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细分实践推动共同富裕

/ 5

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细分实践推动共同富裕

唐亚丹[1]  ,聂刚[2]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业股份有限公司马衙支行,安徽池州,247100)

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村民委员会,安徽池州,247100

机遇篇

2022年3月31日,《求是》(2022/07)杂志刊发了总书记个人署名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指出,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这次是我主动提出要来讲讲的,目的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这几年,乡村振兴已经动起来了,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也见到了一些成效,现在到了全面推开的时候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这里,我再强调几件事。

第一,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目前,各地乡村产业都有了一定基础,有些地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很好、很红火。今年我在陕西秦岭山区一个村看到,山沟沟里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围绕小黄花建成大基地,成了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现在,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很多地方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往往规模越来越大、用工越来越少、农户参与程度越来越低,这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县为单位开展创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各地普遍反映,发展乡村产业还有很多政策堵点和痛点,最突出的是用地难、贷款难。乡村建设用地需要给一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更要靠内部挖潜。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一些地方搞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受到农民欢迎,这是个方向,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

※节选自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篇文章掷地有声,其讲话内容与指导精神,让我们基层金融工作者与乡村振兴实践者,感受到了重大的责任、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习总书记点出了关键的问题,更给了我们明确的提醒,也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机遇和创新的空间。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产业实践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了我们的新课题、新任务。

我们不能等靠要上级的政策,而是应结合基层实操经验,通过在一线摸索实践,在合法的前提合规的框架下,主动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风险可控、便于复制、农民乐意、实效高效的金融创新模式,为上级政府提供新时期政策决策依据、为主管单位提供新阶段产品模式蓝本、为行业同仁提供新市场服务方式参考。

背景篇

1、对目前农村生产力及产业情况的简明描述:

两位笔者,一位是常年服务农村客户的基层金融工作者,一位是多年担任村书记的党组织基层工作者。基于对基层工作的热爱与责任,加之多年的工作经历、与村民的长期接触,让我们持续接触并不断产生思考。目前的农村,年轻人基本上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小孩以及残障人员等小众群体。除了保留住了良好的生态优势,其他方面都有不少问题。比如有不少田、地荒草丛生,部分得不到维护的民房、小学校教室已经呈现破败甚至成为危房。走进村庄,感觉一片荒凉的感觉。留守人员想做点事情,苦于缺乏眼界、思路和资源。外出人员也不是不想返乡创业,毕竟都深爱自己的家乡、也想照顾家里的老小,但也出现了回来没事可做、不知道能做什么、相对在外收入规模下降等各种情况。因此,我们的乡村,没能呈现出真正的活力,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同时,广大乡村目前能够实施并参与转化的事情依然集中于第一产业,表现出个体化差异大、标准化难度高、商业附加值低、产业规模性难、不易传播不会推广等诸多问题。

2、我们对目前农村人口致富难点的几点思考:

农村最大的财富仍以土地为主,但现实中大量土地抛荒,或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大量人口无法深度参与土地财富的创造,或者即使参与土地的单一的种植也无法满足收入来源的补充。老百姓无法从土地中创造出他想要的生活,这也是大量年轻人背景离乡,造成大量土地财富未被充分激活,甚至十八亿亩粮田红线中粮田也存在抛荒现象主要原因。

2.1大量人口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产业链分工体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不断进城,很多乡镇一级企业很少、村一级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且老百姓参与度不高,年轻人唯有背景离乡出门讨生活。留下来的人也无法参与到工业化生产的社会分工体系当中,毫无收入来源。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我国目前尚有6亿人口年收入不足1000元,这6亿人口也正因为未参与到社会分工体系,留守在偏远山区或者某个城市的角落。

2.2个人劳动力价值没有通过商业方法进行放大

农村市场的留守人员,并非没有劳动能力包括老年人及部分残障人员,只是没有人或者企业充分去挖掘他们的劳动价值,我们前些年的脱贫攻坚战,让全国人民走出了贫困线,现在的乡村振兴,更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农村留守人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牵挂,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必谈“三农”问题,2022年3月31日,《求是》(2022/07)杂志刊发的总书记个人署名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更是把“三农”问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更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务实的态度与创新的思路,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带动农村留守人员发家致富。

