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附属设置形式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关于地铁附属设置形式的应用探讨

秦浩洋

中铁六院西安院  陕西西安   710070 

摘要:地铁现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地铁线网覆盖了城市主要区域,地铁附属作为地铁重要部分,在城市环境中,便成为了城市地铁的第一明信片,每个车站都有众多地铁附属,如何合理设计地铁附属,形成一套附属设计标准一直是地铁设计中的一项繁琐工作,现结合西安和郑州地区的地铁建设,对车站附属设计的思路进行探讨,希望对后续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计

随着城市发展,地铁缓解交通压力效果显著,城市对地铁车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铁附属作为地铁与城市连接的纽带,体现着地铁的品质,影响着城市的景观,因此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日益重视地铁附属设计内容及品质,车站附属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是较为热议的话题,其设计既需要结合城市的地域性建筑文化,体现城市的文脉特色,又需要与当下城市现代化建筑风格相协调。基于此,文章以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计为出发点,分析附属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附属设计的运用思路,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和借鉴。

  1. 地铁车站附属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这一交通方式因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常坐的地铁车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标准站,一类为换乘站。而从一个地铁车站来划分,划分为车站主体和车站附属。

C:\Users\DT\Desktop\11.jpg11
图1-地铁构成

地铁车站附属主要由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及安全口组成,地铁出入口是乘客乘坐地铁的重要途径,在现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便于乘客的使用,车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设置四个出入口;风亭一般设计在车站两端,两端各设置4个风亭(2个活塞风亭1个新风亭1个排风亭),服务于人员和地铁功能的使用。冷却塔和安全口的设置服务于车站设备区的人员疏散和设备功能的使用需求;这些附属都是地铁使用功能的重要组成,而这些附属设置均要在地面设置独立的建筑单体。

  1. 地铁附属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城市景观的要求

地铁附属均要在地面设置独立的建筑单体,建筑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自身形式参与城市整体风貌的营建。地铁附属的地面部分,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建筑,遍布在城市人群较为密集的各个区域,因其使用的经常性,分布的密集性,会对城市整体建筑风貌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地铁早期的建设阶段,大量的地铁附属地面建筑缺乏创新,未能和城市空间有机整合,且景观绿化效果整体偏差。因此,地铁附属地面建筑与场地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城市风景,这也是目前市民和地铁业主对地铁设置关心的重要内容。

2)城市规划的需求

根据城市规划的需求,道路红线为远期道路拓宽的边界,因此地铁附属地面建筑宜退让道路红线,在地铁设计标准中,地面建筑宜退让道路红线3m,但是往往在老城区或者市中心范围内,无退让条件,要贴近红线甚至部分出入口要进道路红线内,道路红线内有人行道绿化带,特殊条件下有缓冲空间,若进入道路红线方案,需经规划部门认可。

3)功能使用的需求

地铁出入口及风亭是地铁主要功能,地铁出入口出地面建筑多设置在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明显位置,要求具有一定的识别性,风亭设置在车站两端,设计时则需具有一定的消隐性。随着设计的人性化,为方便乘客出行,设计中改变以往地铁出入口出地面爬升段仅设置单向扶梯的常规做法,在新的设计中均采用两扶的设计标准,大大提高了客流疏解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中,以往设计在主要客流的出入口,在新的设计中出入口至少在两个主客流方向设置无障碍电梯,当车站跨路口设置时,出入口无障碍电梯尽量对角布置。

  1. 地铁附属设计的特殊要求

1)地方性的需求

在部分城市的轨道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立的设计思路,因此在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就会在当地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设计要求,比如西安地铁,从3号线往后线路,地铁出入口按照统一造型进行设计,便于乘客对地铁出入口的辨识性;具有特殊性的线路特殊设计,如9号线为西安全运会服务,采用独立的造型。

01IMG_20230313_135544

图2-西安地铁出入口

2)整合体量及缩减体量的要求

由于地铁建设主要位于人口密集区,所以往往地铁附属设置在较为醒目的位置,而出入口、风亭、冷却塔和安全口是地下空间所必须的地面附属设施,因其数量较多且分散,往往对城市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需采取设计策略,减少体量感,要减少视觉冲击性。

