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 2

手汗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崔秀敏  ,刘霞  ,王佳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手汗症是一种局部功能性异常的多汗症状,主要表现为双手异常潮湿、多汗。手汗症通常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手掌大量出汗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交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甚至会诱发心理疾病。手术治疗是改善手汗症症状最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安全。

一、手汗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原发性的手汗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一种遗传疾病,有手汗症家族史的人患手汗症的概率较高。研究表明,手掌的汗腺功能是受胸交感神经支配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高于常人,就会导致手掌出汗增多。手汗症发作原因不明,可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发作,天气炎热、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可加重手汗症症状,睡眠时不发作。发作时,轻度手汗症表现为手掌出汗增多、潮湿;中度手汗症患者手部出汗明显增多,形成小水珠;重度手汗症患者手部会出现明显的汗滴。手汗症往往还伴有腋下和足底多汗,长期的手部潮湿可能导致手部溃烂、脱皮。通过手术切断或夹闭阻断交感神经,能够抑制手部汗腺分泌汗液,是目前治疗手汗症的主要方法。此外,还可通过止汗药、局部肉毒素注射、针灸等方法治疗手汗症,离子导入也是可能有效的手汗症治疗方法。不建议使用明矾或福尔马林溶液外擦等方法破坏手脚皮肤缓解手汗症症状,这类方法副作用严重,且不能治愈多汗症状。

二、手汗症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当手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是目前治疗手汗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禁忌症,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明确的检查和诊断。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应采取非手术治疗。

1、手汗症手术的适应证

15~50岁是进行手术的最佳年龄。14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手术,而5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出现胸主动脉硬化等症状,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需要慎重考虑。

不伴有其他部位多汗的重度手汗症患者手术效果最佳。与手掌相关的多汗合并有头面部、足底、腋下出汗的患者可选择进行手术,单纯的腋下多汗、足部多汗,不推荐进行手术。

由于手汗症手术存在风险,一般不建议轻度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中度手汗症患者,也仅在患者有强烈手术愿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

2、手汗症手术的禁忌证

手汗症手术的相对禁忌证包括过度肥胖、高血压、心动过速等。

手汗症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

(1)智力障碍、精神病;

(2)有凝血功能异常、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心动过缓、免疫性血管炎等疾病的患者;

(3)有近期结核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病史的患者;

(4)有脓胸、肺结核病史导致胸膜致密粘连的患者;

(5)易发生重度代偿性多汗或不能接受代偿性多汗的患者:包括伴有躯干、腹股沟、大腿和小腿等全身部位多汗的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者。

三、手术方法与并发症

1、治疗手汗症的2种手术方法

目前已不采用创伤大的开胸手术治疗手汗症。通常采用的治疗手汗症的手术方法有2种: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ETS)、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RFA)。

ETS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外科手术,通过在胸腔镜下切断控制汗腺活动的T2~T4胸交感神经链,起到治疗手汗症的作用。进行ETS手术时,提倡仅切断单根神经节,不提倡多根切断。一般建议切断T4神经节,代偿性出汗的发生率最低,但有小概率复发。切断T3神经节复发率更低,对重度手汗症可能有更好的疗效,但发生严重代偿性出汗的概率更高。切断T2神经节会减少头面部出汗,若无头面部多汗并发,禁止切断T2神经节。因此,在进行ETS手术前,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与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切断的神经节。ETS治疗手汗症的成功率超过90%,是治疗手汗症的最终手段。ETS预后较好,术后复发率最低。但ETS相较RFA操作更为复杂,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和呼吸辅助,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痛苦相对较重,术后出现代偿性多汗症状的概率更高。

RFA手术通常在CT引导下进行,定位后使用射频穿刺针进行穿刺,射频热凝治疗靶点,以此阻断胸交感神经,起到治疗手汗症的效果。RFA穿刺前需要局部麻醉穿刺部位。相较ETS,RFA治疗手汗症创口更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和痛苦较少,费用更低。且仅需局麻,安全性更高,但较ETS手术长期复发概率稍高。

2、手汗症手术的并发症

代偿性多汗是手汗症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ETS术后和RFA术后均可出现。表现为胸部、背部、腹部、臀部、大腿内侧等部位多汗。切断高节段神经节或切断多节段神经节,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更高。切断胸交感神经节可能加重手足、头面部和腋下的多汗症状,因此,多部位多汗是手汗症的禁忌证。

霍纳综合征是手汗症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由星状神经节损伤造成,需要在术后进行观察,若发生相关症状,如眼球内陷、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其他并发症如肋间神经痛、血气胸、创口出血、感染、胸背痛、心率下降等,需在术后护理中格外注意。

四、手汗症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病情评估:在术前和术后,护理人员应评估病情,包括出汗部位、手掌温度、手汗症严重程度,并加以记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效果。

(2)心理护理:由于手汗症会对患者的社交带来诸多不便,常年无法治愈也会影响患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当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患者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多与病人家属沟通,可以给病人更多的心理支持。保持温馨、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也非常重要。

(3)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关于手汗症的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应向患者讲解相关手术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风险,有所思想准备,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焦虑情绪,增强其信心。

(4)日常护理:患者术前2周内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禁烟、戒酒,加强口腔卫生管理,训练有效咳嗽和咳痰,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注意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减少对患者休息的干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5)术前准备:患者术前需要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全套、CT、心电图等检查,确定身体情况,判断是否可进行手术。进行ETS的患者术前至少6小时内应禁食禁水,麻醉前应排完大小便。术前应注意清洁皮肤。进行RFA的患者术前1~3日内需使用2000~3000ml糖盐水扩容,术前开放静脉通道,使用抗生素。

2、术中护理

核对病人信息,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准备好手术器械;协助医生将患者摆放至正确体位;保证静脉输液通道;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做好手术记录。

3、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ETS术后一般不留置胸腔引流管,对保留引流管的患者,应确保引流处处于夹闭状态。

返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3h。连接心电监护,密切观测患者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术后4~6h后可撤除监护。必要时可加床档防止患者坠床。

患者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有利于排出胸腔内的残余气体,防止肺不张。若患者痰液难以咳出,可雾化吸入药物,稀释痰液。

患者术后6h即可适当在床上活动,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血压恢复。嘱咐患者注意保暖。

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术后第一天应进行胸片检查。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考虑气胸可能,通知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给予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术后的代偿性多汗多数可在1~3天后缓解。应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增加盐分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应保持清洁干燥,勤换衣物,以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患者术后可出现胸痛、肋间神经痛,必要时可用消炎镇痛药物缓解。

ETS术后一周内应避免伤口见水,不能洗澡,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RFA术后伤口48小时内不可见水,需要及时更换敷料并进行消毒。若术伤口有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饮食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5~6h即可进食半流质,术后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不能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3)出院指导:患者出院1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注意半月内避免做上臂过度上抬运动,1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应注意休息,继续进行呼吸训练,促进肺功能恢复。部分患者可出现术后手足过于干燥,可常用温水洗手、泡脚,或使用甘油、护肤品涂抹手部,避免手指干裂。若出现异常状况,如手汗症复发等,应及时联系医生。病人家属需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则需要进行电话随访,确保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