2.3基层老百姓对资金和金融缺少正确观念认知

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基层老百姓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结,加上现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老百姓最纯朴的想法打工赚钱,省吃俭用,不断的存钱,供养子女、上学在城里买房。我国现代金融业发展比较迟,老百姓对金融的认知仅停留在储蓄的单一功能上,中国人爱储蓄这是世界闻名的,过去储蓄率曾达到了56%,相当于老百姓把超过一半的收入都用于储蓄了。而近几年,由于90后群体超前消费、80后群体欠下房贷,以及越来越多投资渠道的放开,这使得国人的储蓄率下滑至44%。据央行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的总存款超过了218万亿元(也就是33.6万亿美元)。当然,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存款。如果扣除掉企业存款,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住户存款额为93.44万亿元。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三年疫情下来,老百姓更不敢消费、投资,反而存款的人更多。如果要激活农村市场,第一步要加强对老百姓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改变老百姓的消费、投资观念。

3、对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金融机构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1、中央银行:一家,即中国人民银行;

2、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

4、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华夏、招商、深发、光大、民生、浦发、渤海、广发、兴业、恒丰、浙商);

5、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

这些金融机构各自的职能重心不同、市场定位不同、网点优势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结合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客户特点,在众多银行中,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定位和网点分布更符合乡村振兴的服务下沉,能够贴下身去为“三农”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农商行业务优势、引导农商行基层网点的主动创新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此项工作应有所为、可有所为、大有可为、必有可为。

模式篇

1、创新模式的核心——乡村金融五星服务模型:

金融机构、村集体、村民、运营企业、市场消费者

从顶层设计上以一个村集体为最小单元平台,整合全村可开发利用资源,成立由村集体、村民、运营公司共同参与入股的新公司,统计全村现有可利用的田、地、山场、水库、工业土地、商业土地、废弃资产(如破旧但不使用的校舍、无人居住的民房等),统一以人民币计价入股新公司,资源变资产

新主体公司,村集体占股51%(其中含村民股份)、运营公司占股49%(也可以是经过评估后多方确认的比例,但原则上村集体应是大股东),村集体拥有产权所有权,专业的运营公司进行整体规化打包市场运营。村民以自家的田、地、山场或者资金等多形式参与入股新公司,把村民的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运营公司招聘村民为员工,或分包出部分产业给有能力的带头人,让老百姓有事做、有钱赚,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有了新公司这个载体,聘请专业的会计师,负责新公司的资产统计,新公司融资渠道可以多元化,一是村民现金入股资金、二是社会其他渠道入股资金、三是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资金、四是乡村振兴政府补助资金等。

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上要不断创新,针对不同金融主体要敢放、敢贷,不能一味的追求抵、质押物,农村市场不像工业企业能用做抵、质押物的资源不多。我们可以探讨第三方担保模式,比如有政府背书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以乡村振兴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公司,以保证金形式进行放大信贷杠杆。思路一:新公司争取乡村振兴局的支持资金加上村民入股资金在银行开立专款专用账户做为保证金账户,向金融机构申请保证金3至5倍的金融杠杆;思路二:新公司与保险公司或者政府平台担保公司洽谈,能否找到担保方式结合的金融信贷产品;思路三:金融机构直接向有条件的主体放贷信用贷款。

村集体为大股东的新公司,便于更好的建立社会公信力,可以吸引对乡村农创产品品质信任、期待融入乡村休闲生活的城市消费者,以消费会员、预先订购、众筹生产等形式参与经营消费闭环,锁定消费资源、完成乡村企业的生产风险降低与销售收入保障。

2、对乡村产业进行细分拆解,并结合不同村的生态特点、优势资源、人口结构、治理情况等基因进行个性化设计。

实施金融创新支持产业创新,不光是金融机构的事情,更需要基层党组织及村集体班子成员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价值与意义。要扎扎实实、充分调研摸清村里有多少人口、田、地、山场以及村有废弃资产。荒凉的田地、山场、破败的村有资产、民房等这些资源中有多少是老百姓愿意拿出来的(或者愿意支持村集体进行经营转化的),人口方面多少外出务工人员、留守人员基本情况,重点关注留守人员基本情况,有多少年轻人、老人是有效劳动力(比如有人会养猪、养牛、养鸡、养鱼、种田、种菜、会做饭、砖木匠手艺人等等,越细越好),深度挖掘资源利用。以村集体、运营公司为主导的公司,充分利用村现有资源,开办以休闲、观光、研学体验式的种植业、养猪厂、养牛厂、养鱼、民宿、农家乐等一系列的产业,这些产业均是我们老百姓力所能及并能参与的事,也是人人都能干的事,我们要集中运营,把老百姓纳入运营公司的分工体系中来,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3、最小化单元经营,降低资金风险,提升过程管控

村集体、运营企业、村民、金融机构、市场消费者等五个方向的积极参与,为了验证这个五星模型,我们首个项目,将以最小化单元经营,摸索实施路径,降低资金风险,提升过程管控,探索可复制经验。基于这样的最小化单元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村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变废为宝,调动全村老百姓参与,在乡村可操作的产业链端不断寻找最小化样板进行运行测试。

