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王义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100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塑造价值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收集资料与研究分析、触发革新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的分析。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教师应该掌握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方法,组织好教学过程,并且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初中历史课可以变得更为科学、系统、完整和高效,也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学生主体

初中历史课教学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首先,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和需求,制定等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更加开放、灵活,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其次,学生应该被引导和激发形成对历史的兴趣和自觉愉悦的学习感受。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历史研究方向,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形成对历史知识的独特理解和认识方式。再次,学生应该尽情开展批判性思维,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发挥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

(二)教师主导

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确保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良性发展。首先,教师是历史知识的专家,他们掌握了广泛的知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进式深入掌握知识。其次,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需要教师的有条不紊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并理解历史知识。此外,教师还能够通过交互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需要借助教学材料或视频讲解等方式诱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微妙细节和深层内涵。此外,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辅导指导,并通过课堂演示、互动性讨论等方式督促和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3.加强学生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安排拓展活动、田野调查、小组研究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了解探究历史,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3]

4.鼓励学生分析批判: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析、观察和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历史知识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性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探究式教学法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启发式教育方法

启发式教育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先进教育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以下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具体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对某一事件或人物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愿意更多地进行探究和参与讨论,因此,教师应通过活泼的情境设置以及引入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问题解决:引发学生疑问、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自主探究和获得知识。通过提出多个问题和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合作答案等方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双向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应是单向的传授知识,而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掌握知识,激发发散式思维。

4.多元化教学:多种形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例如,线上线下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场景还原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通过问题导向、交互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

(三)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也成为了教育的一部分。初中历史课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把握[4]

2.便于教师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好的教学管理,例如录制视频、设计在线测试、班级博客等等,方便教师整理资源、管理学生作业、进行知识点难度评估,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让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资料、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等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从而更加活跃积极地参与课程。

4.便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通过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线上交流和交换,分享历史资料、文献和图片等资源,并且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料进行分享,为历史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提供更多可能性。

语:初中历史课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发现,继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习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将会为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和高效运用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廖紫微. 聚焦课堂  意在素养——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谈[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2):88-89.

[2]张莹莹.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0):45-46.

[3]胡修亮.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6):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