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4

数字经济时代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探析

钟晟恒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510403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下,民航企业应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对存量资源的优化分配与再生,数字化技术推动经济迅猛发展。民航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之举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破局之策。当前,我国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民航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为此,本将对数字经济及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行概述,剖析数字经济下的数字化发展的需求,研究当前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所面临的困难,并根据困难给出一些解决建议,以便能就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民航企业;

1.引言

数字经济是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各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研究把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用到传统产业当中,带动传统产业去升级,提高竞争力,形成新商业发展模式[1]“十四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社会将转向深度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全新阶段。为适应时代新趋势、新挑战,抓住中国数字化发展新机遇,积极开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新空间,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民航企业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工程设计和体系机制建设,好新趋势研究工作,抓住机会,争取主动,进一步提高数字经营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提高发展数字经营本领。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民航行业更好服务社会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有效增强全民及全社会的数字素质与技能,进一步奠定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石。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数字技术应用的转型,更深刻的含义企业管理、业务、组织、流程IT等综合方面的转型与提升。这个转型需要价值创造体现,转型对企业各领域业务、上下游伙伴、员工等都应有所贡献,并且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敲锣打鼓就能做到的,是长期科学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因行、因企制宜,久久为功。数字化转型是在业务流程数字化的基础上,依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技术应用,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从而触及到企业核心业务,并最终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的真正力量来自于基础技术和数据快速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有在描述性、诊断性、预测性最终规范性方面实施成熟分析机制,企业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站稳脚跟。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不断创造新的流程、新的变革管理模式、新的结构以适应新的平台。

当前,国内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最初的探索尝试阶段进入到数字化驱动运营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利用数字化转型,挖掘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发现新的业务价值点,推动产品销售和服务创新,衍生出崭新的数字化业务和商业模式,使数字化持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良性循环。民航企业以智慧管理、智慧运行、智慧服务等为抓手,逐步塑造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建设智慧民航企业,将有力支撑智慧民航建设与发展,促进民航业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民航业数字化转型[2]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痛点亟待解决。

2.政策综述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网络为主要载体,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指出:强化创新在民航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重大需求、技术瓶颈和科技前沿,加速数字创新与变革,推进民航运行服务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完善民航创新机制和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升级行业发展动能

《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指出:建设智慧民航,将有利于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联通全球的现代航空物流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民航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将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民航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民航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3]

民航目前正处在全方位构建世界各领域航空运输强国的崭新阶段,需要积极把握中国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重要战略契机,通过加大技术支撑、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主动适应国际资源环境约束,加速推动中国民航效益变革、结构变革和动力变革,以把握住“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集聚建成、创新驱动格局加速成形、产业变革整体推进和巨大危机主动应对的阶段性特征。为了统筹推进交通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步伐,民航企业必须加强数字化与运营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服务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一是要加大内部数据资源整合,如旅客信息、航班信息、货物物流信息等,破除

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障碍,消除数据孤岛,实现生产、供应、市场、运营的精细化管理;二是要推进数字化场景开发应用,挖掘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定制产品,进行精准营销,开展各类线上服务;三是加快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体系构建,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对市场趋势、航班恢复、线路优化、机组编排进行智能优化与动态调整,合理优化资源调配,实现效率最高、回报最优。同时还可增强对风险识别的能力,加强应急响应机制的落实执行,提升经营抗风险能力。

同时,民航企业应围绕场景实现,以创新为引导,新旧融合,统筹存量与增量、传统与新兴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针对关键技术精准发力,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对传统基础设施赋能,实现业务能力提升,激发传统基础设施新的活力,提升行业的运行效率、安全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服务、新能力。在民航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内外部的数据互通、业务互通成为关键词,通过改变民航企业现有系统“烟囱”的现状,打通信息“孤岛”,加强中台支撑算法支撑,以新基建构筑智慧运营整体能力,以此促进民航数字感知、数字决策、数字运行数字服务能力的高质量、高效能提升[4]