产业示例一:休闲体验式种植业

1、水稻种植,以50至100亩为一个经营单元,由老百姓负责主要种植工作,新公司进行市场化营销,拉动城市家庭参与,让家长带小孩参与体验育秧、插田、收割等体验式娱乐于教的新体验模式为辅助种植。种植收获作物由认养土地的家庭出资购买。水稻收割后的稻草统一打捆轧堆,为养牛备足过冬饲料,稻子轧米剩下的糟糠为猪饲料。

2、蔬菜种植,以10至15亩为一个经营单元,老百姓种植为主,

家长带小孩参与体验翻土、播种、烧水、采摘等体验式娱乐于教的新模式为辅,游客采摘蔬菜,也可直接带至村里的农家乐现场制作美食,种植收获蔬菜由认养土地的家庭出资购买,定期配送至认购城市家庭。

3、水果采摘园,以5至10亩为为一个经营单元,老百姓种植为主,家长带小孩参与体验采摘等体验式娱乐于教的新模式为辅。种植收获水果由认养土地的家庭出资购买,定期配送至认购城市家庭。

产业示例二:观光研学式养殖

1、养猪厂,新建养猪厂房,厂房外墙涂刷猪的图像画以及跟猪有关的相关知识简介,厂房内部干净环保无气味,便于家长带小孩参观。以50至100头为一个生产单元,能繁母猪5到10头,所有猪饲料以老百姓种植的菜类、稻子轧米剩下的糟糠、老百姓家剩下剩饭、农家乐的甘水等为主要来源,养殖全生态的猪肉。猪的养殖数量以饲料的最大供养度为限,成本最低化运营。生猪出栏,由新公司负责经营销售,产值利润与负责相关养殖的村民挂钩,确保其负责与收益成正比。

2、养牛厂,新建养牛厂房,厂房外墙涂刷牛的图像画以及跟牛有关的相关知识简介,厂房内部干净环保无气味,便于家长带小孩参观。以10至20头为限,最小化运营,所有牛饲料以老百姓放养为主,水稻收割后的稻草统一打捆轧堆,为养牛过冬饲料,养殖全生态的牛肉。牛的养殖数量以饲料的最大供养度为限,成本最低化运营。牛长大出栏,由新公司负责经营销售,产值利润与负责相关养殖的村民挂钩,确保其负责与收益成正比。

3、休闲垂钓渔场

     游客可自带渔具或承租渔具,200元一天,钓不到鱼的送鸡蛋,主要是增加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有的玩。由新公司负责营销管理,由村民负责养殖与日常维护,产值利润与负责相关养殖的村民挂钩,确保其负责与收益成正比。

4、鸡、鸭、鹅等常见家禽养殖,也可以采取类似运营模式,既为农家乐提供食材,也可以由城市家庭挂钩进行会员制消费。

产业示例三:

1、民宿:

由村集体作为大股东的新公司进行统一规划、村民自筹资金+金

融专项授信支持(还可以获得市、区、县的民宿房间建设补助资金)委托运营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与托底保障。既确保了投资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又增加了乡村旅游的服务业态支持,还确保了村民的收益,且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2、农家乐,也可参考民宿模式进行组合投资,然后独立或合作经营;

3、茶叶等农副产品制作、销售,成立村集体的茶厂,农户的鲜叶由茶厂统一收购制作,保证茶叶的品质、品牌,由运营公司开展对外宣传与统筹营销。

产业示例四:其他夜间篝火晚会、烧烤、傩戏表演、演唱比赛等等留客项目,均可由新公司统筹规划、管理与营销,由村民进行自行投资经营,并在投资初期或取得一定业绩后扩大生产规模,享受一定的金融支持。

实践篇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位于区内南部山区,距梅街镇人民政府23公里,在佛教圣地九华山的“三天门”下,贵池区最高峰“三根尖”在其境内,是贵池区两大水系之一的“白洋河”发源地,故称源溪。

源溪村自然资源禀赋,背靠九华山,为市内主要河流之一白洋河的发源地,距主城区50公里;全村辖九个村民组,310户,1260人,村域面积28.68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050公顷,耕地909亩,茶叶3000余亩,人年均收入过万元。国家公益林面积156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2010年就被省环境保护厅授予“安徽省生态示范村”称号,同年被市绿化委命名为“池州市绿色小康村”。2019年---2020年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境内崇山峻岭,绵延起伏,山峦叠翠,千山环野立,一水穿原流。

