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基于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

马淑珍

河北省石家庄润德学校    05000  

【摘要】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中,以"萤火虫发光"这一生活化情境为背景,引出ATP的主干知识,在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的顺序进行了整合,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了课堂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设计;ATP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ATP的功能、ATP的结构、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利用等内容。作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一方面呼应了第二章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另一方面为下一节的呼吸作用(如何将主要能源物质——糖类转化为直接能源物质——ATP)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在必修一第二章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经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做了铺垫;

能力方面,通过上节课《酶的特性》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式展开对ATP的学习;

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萤火虫发光”的现象,本节课以"萤火虫发光"这一生活化情境为背景, 引出ATP的主干知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模型建构ATP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及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解能力。

2通过对ATP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强化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认识

3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ATP的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解释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教学难点

(1)理解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2)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和条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萤火虫发光”的生活化体验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吗?以此引发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然后给出资料说明萤火虫发光的原理。

资料: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发光的化学反应式为:

荧光素+能量+O2氧化荧光素+H2O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在细胞内哪些物质较有可能为萤火虫尾部细胞的发光提供能量?学生会想到葡萄糖和脂肪,因为前面学习过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而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要求学生继续以“萤火虫发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为背景提出疑问:糖类、脂肪是否可以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呢?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给出材料用具:试管、萤火虫发光器粉末、蒸馏水、葡萄糖、植物油。按照对照实验的设计理念,学生可以设计出三组对照实验。接着向同学们展示结果:三组都不发荧光。由此可见,糖类、脂肪均不能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继续设疑,那么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呢?再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ATP制剂,并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3、创设生活化模型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必然与它的结构有关,那么ATP具有怎样的结构呢?通过结构与功能观引发学生共同探讨ATP的结构。教师给学生提供代表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普通化学键、特殊化学键的自制模型,要求学生自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选择合适图形,尝试构建ATP的结构模型,写出ATP的结构简式。进一步设疑:ATP这样的结构为什么能作为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呢?引导学生观察ATP的结构并做出解释: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进一步让学生利用模型模拟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同时根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体现ATP的利用。再引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需要与ATP水解相联系,方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所以ATP被形象地比喻成流通地能量“货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4、提供生活化素材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萤火虫发光消耗ATP会不会导致细胞中ATP明显减少呢?ATP与ADP之间相互转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材料总结:

材料1:经测定,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消耗45kg ATP,剧烈运动时,ATP的消耗量甚至达到0.5kg /min,但每一时刻储存在体内的ATP总量不到1g。

材料2:氰化钾是阻止ATP合成的毒药,小鼠中毒后在3~6分钟就会死亡。

引导学生总结:体内储存的ATP很少,ATP与ADP地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5、回扣生活化体验情境,联系科学前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萤火虫如何利用ATP发荧光呢?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给出合理的解释。那我们能不能把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向学生展示荧光树、ATP荧光检测仪等科学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萤火虫发光的能量来源”教学情境,同时穿插实验情境、模型建构情境、日常生活素材情境、科学前沿等展开,通过一系列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的渗透,并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2.09.20

【2】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求知导刊.2021.03.26

【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学设计.理科考试研究.2021.07.01

注:本文系  2022  年度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课题编号:G2022186  )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