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为载体,促进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变废为宝”为载体,促进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韩燕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三毛幼儿园,314300

摘要:手工活动在艺术领域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在幼儿园教学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废旧材料是随处可见的,这是一种可再生的废品。在当今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真正发挥出这些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并通过制作废旧材料来促进发展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

关键词废旧材料 手工 精细动作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幼儿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态、具有可塑性的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加工、改造,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玩具,并将之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实践操作和游戏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对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使用废旧材料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现在的幼儿园都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购置适合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各种教育器材,但是越来越感觉到孩子缺乏贴近现实生活、勤俭节约、艰苦磨练的机会,主要从这几方面中表现出来:1.对购买的教玩具不够珍惜与爱护;2.购买的颜色鲜艳的教玩具大部分都是高结构材料,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激发不够全面;3.让幼儿形成想要什么东西,就要去买的观点,缺少自己动手、动脑操作的行为。以上种种现状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同时失去了环保这一重要的人生概念,让孩子知道有些废旧物品不废,及时回收利用后会创造巨大价值,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这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课题。

二、废旧材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中运用的目的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意愿,以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在实际手工活动的指导中,运用过程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的运用过于机械化,忽视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小班美术手工活动《打扮球宝宝》中,教师首先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报纸球、眼睛、微笑的嘴巴、用皱纹纸揉成绳子做的头发等材料。全体幼儿开始按教师的要求制作。过了5分钟之后,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把球宝宝的嘴巴反着贴了,开心的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你看,倒着贴嘴巴就是哭脸了哦。”(幼儿自己发现的方法)教师说:“不可以哦,球宝宝应该是开心的。”老师没有在跟她说话,小女孩回到座位上把嘴巴贴回微笑的样子。过了一会,小女孩又跑到老师面前,她把头发贴到嘴巴上面了,跟教师说:“老师,你看吧。头发变成胡子了哦。”老师回答:“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哦,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很认真。”说完,就继续巡视小朋友的制作过程,小女孩又回去把“胡子”变回了头发。15分钟过去了,小朋友们把作品放到老师的桌子上,老师进行评价:“大家做的都很不错,很棒,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给自己鼓鼓掌,现在我们带着球宝宝一起出去玩吧。”(带小朋友离场)

该教师在废旧材料手工活动的运用中,过于重视整个制作过程的完整和幼儿达到要求的效率。忽视了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手工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是利用这些来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其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途径。但是,该教师总是要求幼儿机械的参照教师的范例去贴,而让幼儿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这样手工活动就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了。(案例中的幼儿两次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能制作出与教师不一样效果的作品,教师却说:“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没有注重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对于动手操作就变得缺乏兴趣。

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的运用,幼儿缺乏环保意识。

在小班美术手工活动《装扮圣诞树》中,幼儿在操作环节都是使用完整的好的材料,而废纸、树叶、碎布这些材料很少有人去使用。小班的小朋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他们很多时候都需要依赖成人的思想,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了解到哪些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所以,教师更需要去寻找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废旧材料讲解给幼儿听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的运用中,教师自身对材料的认识不够

在小班美术手工活动《美丽的树叶》中,活动开展前,教师只让幼儿收集了带有绿色的废纸,因此在操作环节中,幼儿都是用带有绿色的废纸,来装饰大树,显得比较单一。其实老师也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收集各种颜色的废纸,还有像广告纸也可以用在此活动中,明显可以看出,教师自身对废旧材料的认识还不够可以告诉幼儿树的颜色不只有绿色,不同的季节有不同五颜六色的树,可以让幼儿去收集各种不一样颜色的纸。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带来不同材质的废纸,感受不同材质的纸撕剪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中,发现不同材质的纸有撕剪也是不同难度的。

、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中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利用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中去制作作品,是很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幼儿手工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大约要经历了激发创作兴趣到构思设计,再到制作修饰这样一个流程。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不同的特点,作出了一下方面的努力:

(一)收集材料建立百宝箱

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有很多,例如牙膏盒、纸袋、一次性纸杯、瓦片等等,那么该如何将这些材料更好的收集起来呢?我们可以使用“谁是收集小能手”的评比,通过评比奖励制度,鼓励幼儿将身边的废旧材料收集起来。在手工活动废旧材料的运用中,教师不应该限制幼儿选择材料的种类,有些教师为了上课比较方便,会把材料都准备的很全,已经把整个作品大概形状都弄好了,只要幼儿画上眼睛、嘴巴等。作品就完成了。这样过分的指导幼儿,缺失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限制了幼儿去创作。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百宝箱,将收集到的材料放在里面,让幼儿在手工操作环节,缺少什么材料可以自己去百宝箱内寻找,激发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区域里的使用与创作

废旧材料的使用方式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在区域中进行使用,也为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而提供材料,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操作环境。例如,在美术区中,孩子们对于收集来的石头进行创意变身。孩子们由在平铺宽大的纸上绘画创造变成在凹凸不平又窄小的石头面上涂色创作,操作难度明显要变得更大了,需要孩子们更加细心,更加注重自己下笔的方式,提高了小班孩子涂色的精细动作。(图一、图二)生活区中,孩子们通过收集自己小时候的袜子和夹子,更愿意去动手操作夹袜子这个活动。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玩的游戏,通过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孩子们动手的意愿更浓厚了,动手发展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废旧材料手工作品在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对课程的建设、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环境创设被看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发展运作的重要环节。

目前的环境创设都倾向于艺术作品、精美的图画等。幼儿也只是生活在成人设计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称为参与者。我们应该改变现状,利用废旧材料的资源,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装饰。透明的雨伞是孩子们身边的废旧物品,幼儿在伞面上进行创意的绘画,挂在幼儿园里的走廊上,随处可见的都是孩子们的艺术。报纸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的可操作性很多,通过简单的撕贴也可以创造出很有特色的作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以将报纸揉成小球,贴上两只眼睛,小嘴巴,变成球宝宝,锻炼了手揉的技能;也可以将报纸撕成小块用来装饰花朵,变成漂亮的报纸花,锻炼幼儿手部撕的能力。孩子们看着自己动手操作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废旧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的运用也在逐步的发展。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教师要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废旧材料,在符合他们制作的情况下,体现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手工活动是锻炼他们手脑协调最有利的方法,通过手工活动,促进幼儿手部各类精细动作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很重大,我们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孙蕾.浅谈幼儿园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 [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2期

[3]张婧雯.利用废旧材料发展幼儿创造力 [J]学园2014,(29)

[4]候娟珍.幼儿园手工活动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

[5]刘丽敏.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J]教育科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