根据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以及《贵池区2021-2022两年扶贫项目库建设指导性意见》,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源溪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按照产业兴村的要求,核心思路要从“旅游+”理念向“产业+”理念转变,因为有了产业作为根基,即使没有游客来,乡村有收入来源,从而形成内循环。为此,我们将着力推进我村“一村一品”项目,并逐步实现由单纯一二三产割裂发展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源溪村的产业融合体,实现我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我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我们与本土专业的文旅运营企业安徽深度旅行文化有限公司开展全面合作,对源溪村的文旅与产业资源进行细致梳理与专业规划,计划在政策性项目,如源溪小学校的乡村农创展示馆与自驾服务中心。市场化投资项目,如源溪山居休闲度假酒店等同步发展下,启动村民共富行动,在示例产业中选择乡村种植、小型民宿等项目的试点。

比如说,源溪村准备在投资伙伴的乡村营地周边,建设一些民宿住宿舱,每个投资约2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资金10万、争取信贷资金10万,由运营企业以一定的投资收益比进行托底运营,确保信贷资金的利息成本,其他利润收益优先进行偿还。在一定年限后,这批资产就成为了村民自有资产,从而成为每年都能持续产生收益的“非体能收入”来源,增加村民收入规模、优化家庭收入结构。

结合源溪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计划进行小型猪场、牛场、家禽养殖等小型项目,计划采取自筹+信贷资金组合模式进行投入与发展。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重点与难点亟需解决。比如村民的文旅产业发展意识与项目前景分析,自主投资意愿的激活,金融理念的更新,投入产出比与风险控制等工作,都需要多方资源进行协作与推动。

配套篇

如果希望能够以金融服务创新,真正助力乡村振兴。还是需要参与到参与金融服务五星创新模式的各个主体,秉承强烈的使命与责任感,认真分析和探索自身到底需要做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对此,我们先作了一些思考和准备。

首先,村集体、两委班子要共识自身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角色,比如百姓的指路者、产业的分析者、品牌的建立者、企业的整合者、市场的协调者、金融机构的合作者等。组织振兴、党建引领这是乡村振兴的坚定基石,更是各方信心的充分保障,虽然合作一定要遵循商业原则,但是谁来作为以及如何成为粘合剂,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其次,就是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创新的主体、实施者以及风险控制方,要解放思想,敢于在国家政策范围下做一些合理的措施创新,敢于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风控方案,敢于成为真正服务下沉市场的领路者。这个过程是不易的,甚至是有风险的,但很多业务机会与规模也正是在探索中被发现、在创新中被挖掘、在压力中成长的。

再次,是运营企业要发挥市场化引领与专业化职能作用,他们懂行业懂市场懂客户,能够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商业转化。能够帮助乡村与城市进行消费联接、能够指导村民进行生产调整、能够培训村民进行技能发展,还可以基于市场化机制对村集体资产、村民投资与金融资金进行转化与保障。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也应建立在合理的分润机制与风险评估之上。

然后是村民,他们是共同富裕的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也需要扩大眼界、解放思想,不指望他们能够马上提高认知,但也需要有一些先进分子,愿意自我突破主动尝试、让大家看到富裕的希望、看到金融杠杆的价值。

最后是消费者,我们要吸引和鼓励那些对乡村有情怀、愿意参与乡村发展、愿意支持村民富裕的城市人群,走近乡村、了解乡村,以正常的家庭消费来支持乡村发展,成为整个乡村产业闭环中重要的一环,为中国社会内循环经济的生态化做出贡献。

需求篇

这些设想及计划如果想要得以落地实施,作为基层实践者,还是需要得到上级部门与社会各界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多层次、多元化支持。比如区级、镇级政府领导的关心与支持,能够给我们进一步深化解读乡村振兴方向的政策空间与操作底线,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是合理的创新空间、还需要基层金融服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帮助我们做好金融法规解读与金融风险指导,如何让创新规范高效、落到实处,让基层从业者敢于、乐于、勤于积极思考、主动创新。还需要相关产业支持部门,如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从其他管理角度提供支持与指导,集合多方力量,推动乡村产业优化与合理发展。还有为了确保操作规范,我们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能够提供主动指导,让一切流程更加清晰透明,让一线实践者安心创新、踏实做事。

以上,是我们作为乡村基层工作者、产业振兴实践者的一些思考与准备,希望得到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指导与指正。

乡村振兴在路上,共同富裕我先行!

作者简介:唐亚丹[1]1984.9-,男,汉,贵池人,本科研究方向:基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金融创新

第二作者:聂刚[2],(1980.7-),男,汉,贵池人,大专。研究方向:乡村产业与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及政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