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农药减量控害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方城县农药减量控害的思考

赵小俊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河南方城 473200)

摘要: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因此,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改善环境,发展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势在必行,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河南省方城县按照上级要求,自2015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通过采取宣传培训、加强农资监管、搞好监测预警、创建示范区等一系列切实可行地措施,使该县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梳理了该县农药减量控害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剖析了在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县及周边县市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提供参考之用。

键词:方城县;农药减量控害;经验做法;成效;问题;对策建议

农药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缺少的主要生产资料之一。农业生产中滥用、误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药过度、过量使用,使作物产生药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影响,也严重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直接威胁人畜健康。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是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是持续稳定加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的有效方法。
经验做法
1.1扩大宣传培训范围,提高农户科学安全用药意识
方城县通过悬挂横幅、挂图、发放技术手册、乡村大喇叭、微信群发等方式,在全县营造安全用药学习氛围,并组织农技人员、农资经营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线上学习和田间观摩等形式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安全用药及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他们的指导、培训和示范带动,逐步提高农户科学安全用药意识。
1.2加强农资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农资经营市场
广泛宣传并组织农资经营商户学习农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认识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纠正标签标示、进销货台账不规范等问题,抵制不合规、不合法的农资产品,自觉做到合法经营。同时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杜绝违规违法违禁的农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
1.3搞好监测预警,力争施药科学精准
县植保植检站组织技术人员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地发布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作物长势、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发生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分析会商,形成行之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控情报,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情报信息,指导种植户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动态,把握施药的关键时期,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药,争取把农药的使用量和损失都降到最低。
1.4发挥项目优势,搞好示范区建设
2015年以来,方城县以补助项目、奖励资金扶持(种植类)项目及方城县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等

作者简介:赵小俊,1972年生,女,大专,中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E-mail:Z13782064410@163.com

项目为契机,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的乡镇,建立小麦、玉米、花生农药减量控害的示范

区,通过培育种地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他们在植保器械装备和经验技术方面,走在科技的前端,帮助带领周边农户科学规范施药。
1.5加强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融合发展建设
在示范区,利用项目补贴资金,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购置新型高效的植保器械,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从知识能力和先进机械方面来装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之具有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的理念和技术,在生产中充分发挥绿色防控高效低毒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精准的技术优势。
2.成效

2.1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得到了加强
自2015年方城县实施农药减量控害以来,县植保植检站高度重视并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乡镇设立了病虫害定点监测点,抽取单位技术骨干为病虫害测报员,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农业科技带头人加入病虫害监测预警队伍,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及时组织专家对监测结果进行会商和研判,制订出具体准确的病虫情报,指导全县种植户科学精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从而使全县农药的使用量大大降低。
2.2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逐步得到建立
2015年以来,在方城县赵河镇、博望镇、独树镇和券桥镇逐步建立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利用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资金为示范区购置了杀虫灯,补贴发放了优质抗病的种子及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从选种、施肥、健身栽培、诱杀、施用生物农药以及科学规范精准施药等方面着手,实现农药减量50%以上,防效提高60%以上。
2.3推进了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融合发展
在示范区,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的模式,统一耕种、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集成运用高抗品种、种子包衣、黄蓝板诱杀等绿色技术,逐步建立了一套防效好、便于操作,且适合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据县植保植检站统计,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率达到80%以上,有力地推进了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融合发展。


2.4促进了有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进程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以来,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的植保机械得到推广和应用,克服了以往作物病虫害防治依靠农药和使用小型落后器械滴、漏的弊端,使农药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降低了农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为害,促进了有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进程。
2.5农户科学安全施药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与农药减量控害有关的技术培训会100多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资经销商3000余人次,种地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0余人次。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田间指导、农资经营户详细介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使农户初步掌握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点,了解到常发病虫害的施药时期和方法,乱用药、用错药的现象明显减少,全县农户科学安全施药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3存在问题

3.1种植户的科学施药意识仍需提高
一些种植户在生产中仍旧依据老经验老做法,见病见虫开始用药,或者从众心理,盲目跟风,不注意病虫害防治的窗口期,不根据自己作物的实际情况用药,见别怎么施,也跟着怎么施,导致防治效果差,增加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
3.2种植户对绿色防控的认识仍然不足
由于绿色防控存在投入高、见效慢、费工、费时等缺点,使种植户对绿色防控的仍存在偏见,认为投资高、见效慢,认识不到绿色防控的优势。如物理防治采用的太阳能杀虫灯和防虫网,前期购买安装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使用过程中损耗较严重,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种植户认为远不及化学防治投入小、见效快,且施用方便,忽略了绿色防控带来的益处。
3.3施药器械和防效仍待提高
除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现代化的施药器械外,仍有一些种植户使用背负式喷雾器,这种器械价格低廉,做工较差,密封不严,使用中常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致使农药不能有效利用,防效降低,污染环境。
3.4示范区建设仍需加强
方城县下辖有17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只在赵河镇等4乡镇建立了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现有示范区的示范带动范围很难遍及全县17个乡镇,导致部分乡镇农户对农药减量控害的认识不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应用不到位,应加快全县各乡镇示范区建设。

3.5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发展仍需进一步健全
对绿色防控认知上的偏见,成为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路上的阻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培训力度,使之熟练掌握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充分认识到绿色防控的好处及其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产中使两者达到有机融合。
4.对策建议
4.1持续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持续在全县范围内,采用电台、网络、乡村大喇叭、横幅、技术资料、田间观摩和现场培训、指导等多种形式,宣传引导种植户认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性,提高科学安全施药意识,改变对绿色防控的认知偏见。

4.2持续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
根据当地实际,针对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规律,全程集成运用绿色防控技术,避免高度高残农药的施用,优先推广应用毒性低残留少效果好的农药和生物农药,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无污染。
4.3持续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通过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宣传、培训和指导,使他们深刻理解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寻求使两者相融合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从资金政策方面,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把他们打造成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持续推进和引领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4.4推动植保器械更新换代
建议政府把新型高效的植保器械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内,鼓励种植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高质量、高效率的新型高效的植保器械,彻底改变生产中因器械质量及性能问题带来的农药污染和利用率低等问题。
4.5  持续加强示范区建设
充分利用农业项目资源,在全县其它13个未建立示范区的乡镇,根据各乡镇实际,逐步建立适合当地产业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规范施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