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湾片区安置房规划设计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三亚海棠湾片区安置房规划设计与分析

任惠,黄克华,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保障房、租赁房以及安置房的设计建造力度,从社区环境,总图布置、建筑功能以及建筑绿色舒适性设计角度而言,与常规居住区住宅设计具有一定差异性,本文以三亚海棠湾安置房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其整体规划思路与方案设计逻辑,根据项目实际规划设计条件与总图设计,优化方案设计过程,文章并从设计概念、功能结构、交通流线及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过程解析,为相关安置房设计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安置房;规划设计;功能设计;原创方案;

1引言

在城镇化过程中伴随大量老旧居住区的拆迁与更新,同时出现大量安置房建设需求,其合理规划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稳定进步。但是,目前国内安置房设计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导致安置房设计结果千篇一律,平淡乏味,甚至有些安置房小区忽视设计重点,因此,在安置房设计初期,就应多从功能使用与当地居民需求出发,通过设计附加值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满足实际生活需求,完成项目设计的初衷。本文以三亚海棠湾安置房项目为例,对其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2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海南三亚市海棠区,是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项目基地距离三亚市区20km,可通过竹落岭路方便到达 ,同时邻近海南环岛高速,方便省内其他区域到达。项目基地主要分为10个地块,容积率均需小于2.5,绿地率小于35%,建筑限高60m,建筑密度小于35%,设计条件约束性强;另外,基地西侧为商业用地,分布有大量商业街与商业综合体,东侧与酒店住宅群隔河相望,南侧与北侧均为居住区,西北侧分布有海棠区小学与初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本项目立足于当地居民需求,打造立面层次丰富且有质感的建筑风格,提升整体形象。

3设计概念

本方案预从一开始重拾地缘文化,增强在地居民自豪感。设计者追寻本地文化根源,据传说,这一带地方,古时林木旺盛,是这一带的“林王”,后来人们把“林王”逐渐叫成“海棠区”,也就是今天海棠区镇名称的来源。由此可见本地居民较为重视植物景观设计与商业设计,故方案强调三大支撑:1.风情商业,即在住区南北方向设置一条联动南北,集聚人气的风情商街,以激活住区场地活力;2.海棠区椰风绿道,即在住区东西方向设置一条类“黄金城道”的景观街道,以营造小区特色景观环境,提升住区自豪感;3.社区均好性,虽然本项目为安置房,但设计师还希望在有限成本内,创造出具有较高品质的生活氛围,故在每个地块中加设中央花园,既能保证景观均好,又能提升户户的通风与采光质量。通过三大支撑概念,打造具有海棠湾特色地域文化,跟随现代城市发展潮流,适合当地百姓的宜居、宜商、宜租、宜售的多元化住区(见图1,2)。

4d827a7a43d3e59015579229a45a0dc

鸟瞰图

1 总图设计

图2 鸟瞰图设计

5规划设计

为详细介绍本方案规划设计,将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进行阐述:

5.1功能结构为保证方案设计整体性,从地块原有素质与经济舒适可持续两大基本原则出发,形成以“两轴、一带、多片区”为核心的组团式布局方案设计。

5.1.1两轴 方案纵向空间发展的中央商业风情街主轴与横向空间发展的椰风绿道主轴,两轴沿小区内部主要交通道路设置,形成相应的交通要道、休闲娱乐以及商业消费的场所。并且沿主要轴线与相应配套与小区出入口广场可形成相应的特色空间节点,以便激活当地场所活力。

5.1.2一带 东侧沿河景观带是本方案设计的一大优势,可充分利用滨河风景为整个居住区提供滨河风景,一方面可提升高层建筑景观可观赏面,另一方面为社区增加附属价值,为街区居民提供可便捷到达的滨河绿带景观点。

5.1.3多片区 基地有10个地块,设计以“板式楼宇,中心花园”的方法,对每个地块进行强排设计,并在社区需要的位置加入社区配套与景观节点,形成休闲游乐,活动交往的“口袋花园”。

5.2交通流线

根据修规相关规定,住宅停车数为0.7个/户,商业配套为100㎡/个,经过计算后总车流量并不大,小区道路宽度设计按照一般小区道路等级宽度即可,本次设计小区外环道路宽度为7m,内部道路为4m。其中纵横两轴为小区主要交通干道,各个组团内部交通流线从两轴交汇处进入各自地块中,并保证2~3个小区出入口,以保证交通组织的安全性。另外,在主干道两侧还应设置相应的人行道路,以及各个组团地块边缘处设置人行道路,实现车流与人流分离。整个小区的消防流线通过“外环+入口口袋公园+组团内部环线”的组织方式,在沿组团内部交通道路上设置相应消防登高场地,实现消防流线的合理组织。

5.3景观环境

小区整体景观环境设置遵从主要景观长廊依附于横纵两轴,次要景观视线通廊依附于组团内部中央花园,并在视线廊道中设置多景观节点的设计手法,打造整个小区的景观环境氛围,另外,东侧的滨河景观长廊可为小区增添河道景观增加小区内部视线通透性。

6户型设计

在本项目中,充分考虑到政府与业主对户型面积与拆迁面积补偿方案的要求,设计主打45㎡、60㎡、90㎡、100㎡与120㎡四种,并根据家庭结构分为5种:联合户(祖父母、父母、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联合户(祖父母、父母、儿子女儿、孙子)、主干户(父母、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主干户(父母、儿子女儿、孙子孙女)、核心户(父母、双胎)、核心户(父母、独生子女)以及夫妻户与单身户5种类型,将不同面积的户型进行组合,以实现每出售60㎡住宅赠送25㎡住宅或者出售60㎡住宅赠送10㎡商业的组合形式。例如,对于主干户居民,两代同堂120㎡为常用居住模数,在搭配以两个90㎡的住宅组成一个标准层,可方便实现面积赠送与出租售卖。

7结语

三亚海棠湾安置房设计是一个注重整体规划与居民内在需求的方案设计,通过详细解析规划设计要求与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两轴、一带、多片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组织交通流线、景观环境与配套设置,并根据居民生活需求与拆迁面积补偿原则,对户配与户型组合进行“增平方”步长设计,通过全面考虑家庭结构,配置了合理的户配与户数,以免造成拆迁与补偿不合理纠纷。新的时代背景下,所要建设的安置房不应该是以往的传统型低端小区,而是一处新型的城市空间:在充分考虑被安置居民的原有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配备高品质居住功能、多样化公共交流平台以及完善的生活配套功能,打造充满活力的生活中心和底蕴深厚的宜居家园[4]。

参考文献:

[1,4]毛联平. 新时代背景下的安置房设计研究[J]. 中华建设, 2022: 51-53.

[3]王莉, 程加贝, WANGLi,等. 新房子,新环境,新生活——谈城市中心区拆迁安置房设计的特点及问题[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