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班本文化,创建完美教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打造班本文化,创建完美教室

刘小萍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第一小学  6104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中强调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因此我班依托班级微型农场的劳动基地,传播传统节气的劳动文化,开展班本劳动课程,以建设“劳动文化”主题的完美教室。

创建完美教室之“文化墙”

为了传播传统节气文化,我班通过播放“传统节气农作物生长纪录片”与“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两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节气农作物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预设课程方向。

在传播传统节气文化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活动化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在活动化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由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活动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了学生的兴趣进行学习,使学生充满了探究的动力,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依托“文化墙”对于传统节气农作物的认识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反过来再次完善班级的文化墙建设。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认识传统节气农作物能力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我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首先,由我对传统节气农作物的相关科学知识进行专业讲解,并鼓励学生们在听讲的过程中提出疑问,由我一一解答,保证学生对传统节气农作物知识达到一个扎实掌握的程度。之后开展“文化墙抢答活动”,由我将有关传统节气农作物的知识问题写在教室“文化墙”上,每个小组有五分钟的解答时间,实行抢答模式,最先给出正确答案的小组加一分,回答错误的小组减一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热情普遍高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实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气农作物知识的学习,而且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完善了班级文化墙建设。

创建完美教室之“微型农场”

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气文化的基础上,我根据时令节气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收获自己(春天版)”班本课程中,我介绍了春天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了解了各个节气的习俗和古诗,在谷雨这一节气,我引导学一起创建教室中的“微型农场”,采用水培技术,以最小的班级角落创建微型农场,学生们分别负责水培技术查询、玉米种子收集、种植科普、观察记录等等工作,合作完成水培玉米工作,并开展了“书写谷雨文化墙”的活动,我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形成劳动档案。

而等到玉米成熟的季节也是学生“收获自己”的时间,基于此我班开展了“与你相玉”主题劳动活动。我班运用“活动法”,鼓励学生们分组对玉米生长进行观察,各自分工,开展“玉米观察员”角色扮演活动,比如有的学生负责观察、有的负责记录还有的负责拍照等等,学生参与度都很高。

“观察员们”通过合作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发现有些玉米的叶子上有些泛黄,有些玉米叶子上还有很多个小洞,学生表示非常好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发生如下对话:

学生1:玉米是不是“生病”了?

学生2:玉米是不是也跟我一样,会发烧感冒呀?

教师:玉米叶之所以泛黄而且有很多小孔,是因为昆虫腐蚀玉米叶的原因,这些小的腐蚀并不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通过科学我的解答,学生又增长的新的知识。

此外,我运用“工具法”,除了采用肉眼观察玉米的果实之外,我带领学生采用观察等工具,协助学生探索玉米果实的“秘密”,间接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精神。我带领学生观察高高的玉米,高大的玉米枝上挂着丰硕的果实,请科学我向我介绍:玉米的成长周期很长,需要较长的生长时间。成熟玉米旁边有很多小的玉米苗,这些小的玉米苗都是我带领学生再次补种的,并且学生在每个玉米苗上都贴有自己的姓名。

学生集体采摘玉米,在劳动中和玉米拉近距离、走进生活。为了让学生对玉米有更深的实践观察,我鼓励学生亲自去采摘玉米,在采摘玉米的过程中,也是大有讲究,不能破坏玉米的枝叶,又要保证玉米的完整,在学生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玉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对玉米的一种保护,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生动体现。

创建完美教室之“手工展示区”

学生在以“玉米”为主题的课程活动过程中,收获颇多,对话如下:

学生1:当我再次看到餐桌上的玉米,我明白玉米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种子生长为玉米的。

学生2:我还明白玉米又是通过怎样的加工送到了他们的餐桌上。

学生3:当我回想起和农民伯伯一同栽种过玉米,我就想到餐桌上的玉米粒粒皆辛苦。

学生4:我以后要进会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玉米。

就在学生们欢呼雀跃的时候,有一位学生说“老师,可是爸爸妈妈认为这样的活动只是在浪费时间”。经了解我才知道,这位学生的家长并不支持本次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加深入地认识活动化教学模式,我特意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贯彻活动化教学的理念,以此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我将平时录制的进行活动化教学的视频向家长播放,使家长直观地看到我平时的教学过程,并且学生们在活动过后,会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活动和学习两不误。

为了让家长亲身感受到活动化教学的好处,我邀请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开展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手工展示区建设”的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家长与学生一起发挥想象,将玉米做成艺术品,例如将玉米粒制作成向日葵、项链等等,我还带领家长及学生一起合作将玉米制作成爆米花,将手工成品悬挂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成功为完美教室建设增光添彩。家长们在参与了活动之后纷纷表示,活动化教学真的能够通过学生们喜欢的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们认识玉米、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家长们更加配合学生的工作了,并且能够鼓励学生认真参加学生活动,提升课程质量。

创建完美教室之“教师活动记录角”

完美教室的创建依托的是班本课程,而班本课程的建设依托的是教师引领。因此我在每次活动过后都进行活动总结,创设“教师活动记录角”,以方便其他教师查阅学习。

在“劳动文化”主题的完美教室建设中,我在“教师活动记录角”写下如下心得:

心得1:通过活动化的方式教授学生玉米知识时,要注重把控活动的难度。活动的难度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活动的难度较低,就会使学生们丧失竞争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参与度;如果活动的难度较高,就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只有保持活动的难度适中才能够实现活动化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取得良好的成果。

心得2:适中的活动难度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效果。例如在带领学生们认识玉米的时候,我充分根据学生们在学生阶段的认知能力,并且结合课程教学任务,设计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活动难度。如果活动难度过高,不仅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玉米知识,还会使学生们产生挫败感。由此可见,适中的活动难度对于课程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得3: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活跃度和具体的表现来对本次的活动开展进行反思,以此作为基础对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这样才能在一次次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法、取得更好的成果。我要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的方法不是依靠书本得来的,而是在通过带领学生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总结出来的。在实践过程中,我才能够淘汰不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好的教学方法,不再用抽象的理论化知识对学生们进行说教式教育,而是通过多种多样、适合学生们的活动来带领学生们学习知识。这样一来,我就能够探索出适合学生们个性的教学方式。

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我明白要想创建完美教室,就需要创新学生的课程模式,我就要学会细心观察学生生活,挖掘实例教材,并且要和学生们一起创设活动化的场景,进行十分真实地教育,使学生们融入其中。同时,要注重通过活动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不要忽视了家长的力量,可以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由我和家长携手共同护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创建完美教室的过程中,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在活动中进行生动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传统节气农作物知识,走进生活、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