3.问题研究

(1)缺乏高层次的数字化战略

数字经济时代,民航企业领导人应该及时地意识到数字化发展的紧迫与必要性,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激活“一把手”头雁效应,否则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几率将大打折扣。数经济时代的竞争,需要民航企业领导人对数据商业模式、数字化产品等的高度敏锐洞察力,并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周期性反思当前企业数据、业务流程等数字化问题。实际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的质量高低。

(2)缺失数字化转型的文化

目前,部分民航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时,并没有给予企业文化以新的数字化理念,个别民航企业甚至在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业务岗位的员工还未能完全理解“数字化转型”时进行数字化转型,严重缺乏对企业员工数字化转型理念的培训和考核。若企业盲目生硬地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将给企业产生一系列巨大压力,产生高昂的数字化转型成本甚至造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破产。

(3)缺乏数字化人才

民航企业大部分为传统交通服务业,过去主要靠航空服务型、专业保障型人才支撑业务发展,缺少数字化人才培养,特别是缺少优秀的数字化转型领军队伍,这是公司在数字化道路上的主要阻碍所在。数字化人才应不仅仅来自于信息技术部门,而且还必须来自于与顾客直接互动的市场、营销、客服等业务部门,民航企业可采用外聘或内部培训等方式,建立企业自己的数字化人才团队。

(4)没有适应变化的灵活的企业体系和技术平台

民航企业全面的数字化改造,需要考虑民航产品、服务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多变以及市场新产品迭代更替快速的客观因素,需要快速轻便的微服务化技术平台支撑快速的场景转换,且数字化服务必须稳健发展和平稳发展。笨重、呆板的企业体系和传统IT架构,无法灵活、迅速地适应数字经济下的市场要求。

(5)新旧系统并用兼容问题

目前,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之一在于建设和提升数字化能力,这与信息化有着本质的不同,数字化能力要求能够支持民航企业敏捷应对、高效运营与持续创新。基于我国民航业改革发展的变迁,不同时期、不同投资主体、不同厂家、基于不同技术架构建设的独立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互享困难重重,使得企业数字化转型底座不牢,在原有基础上修补往往出现无法兼容的问题,推翻重建又容易对民航生产保障活动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使得企业陷入两难,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能够稳固支撑转型的架构。

(6)企业内部的“数据生态”有待建立

现阶段民航企业普遍存在许多异构的、运行于各种软硬件系统上的信息系统在运行,这些信息系统的数据源比较单一、闭塞,没有进行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数据共享与整合,各种业务部门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内部的“数据生态”尚未成型。在数据价值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其重要性将不仅仅体现在数据的量上,更体现在数据间的联动作用和企业内部数据模型的建立。如何建立数据间的运行模式,打造围绕民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框架、数据渠道、数据利用体系,形成企业内部的“数据生态”,成为众多民航企业更为关注的问题。

(7)数据治理能力不足

数据治理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瓶颈,好的数据治理,需要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具备充分的数据治理意识,并带头开启全企业数据治理,其间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技术成本等,如果企业无法管理好数据,那么将会极大地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5]但目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存在数据治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8)生态圈建设有待加强

现阶段,部分民航企业已经建立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圈,而实际加入的成员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公司所建立的生态圈多以自身利益为中心,而这样势必造成各企业之间的生态圈关系出现矛盾。其实,企业究竟进入的哪个生态圈,取决于圈内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

4.给出建议

(1)紧握数字化“战略方向舵”

民航企业要致力于对综合交通发展、航空科技前沿、旅客出行趋势、航空物流态势的把握,提升运行效率、航空安全防范、强化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业务创新、提升客户体验、抵御经营风险、增强经营韧性、创造增值效益、绿色低碳增长等全方位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要制定概念清晰、认识统一、方向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战略,通过重塑数字化组织、培养数字化人才、锻造数字化文化等方式,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

(2)打通数字化“运营神经网络”

