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弹性,动态调配护士"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联合,弹性,动态调配护士"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体会

徐翠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门诊采血室中应用"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体会。方法:本次主要抽取2022.07~09与2022.10~12等两个时段中的门诊采血室患者共400例,分别设为甲组(200例)和乙组(200例)。甲组排班时采取常规模式,而乙组则采取"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模式排班。对比患者采血等待时长、采血满意水平等。结果:比对两组采血等待时长,甲组为(40.25±4.51)min,而乙组为(18.32±4.56)min,显示结果为乙组用时更短(P<0.05)。比对两组采血满意水平,甲组总占比为80.00%,乙组总占比95.00%,显示结果为乙组占比更高(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中应用"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等待采血的时长,也可提升其对采血工作的满意水平,可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门诊采血室;"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体会

在医院门诊采血室中,其面临的采血任务相对较中,涉及其他实验室和检验科等,含有的工作窗口也相对较多,且每天采血室接待的人次数量也相对较高[1-2]。随着近些年采血水平的提升,加之现代科技的发展,我院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采集血标本时人工贴管的方式改为由上海创思杰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所替代,这两种方式对比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采血管的粘贴条码和运送等相关工作可通过自动化设备加以完成,可促使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但尽管此种系统可节约大量的物力和和人力,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等待采血时间有所延长[3-4]。因此本文主要抽取2022.07~09与2022.10~12等两个时段中的门诊采血室患者共400例,分别设为甲组(200例)和乙组(200例),则探究了在门诊采血室中应用"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体会,现做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主要抽取2022.07~09与2022.10~12等两个时段中的门诊采血室患者共400例,分别设为甲组(200例)和乙组(200例)。年龄项目:1~80岁内;均龄项目:乙组(54.12±25.53)岁,甲组(55.05±25.51)岁。性别(男/女)项目:甲组为103/97,乙组为102/98。调查明细后,入组时均予以分析,两组同类比对显示P>0.05。伦理要求:已通过;参与要求:自愿。

1.2方法

甲组排班时采取常规模式。即按照门诊采血流程对护士进行排版。乙组则采取"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模式排班,实施内容如下:

(1)联合安排:采取5名护士相对固定后,再由采血室实施定期轮转,安排2~3名门诊分诊护士在早高峰时段进行支援,排班情况由采血室护士长进一步细化。

(2)弹性排班:首先合理设置岗位,在采血室中设置化验单咨询打印处、1~4号窗口、收费窗口、小儿窗口等。每天护士安排的班次情况为:化验单咨询打印处1名;小儿采血1名;1号、2号、3号、4号窗口4名;收费窗口1名。要求固定1名护士在化验单咨询处。排版的具体原则:①由年轻护士与高年资护士在5个采血窗口搭配排班,由高年资老师对糖耐量实验窗口(4号窗口)和小儿窗口予以监管。②安排对收费计价流程较为熟悉的1名护士应对收费窗口的早高峰时段。③安排1名护理人员负责每天早中连班。

(3)动态调配:采血室早高峰时段为8点、9点、10点,这三个时段需开通采血窗口5个和收费窗口2个。在上班时(7点半)需将收费窗口2个共同开通;11点之后,则留下3个采血窗口,并关闭1个收费窗口。4号属于半自助窗口,因早上八点半之前特别是周一至周三时会存在患者较为集中的情况,而10点之后逐渐减少,此时则可将智能采血系统调整为3个,早中连班安排为1人,下午2人。具体见表1。

表1:采血室某周采血人次及管数(n)

周数

项目

7点

8点

9点

10点

11点

12点

周一

人次

10

205

210

155

75

10

管数

28

470

465

355

175

30

周二

人次

18

200

210

140

65

10

管数

40

480

490

355

180

25

周三

人次

13

210

190

170

60

10

管数

35

600

480

430

170

30

周四

人次

13

190

185

160

70

10

管数

25

490

475

390

195

25

周五

人次

28

210

170

130

60

10

管数

60

590

430

310

175

28

周六

人次

11

215

180

140

55

8

管数

18

490

410

320

120

19

1.3评估项目

   比对两组患者采血等待时长、采血满意水平(设置3项满意选项,自拟问卷星调查表,统计一般、十分及不满意占比,并以此为结果。)等。

1.4数据分析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所用工具为最新的22.0版本,程序名称为SPSS,各类数据分析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x2值、[n(%)],计量类分别为t值、(),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1. 结果

2.1比对采血等待时长

比对两组采血等待时长,甲组为(40.25±4.51)min,而乙组为(18.32±4.56)min,显示结果为乙组用时更短(t=22.415,P=0.000)。

2.2比对采血满意水平

比对两组采血满意水平,甲组总占比为80.00%,乙组总占比95.00%,显示结果为乙组占比更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采血满意水平[n(%)]

组别

n

十分

不满意

一般

总体(%)

乙组

200

150

10

40

190(95.00)

甲组

200

100

40

60

160(80.00)

x2

13.415

P

0.000

  1. 讨论

在门诊采血室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应用"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模式进行排版,则可促使护士人力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合理化使用,可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可确保高峰采血时段血液标本采集时间明显缩短,从而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长,以提升其对采血工作的满意水平[3]。采取护士长与护士联合安排的模式开展相关工作,既能节约护士,也可缩短采血高峰时段患者的等待时长,可极大程度的为医院节约整体人力成本。此种模式可按照采血区域以及工作性质对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并能对排班情况进行分解和细化,可按照采血量每天对护士展开弹性排版,可对人力资源予以有效运用,并将现有护士资源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从而弥补护士短缺的问题[4]。本文中,比对两组采血等待时长,甲组为(40.25±4.51)min,而乙组为(18.32±4.56)min,显示结果为乙组用时更短(P<0.05)。比对两组采血满意水平,甲组总占比为80.00%,乙组总占比95.00%,显示结果为乙组占比更高(P<0.05)。可见,在门诊采血室中应用"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模式呈现出了更为优良的结局。

综上,在门诊采血室中应用"动态、弹性、联合调配护士"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等待采血的时长,也可提升其对采血工作的满意水平,可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继英,杨莉,张许,等. "联合、弹性、动态调配护士"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体会[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40(4):463-465.

[2] 罗云梅,李长琼,李海燕,等. 门诊采血室机动护士岗位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6):177-178.

[3] 卢梅英. 护士长非权利性影响力对门诊抽血护理工作质量的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7):196-197.

[4] 于野. 门诊采血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