为了达到消隐建筑减少体量,就需要附属与周边环境融合,进行单项设计,例如在广场中的风亭,进行成组整合,避免地面环境凌乱、突兀,设计建筑小品,融入广场之中;将风亭和冷却塔设置在绿化带中,周边采用绿篱或者具有常绿性的植被进行遮挡消隐。对风亭和疏散口进行整合设计,虽然提高了设计难度,但是通过整合优化可以减少约20%的占地面积,提高周边场地的利用率。通过对方案结构的设计优化,采用非常规设计,减少出地面体量,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对安全口和高风亭的优化设计。针对安全口调整出地面结构形式,采用单跑直出形式,减少出地面体量,达到缩减体量的要求

微信图片_20210817095837

图3-地铁附属及消隐

0403

图4-安全口与风亭的结构优化

  1. 地铁工程案例分析

1、针对地铁附属设置在住宅、商业用地注意问题

当附属设置在住宅和商业用地内时,出入口方案需进行特殊形式的设置,方案的设置不光考虑功能还需要考虑地块的使用需求,有效的方案设计还能起到社会维稳效果。

案例1、该工程为车站附属设置在住宅用地内,位于小区绿化带内,北侧A号口距离住宅12m,高层住户对方案抗拒性巨大,担心出入口距离住宅楼太近,影响住宅安全,虽然在技术层面上,距离完全能够安全实施,但是在住户那里方案是不接受的,多次住户联名上访,后来进行方案调整,增加出入口长度,调整至住宅楼山墙处。

0102

图5-西安地铁设计案例(右侧实施方案)

案例2、该工程为车站附属设置在商业用地侧,位于商场正面,由于出入口体量过大,遮挡商业门面,方案进行调整,在门面口设置楼梯出口的小体量,将双扶梯方案设置在对侧,减少对商户的影响。

图6-郑州地铁设计案例

2、针对附属设置在绿化带内注意问题

当车站安全口、出入口位于路中绿化带内时,结构墙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设置在绿化带内,避免由于施工或标高问题,造成不必要问题。

案例3、该工程为车站疏散口设置在主干道中绿化带内,由于安全口部分结构位于道路下方,未将结构全部设置在绿化带内,后由于施工和标高问题,结构高出地面影响车道,后调整结构方案。

3306

图7-西安地铁设计案例

3、针对附属有外挂功能的注意问题

当车站出入口外挂消防泵房时,需考虑出入口的可实施性,结合地块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位置,避免后期出现无法实施或变更。

案例4、该工程为车站消防泵房外挂在6号出入口,后由于场地无法拆迁,出入口方案无法实施,消防泵房功能不可缺失,后进行方案变更,调整消防泵房设置为位置。

6号口8

图8-郑州地铁设计案例

4、针对用地紧张的注意问题

当出入口设置场地紧张,在不能调整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对附属结构进行灵活调整,改变出入口的设置形式。

案例5、该工程3号出入口受到用地影响,无法采用2扶一楼的标准设计,因此调整结构方案,采用楼梯位于扶梯上方的设置形式,该形式节省用地、体量小,效果都很不错。该出入口类型也在杭州、武汉采用过。

0000000.jpg

NJV]EG)}{IY7@K0U%YP5CF3

图9-郑州地铁设计案例

5、针对附属无障碍电梯设置注意问题

当车站出入口无障碍设计时,需结合场地功能,合理分布设置电梯位置,在考虑附属实施条件和使用功能的选择时,有限考虑地块使用功能,响应人性化设计。

案例6、该工程由于A号口要下穿一处电力管廊,通道需先下后上的形式,在使用上存在不便,因此将无障碍电梯设计在B、D号出入口,后由于A号口位于远期医疗用地地块内,后期存在较大使用需求,因此调整方案,将无障碍电梯设置在A号口,通道内增设无障碍电梯,满足使用需求。

4455

图10-郑州地铁设计案例

6结语

地铁车站集合当代新科技与建筑艺术于一体,地铁附属建筑反映城市建筑艺术成就和印象,因此在进行车站附属建筑设计时,应做到地铁附属功能完整性同时着眼于和外部环境的融合。

综上所述,地铁车站附属布置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站点的特点,并结合周边环境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筑布置形式,并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研究规划,使地铁地面的附属建筑以更为公共与开放的姿态积极融于城市公共性,以更为多样性与复合型诠释与城市的深层关系。本文描述附属设置存在的问题,国内很多城市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本文所题出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可供借鉴和参考,从而给后续地铁建设方案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瑞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6届地铁学术交流会,2017.

[2]余娉婷.浅谈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J].城市建筑,2015(11):58-60.

[3] 胡安徽.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存在不足及创新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102-104.

[4]王岩.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存在不足及创新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