民航企业处纵横交错的产业网络中,必须突破企业间壁垒,推动内部协同和外部协作,构建“大规模数据认知、多元信息整合、开放式运行协作、智慧资源配置”的核心技术框架,提升更高线上线下一体的核心资源集中配置水平、专业技术赋能水平与管理风险控制,让数据信息在软硬件系统、自动化设备与员工、管理者之间实时有序流动,促使跨工序、跨层级、跨基地、跨区域的专业化整合,打造面向客户的“敏捷高效、开放灵活、柔性扩展、协同共生”的扁平化平台型组织。

(3)培育数字化“文化DNA”

民航企业需要从高层、中层再到基层提高全员对数字化运营环境的认同感,并引入数字化思考模式,消除急功近利、知识老化、洞察力缺失等弊端。企业的各个层级都要习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处理、用数据决定、用数据创造,既密切关注现有的业务、产品与流程,也关注数字化技术可能带来的新机会,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谋划未来。

(4)坚持协同思维配置资源要素,提升生产运行敏捷度

民航业具有低时延、高安全性、广覆盖范围的网络,对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及时性要求特别高,对各种决策体系专业很强。民航企业要基于协同思维,促进数字技术与业务充分融合和灵活调度,进一步优化航班生产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将围绕企业经营流和控制流构建数字化系统,推动ERP(企业资源规划)、CRM(客户关系管理)、OA(办公自动化)、AODB(机场运行数据库)等系统数据开放互通,进行有效连接,共同打造企业一体化的运营指挥与信息平台,提高企业要素资源效能。

(5)提升航空旅客满意度

数字经济时代下,民航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重视对数字化新产品新服务的规划布局,充分理解与持续满足旅客的期望和需求。采用物联网、智客服等新一代产品交互方式,构建旅客反馈的实时在线交流闭环;对企业自身现有能力进行数字化解构和重构,针对不同类型旅客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旅客满意度。

(6)坚持场景思维优化运营模式

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业务场景革命。民航企业需要聚焦旅客出行和航空货运两大板块,优化运营模式。针对旅客、员工、货主三个主体,制定数字化服务策略,打破传统运营模式,重构或优化运营体系,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激发数字化航空服务场景的持续创新,提升客户出行体验的质量,即要高效利用各种数字化触点,结合语音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知识中台、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及时高效地相应旅客需求;以智能AI为抓手,以大数据为支撑,聚焦空中、地面、线上、线下的产品供给与服务体验,全面搭建从规划行程到行程结束的智慧服务全流程保障体系,对旅客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全链条服务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数字化感应,提升旅客出行全流程的服务品质;坚持人性化原则,优化人机接口,改进人机界面,杜绝束缚人、“绑架”人等类型的数字化转型应用。

(7)坚持数据思维赋能经营管理

在国家一系列纾困政策“输血”的背景下,民航企业需要树立数据思维,建立数据驱动体系,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止血”、提升运行效率“活血”、创造新业绩“造血”、化解运营风险防止“失血”,促使企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自主演进。一是通过数字技术在线感知,加工分析外部政策环境、市场变化、旅客体验、员工反馈等信息,建立统一平台,执行统一标准,实行统一管控,推进由人工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二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实时监控经营行为,建立智能化风险预警相关系统,最大限度防范各类经营风险。三是尽快引入成熟的数据分析方法,形成公司自主发展、不断精进的算法模式,促进传统的理念向信息引导、动态控制和智能管理过渡。在数据治理方面,民航企业在其内外部要致力于打破数据壁垒、统一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明确数据责任、保护数据隐私、维护数据安全。


[[] 

[1]齐培培.数据要素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提升路径[J].科技和产业.2022(08):134-138.

[2]尤怀墨.民航运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大飞机. 2022(02):28-32.

[3]胡畔.抓住“窗口期” 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地位[N].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级.2021.7.5(002):1.

[4]岳琦,杨煜.民航数字化转型还在“摸索期” 业界热议数据互通[N].每日经济新闻地方级.2021.9.8(009):2.

[5]王勇,谢晨颖.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回顾与展望 [J].科技与金融. 2022(03):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