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时代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新金融时代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例

刘颖

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新金融时代的兴起,地方型本科院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应注重理工结合,工文渗透,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以“交叉融合”思想为指导,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跨学科融合,不断丰富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新金融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在此过程中,课程体系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饱满,有内涵。

关键词: 交叉融合 新金融时代 课程体系建设

一、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意义

在科技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技术创新推动新金融时代随之到来。新金融时代的行业结构变革和技术变革极大地改变了金融的传统业态,金融新模式和新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顺应形势发展,培养既精通金融理论、外语、计算机、法律、会计等理论知识,又掌握了金融数据分析、网络金融营销等实践技能,还具备互联网精神和思维的新金融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对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经济与金融专业自2016年设立,在短短5年时间内以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探索出 “三融合、三强化”的培养模式,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地方普惠型金融产业,通过政产教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注重人才培养中岗课赛证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职业发展韧性。这为金融人才培养的跨学科、跨专业融合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不断优化。在2019版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具有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较强金融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的金融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金融信息数据分析及风险管理能力、互联网金融营销及客户沟通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金融大数据模块和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块,包含了金融大数据分析、金融营销等课程。对新文科背景下,对新金融时代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跨学科融合积极进行尝试和探索。

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持续深化。专业已经与西南证券、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新华保险、京东集团等共建实习基地20余个。与西南证券、方正证券等公司共建证券投资学课程;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共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与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共建保险学课程。大三集中1个月参加京东顶岗实训,大四集中1年时间参加招商银行后台服务中心顶岗实习。通过让学生真实接触金融行业实际业务,尽早适应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需要,解决传统实训简单低效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这些工作为校内外跨专业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进而为专业课程体系的跨学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

1.新金融时代金融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趋势分析

科技创新对传统金融带来巨大影响。从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到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层出不穷,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成果以颠覆式的速度和方法,改变传统金融模式,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由此形成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构、新市场、新产品、新服务等全新金融生态,基于传统金融,又改造、提升了传统金融。科技的新时代为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亟须金融数据分析、网络金融、产品创新、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保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专业设置、教材选编、教学讲授、实习实训、校企合作中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育人才,突出“高精尖”导向,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以适应新金融时代的新要求。

2.当前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偏差分析

以现在的金融课程体系来看,大部分的高校以专业方向来规定课程内容,造成学生知识内容单一不全面。其一,基础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只学习数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等课程的基础内容,浅显的知识储备会让学生在后期应用中显得乏力。其二,没有将各学科交叉融合。金融领域涉之甚广,和众多学科都相互关联,除了经济类、管理类和营销类的学科,和数学计算机等学科也是联系密切。如果仅仅掌握金融类的相关知识,到真正进入工作领域就会觉得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而现在的学科设置中,忽略了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多方位培养,造成了学生综合能力较差。其三,固守“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积累、轻动手操作”的弊病偏重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通识知识的学习需求,束缚了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

3.新金融时代金融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

地方型本科院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若有合理的课程体系,就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突出优势,培养的学生也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

这就需要一个合理完善动态的课程体系设计。课题拟从思想、理论、跨学科融合、专业和实践等方面围绕“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新金融时代要求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融合金融学、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例如,网络信息技术和金融学相结合,市场营销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4.新金融时代金融专业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改革

一是充实课程内容,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写进教材、引入课堂,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鼓励老师结合课程特点,通过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载体、创新方法手段,将课堂打造成唤醒智慧的课堂和充满活力的课堂。

是改进学业考核,合理增加课程难度,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建立多元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根据课程考核目标,鼓励采用开放式讨论、小组论文、产品设计等多样化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强化过程考核;鼓励学生参加银行、证券、期货、基金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或参加金融投资创新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以考促学,以赛促学,允许以职业资格证书或学科竞赛获奖证书替代相关课程学分。

此外在构建跨学科金融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这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必然要求。可以设置实践课程,如“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业务体验”等,由行业导师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指导学生完成金融产品开发、营销方案设计、客服流程设计等任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举措

课题拟根据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以OBE理念(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反向设计“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从思想、理论、跨学科融合、专业和实践等方面采取措施。

1.先思政--思想是灯塔

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授全过程。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人文素养,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在工作中能够顾全大局,能自觉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金融的发展建设需要相融合的专业人才。结合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合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2.厚基础--理论是根基

厚基础,充分体现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经济与金融专业基础,不仅仅包含经济学理论的基础,还包括数学基础、英语基础、计算机基础、数据科学基础和创新创业基础。通过对应课程的设置,充分汲取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的交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地基。

3.宽口径--多学科融合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与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问题日趋复杂,传统分科教学的课程组织模式难以支撑21世纪人才知识体系多元化的诉求,亟待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金融专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从一级学科来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多学科交叉包括哲学、法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等。学科交叉发展是未来金融学科的方向,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复合化的专业知识体系。

4.精专业--阶梯式上升

核心课程的设置是专业知识向专业化与深入化方向发展的风向标。一方面,要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紧紧跟随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变革,设置具有弹性的核心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专业上的精深需要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需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设置具有个性的核心课程模块。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系列主要体现专业知识的阶梯式上升,课程深度与学期安排相匹配;专业选修课程系列主要体现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细分领域的全覆盖,满足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的需求。

5.重实践--彰显学思创

在科技金融推动下注重实践教学,在“对接产业行业”上下功夫,构建“专业与科技相互支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创新与创业双创融合”的校内外跨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形成企业、基地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合作范畴不仅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还涵盖互联网金融企业、IT公司、工商企业法律部门、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新的实践领域。双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为学生跨学科见习实践、教师挂职锻炼提供良好物质条件,实践探索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需要注意的是:

“融合”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而是在学时和内容上的“1+1<2”,在学习目标和能力提升方面的“1+1>2”。要做到这两点,还需要对具体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教材研发、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实践,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朱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J].财经界,2022,(01).

[2] 周艳明,侯剑,刘佳,刘媛媛.金融时代工科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跨学科融合[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0).             

[3] 付春红; 钟鸣长.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金融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课题号:2021 年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金融时代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G2021-YB-14)。

作者简介:刘颖(1982.4-),女,四川乐山人,汉族,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