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年福建省晋江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2012-2022年福建省晋江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银雷,杨雅玲,吴清呼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泉州,362200

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晋江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特征,总结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晋江市HFRS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22年福建省晋江市共报告HFRS病例26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9/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0.58/10万~2.07/10万之间。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率位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是深沪镇(0.30/10万)、龙湖镇(0.30/10万)、罗山街道(0.23/10万)、新塘街道(0.20/10万)、永和镇(0.1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5∶1。发病年龄介于7~84岁;以30~59岁为主(67.54%),职业以农民(27.99%)、家务及待业(26.12%)为主。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平均为6.6天,病例报告以地市级以上医院为主(54.10%)。【结论】晋江市HFRS病例有明显年龄、职业、地域特点,近几年发病水平有下降趋势,建议继续坚持综合控制措施,特别是强化医务人员培训、鼓励早发现早诊断,加强鼠类宿主动物监测,推广快速检测试剂应用等,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动物宿主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野鼠型)和褐家鼠(家鼠型);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鼠类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被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也可通过吸入鼠类排泄物的气溶胶传播或被鼠类咬伤等方式传播[1]。本研究对2012-2022 年晋江市HFRS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掌握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做好HFRS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至2022年晋江市HFRS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例分类包括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报告标准参照《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WS278-2008)。人口资料来源于晋江市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 采用 Excel 2015和Epi info 软件进行数据汇总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12-2022年晋江市共报告HFRS病例268例,其中确诊病例249例,临床诊断病例19例,无死亡病例。各年份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19/10 万,年发病率在0.58/10万~2.07/10万之间波动,呈现从低谷–高峰–低谷流行过程。见图1。

2.2  时间分布 2012-2022年各年份均有病例报告,以2014年报告数最高(42例),2016年报告数最少(12例)。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春季高峰(3月-5月)为主高峰,占比36.19%(97/268),秋冬季高峰(11月-1月)为次高峰,占比26.12(70/268)。见图2。

2.3  地区分布 全市19个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是深沪镇(0.30/10万)、龙湖镇(0.30/10万)、罗山街道(0.23/10万)、新塘街道(0.20/10万)、永和镇(0.18/10万),其他各镇/街道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0.17/10万,各镇/街道年均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为陈埭镇(56例,发病率0.17/10 万)、 深沪镇(33例,发病率0.30/10万)、龙湖镇(31例,发病率0.30/10万)、罗山街道(21例,发病率0.23/10万)、永和镇(20 例,发病率 0.18/10 万), 5个镇/街道合计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0.07%(161/268)。

3   讨论

晋江市近年来HFRS发病率水平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1.02/10万)[3],也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平均水平,仅低于黑龙江、陕西、吉林、辽宁、山东等东北、西北和华中传统疫源地省份[2],在省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晋江市HFRS疫情从2012年开始明显上升,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下降并于2018年再次反弹,接近2014年的发病发病水平,这一趋势与福建省的总体情况基本一致[4-5],但2020年以后再次呈现向下趋势。

福建省HFRS疫区分为两个类型:以19℃等温线为界,北部为混合型疫区,南部为家鼠型疫区[6]。晋江市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高峰出现在春夏交替的 3-5月份,结合晋江市既往鼠类监测数据,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证实晋江为家鼠型出血热疫源地。建议坚持大力开展每年春季以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人居环境,有效降低鼠密度,减少人鼠接触机会,从而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晋江市HFRS病例发病至诊断平均时间间隔(6.6天)、县(市、区)级及以下医院报告比例(45.90%)等指标好于徐州市、福州市等地区[8],这可能得益于晋江市近几年采取的强化防控措施,如在每年年初开展全市医疗单位相关科室医生关于HFRS诊疗知识业务培训,强化诊疗意识和早期发现能力;在全市所有县级医疗单位及部分乡镇医疗单位开展HFRS快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实验室应用;鼓励各医疗单位建立对于首诊HFRS等传染病病例奖励机制,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等措施。但总体来看,县(市、区)级及以下医院报告比例仍然低于50%,可能与较多病例临床症状多样化、不典型及鼠类接触史不明确等因素有关。

根据晋江市2012年以来HFRS流行周期性规律,今后几年HFRS疫情有反弹可能,仍然需要坚持春季灭鼠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医务人员培训、鼓励早发现早诊断行为、加强鼠类宿主动物监测、针对性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推广快速检测试剂应用等综合防治措施,不断降低晋江市HFRS发病水平,以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永振,肖东楼,王玉,王洪霞,孙黎,陶晓霞,屈永刚.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及其防制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06):14-17.

[2] 刘天,童叶青,刘漫,吴杨,姚梦雷,侯清波,黄继贵,罗曼,陈红缨.2004—201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2,38(06): 515-522+547.

[3] 刘菁,陈阳,林代华,肖方震,林文,王加熊,韩腾伟,刘维俊.福建省2016-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和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03):329-333.

[4] 刘菁,陈阳,洪荣涛,林代华,肖方震,王加熊,韩腾伟,邓艳琴.福建省2004—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06):18-20.

[5] 陈阳,林代华,陈亮,王加熊,韩腾伟,刘维俊,肖方震,林文,李述杨,邓艳琴.福建省2013-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06):594-596.

[6] 李世清,徐冰凌,李贤凤,潘亮,宋丽玉,俞永新,安琪,杨力宏,姚智慧.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及其病毒抗原和病人血清分型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5(05):49-51.

[7] 王银雷,杨雅玲.晋江市2011—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9(06):41-42.

[8] 羊晶晶,刘必端,廖强冰,兰雪梅.福州市2009—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3249-3252.DOI:10.19435/j.1672-1721.2021.

2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