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研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研发

王英¹,孟杨²,王林凤1

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165000 大兴安岭地区呼玛气象局2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165005

摘要: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发展现状是一直备受关注,加之人们对强对流天气灾害的重视,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可靠性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现阶段的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研究,一定要有针对性,找准发展的关键之处,更要不断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只有多方面双管齐下,加强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才会更上一层楼,才能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便利,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

引言

人们逐渐重视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灾害,因此,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度迫在眉睫,这显然已经成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使得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系统、预警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必须要牢牢掌握强对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研发的重点以及难点,才可以有效地寻找到合适的方式,以及研发更加符合强对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创新,全方位地了解强对流天气未来的发展道路,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强对流天气的基本概述

强对流天气伴随大气的强烈上升,出现雷电、冰雹、大风、强降水等恶劣天气,发生的时间短但是破坏力却非常强,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力惊人,危害极大,致使房倒屋毁、植被作物受灾、电信交通中断、甚至人员伤亡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是由空气的剧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是夏季的午后,白天地面接收辐射温度快速升高,当地面吸收充足的热量之后密度就会减小,热空气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气温就会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成为水滴然后滴落形成降水,遇到锋面等可能会形成暴雨。

2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发展状况

2.1强对流天气的监测

强对流天气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尽可能地降低强对流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必然需要加强对强对流气象的预警预报,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强气流气象进行系统的监测。在对强气流进行监测时,主要的监测对象与监测内容是对相关地点的气象监测,对发生灾情的地区进行监测,对地区的气象变化做常规的观察与监测,对闪电或雷雨进行观察等。对以上这些方面进行监测的途径大部分是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和地面上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对这两者进行汇总得到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就是对气象预警与气象预防的实施的基本数据。

2.2对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分析途径

我国对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分析能力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渐渐变得成熟起来。如今,在对强对流的气象天气进行分析一般分为两部分。

(1)利用物理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通过对强对流气象的物理分析来了解和获取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已然可以用完善的技术方法对相关气象进行了解与解析,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天气与气象的相关信息,进而可以分析出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天气变化的基本行为。在此之外,气象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来对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

(2)对观测到的气象现象进行相关模型的预测与评估,对模型进行相关的评估,能够很大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因此可知,对强气流天气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气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已成为天气预报所包含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其技术发展广受关注。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一定要在大量的数据搜集以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针对性地研究天气监测预报预计,就一定要完全掌握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的重点难题。一般来讲,强对流天气是冷热空气的不断交替产生的,多数人认为冷空气的来临一定会带来降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所谓的冷空气、热空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冷空气和降水之间不存在绝对性的关系,产生降水,并不一定会有冷空气进入,同理,冷空气的进入不一定会发生降水天气。在强对流天气中冷热空气交替,使得水汽不断上升,并且速度变快,从而导致水汽凝结得到加速,最终导致降水量变大。在气象学中普遍认为,大气中所含有各类气象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对流则是最为常见的物理现象的其中之一,暴雨、大风等天气现象都是对流带来的,但强对流天气一定要成为灾害性天气才成立。强对流天气中所蕴含的不稳定因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热力不稳定的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等,第二是动力不稳定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惯性不稳定、对称性不稳定以及重力内波不稳定等。强对流天气所包含的这些不稳定因素,也是导致在此天气状况下产生气象灾害的程度升高,那么研究强对流天气的不稳定性,自然成为了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重要部分。

4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研发策略

在技术层面上利用强对流天气进行具体的分析,相关的预报人员应该不断提升对强对流天气体现的规律和数据的掌握,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准确性,提升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技术的发展。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基础进行不断完善的主要手段有质量的相关技术监控、对探测数据监测工作和对资料进行多元的整合等。我国的气象中心为了提升监测的精确度不断重视气象的影响。在进行气象对流天气预报的工作中,应该重视临近预防的环节。另外,应该使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技术,将其作为主力军,将气象预报工作更快和更好的被人们重视起来。临近天气预报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技术,不断实现进行预报的定量检测,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综合性。提高我国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水平,要用科技打造专业,为监测服务提供结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加强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提高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利用卫星等手段定位对流天气监测布点,布设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提供类型更多、时段更长、要素更精细的天气信息。气象卫星探测技术也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有效推进了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能力的跨越发展。在提升预报分析技术和硬件建设的同时,中国气象局还高度重视业务软件系统的研发,目前使用的SWAN系统,将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和分析产品等综合在一个平台上,研发了多项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加速了强对流业务水平其提高,推动了我国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的整体发展。

结束语

我国灾害天气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人们开始重视天气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对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工作的研究。为了不断完善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和监测系统,应该不断提升对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的关注,重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工作,不断研制出符合气象发展的强对流监测跟踪预警系统,不断了解强对流天气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席宝珠,俞小鼎,孙力,等.我国阵风锋类型与产生机制分析及其主观识别方法[J].气象,2015(2):133-142.

[2]田付友,郑永光,张涛,等.短时强降水诊断物理量敏感性的点对面检验[J].应用气象学报,2015(4):385-396.

[3]雷蕾,孙继松,王国荣,等.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快速循环系统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试验[J].气象学报,2012(4):75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