感觉甜甜的,从外貌上看你怎么也看不出她是一名各科成绩都有待提高的学困生。但是她性格开朗、愿意与老师交流沟通,所以我选择她进行实验探究,希望通过努力帮助她提高历史成绩,告别身上的学困生标签。在和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不愿意学习历史的一些心理因素。

一、情景再现

镜头一:

马上就要考试了,她总是感觉很紧张。因为在每次的复习中,总是会现知识点遗漏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盼盼没有尝试其他的方法,而是选择放弃,出现了畏难的心理。

镜头二:

在历史课堂上,她有些历史知识点没有弄懂。询问其他学生,没有得到帮助。在其他学生鼓励他去问老师时,个别学生对她进行了嘲讽,认为老师不会帮助自己,于是放弃了这一知识点的研究。

镜头三:

在课下的时候她和我抱怨:“怎么办啊,感觉好多都听不懂,但是人家好学生一听就懂了,根本跟不上。”她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热情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紧张、焦虑。

二、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以及与她的交流,我发现她之所以学习困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灵活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在询问她遇到最大的问题时,她总是说“背了前面忘了后面,全背完了再回头总是能发现遗漏的知识点”。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很难将历史知识系统的总结起来,形成知识框架,导致在学习和复习阶段都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而且因为没有构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她只能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琐碎、复杂,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其学习热情自然也就降了下去。

(二)没有明确的自我剖析

倪晓侗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就不理想,总是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时间长了她对这些批评好像产生了“免疫”,自己就给自己定义为“差生”,“我学不会是应该的”“我天生就比别人差”在学习上她从未体会到任何快乐,所以学习上她也就没有任何兴趣可言,谈话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她对自己的倒数成绩毫不在意。

(三)教师的关注度不够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过多的关注点是大多数学生,没有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方式,而是选择了“一刀切”,虽然在课下也会简单的进行个案辅导,但因为在课堂上受到了“打击”,学生落下的知识较多,所以个案辅导的有效性也比较低。

三、主要举措

结合问题成因,我设计了以下针对性教学策略:

(一)进行师徒结队

   针对倪晓侗同学的情况,我特意在班级为其挑选了学习成绩优秀、细心认真、能得到众多学生认可的杨宇臣作为她的师傅,要求针对每节课的内容让杨宇臣对其进行辅导和提问。我发现每次杨宇臣提问她时,她都比较认真,后来她和我说,学生中的一些优等生有的有很强的优越感,不愿意和学困生来往,而杨宇臣非常的认真、细心、有耐心,这让她感觉到自己和班级的学生是平等的,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够回答的好一些,也让优秀生看看,她也有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学好。

(二)应用思维导图

针对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知识框架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入了思维导图。在每节课学习完之后,班级每个学生都要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时,学生需要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本课的知识总结到一起。另外,这个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层层递进的,也就是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汇总并重新整理思维导图,整本书亦然。这一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

(三)多鼓励、勤表扬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为了激发和维持她的学习动机,我在课堂上总是合理使用表扬,表示“爱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分层教学耐心地帮助学困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常来向她们进行提问,只要她们听讲就会答出问题,而且每次我都不吝啬我的表扬“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了”“你太让老师刮目相看了”。……每次考试后不单看她的分数,只要看她有进步,甚至个别答题有亮点,都可以进行表扬、鼓励;甚至有时我还针对她设计些尽量简单的问题,这样使这类学困生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味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历史的信心。这样在课堂交流的主战场上,学困生与历史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四、具体成效

在这些措施下,倪晓侗学果然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上次期中测试她获得64分,她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下次的目标是80”,听见她的话,学生们笑了,她笑了,我也笑了。是的,她进步了,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进步,更是心态上的进步。她对学习开始有了兴趣。

结论归纳: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诚教育者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困生”。历史上,当初的“学困生”后来成就非凡大有人在:生物学家鼻祖林奈在大学预科学习时成绩极差,以至校长劝他“及早退学”: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老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大科学家牛顿上小学时由于热衷于制作玩具机器,结果学习成绩“劣等”: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后才表现出绘画才能: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淘,“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急”

因此,教师对“学困生”应多一份耐心,决不能轻易以“朽木不可雕”、“烂泥糊不上墙”之类的断论,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样会伤害。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从学生出发,开发不同的策略,促进学困生的进步。总之,让我们的改变从课堂教学开始,用现代的教育手段,以兴趣引路,使历史学困生不再“困难”。让历史课不再有“学困生”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