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实施意义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实施意义及对策

赵向波,丛磊

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5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为了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用工模式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加强重视,满足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意义;对策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的用工形式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终身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合同制,用工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现阶段的传统企业内部,通常采用二元用工体制,即将企业员工有两类不同的用工形式,一类是正式职工,经过严格的劳动计划及人员编制进行管理,采用的是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进行员工入口、内部发展、薪酬福利保障、激励约束等。另一类是市场化用工,包含社会化招聘合同制用工、临时用工、劳动派遣、委托代理等形式,不再强调企业员工的头衔,均来自市场供需关系配置的人力资源,其用工合同、岗位薪酬、绩效考核等管理方式都接轨于市场。

1企业市场化用工的必要性

首先是激励员工。在企业内部,应加强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激发出创造性和经济性价值。另外,企业应以市场化的角度出发,积极改善人才机制,培育出能够满足内部需求的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其次是提升竞争力。在企业内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应全面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的影响力。最后是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老龄化严重、优秀人才缺乏等现象尤为突出。通过市场化用工,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更好地促进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另外继续遵循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拓展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发展输入更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更好地满足于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2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劳动合同工体系

加强劳动合同工的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制定劳动合同工的用工形式,为企业在市场化用工机制上奠定基础,是建立企业内无身份界限的劳动合同队伍的依据。第一,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让员工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铁饭碗已不存在;第二,要实行用工的规范化管理,突破身份限制,以及身份不同的待遇歧视,构建统一规范的企业职业发展道路;第三,使派遣制用工更加规范化,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2加强内部活动监督控制力,加快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将财务控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各个部门的各个岗位。通过日常会计核算,对企业各岗位工作、各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或财务负责人,分析存在的不合规问题,及时解决。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应健全相关管理机构,由企业领导领头,选择综合素养高、业务经验丰富、作风端正的人员组成内控监督管委会,统筹负责监督考核工作的开展。另外,为保证监督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还需确保所提供数据的真实、全面、及时。因而,企业要加强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互通互动,让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了解彼此的内控要求,更好地配合彼此的工作,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企业可以进行各种平台的开发,安排专人进行信息的推送和编写,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交流,对内部控制实施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通过协商制定出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要积极鼓励内部控制人员深入业务部门一线,对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和职能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及时发现业务活动开展中存在风险的节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充分利用内控手段解决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2.3规范内部市场化交流程序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相应的管理职责,规范建立涉及需求信息审核发布、员工应聘、资格审核、素质测评、面试竞聘、结果发布、合同手续办理、工作交接等流程环节的细化要求,明确时间节点,推进内部人才市场交流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计划性。

2.4强化宣传引导,形成人才有序交流的良性文化

首先,加大对内部人才市场机制正面作用的宣传,强调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其次,强化激励导向,对积极推动内部人才市场化交流的单位给予考核加分,对推进力度大的给予扣分和通报批评。三是树立正面典型。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面,对具有多岗位、多单位历练的干部优先选用,同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宣传报道,推动形成交流干部“复合型能力强、价值创造高、员工成就感大、选拔激励机会多”的良好氛围。

2.5着力锻造企业执行力

企业执行力的形成有其来源要素。其核心是通过“三基”建设提升战斗力,通过“三化”建设提升管理力,通过培育“三性”提升凝聚力,从而在这“三力”基础上锻造出企业的执行力。所谓“三基”,即企业基层、基础和员工基本功。一是强化基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建设,提供工作规范。三是强化基本功训练,提升员工操作能力。所谓“三化”,即企业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制度化,主要指企业建章立制,达到制度健全、规章完备、有章可循;二是规范化,主要指企业管理要减少随意性,增强工作规范性,防范各类风险;三是科学化,主要指企业组织设置、工作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要科学合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所谓“三性”,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培育和提升企业员工爱企、爱岗的敬业精神,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性是指员工对本岗位工作的责任感,自觉自愿地工作;主动性是指员工在自觉基础上,更加主动地去工作;创造性是指员工在自觉、主动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主人翁意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思考新问题,联系企业发展之需,献计献策、创造发明,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领域取得新成果。

2.6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精简审批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逐项分析流程背后的业务场景,分析审批环节的必要性以及审批责任,进一步将业务分类为省企业管理和市企业管理两类,明确优化审批环节的原则,即省企业业务管控3级审批、市企业业务管控2级审批,取消同级审批,总体流程点单数下降40%为目标,强化地面责任团队和纵向攻击团队的责任,杜绝重复审批和多头审批的现象,从而达到“虚审批”变“真审批”夯实风控责任的目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业务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基层审批环节的审批权限,包含调高审批额度和扩大审批事项范围等,将审批权限向一层倾斜,打造权、责、利的一线经营主体,切实激发队伍活力,对于常规事项免审批,涉及金额较大的非常规事项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

结语

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是企业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企业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通过建机制、搭框架,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及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内部管理效能,从而促进了企业向效率型、效益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景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探讨———基于业财融合嵌入模式[J].财会通讯,2018(29):114-118.

[2]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八大难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