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林艺

福州市鼓楼区消防救援大队 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着悠久民俗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火灾隐患的困扰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来积极应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文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利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和改进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建议,以其对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历史文化街区因地灵而人杰,孕育出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使得街区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同时,也因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年代已久远,里面的文物建筑也比较多,涉及消防安全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均不同程度存在缺陷,火灾隐患根植于老街区内,使用者消防安全意识又有待提高。这里,初步探讨一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难点。一是街区内的消防通道拓宽较难。由于街区为历史建筑,内部道路狭窄,为保持历史原样,难以对巷道进行拓宽。现行主战消防车辆在巷道中均无法通行;二是建设过程中,街区内的水池、泵房、消控中心等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滞后性。由于修复工程常分为多期,且工期较长,前后衔接易出现问题。同时原本规划的用于建设消防水池,消控中心的地块在征地时出现困难,导致水池建设规模缩小,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建筑投入使用进度;三是街区改造过程中建筑使用性质常发生变更。原本设计作为古民居的用房最后变更为民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原先的消防设计标准滞后;四是修复建筑在消防规范上还存在大量的技术上的盲点。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难以达到古建筑修复过程中的消防技术标准。历史风貌建筑(仿古建筑)的主要承重木质构件在防火处理后既要保持建筑构件的历史韵味,又要保持消防耐火等级要求,目前的消防材料和施工工艺难达到要求,从而导致部分建筑为保持历史风貌不惜牺牲消防安全为代价。

(二)存在的突出火灾隐患:一是木质建筑,极易燃烧。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多以杉木、松木、红木等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历史悠久,建筑构件干燥,含水量极低。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质地疏松,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加之,古建筑梁、柱等构件年久后,产生较多的裂缝和拼接之间的缝隙,造成了表面积大这个特点,极易发生火灾,并形成立体猛烈燃烧。另外,就是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二是人为火灾隐患较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活动越来越频繁,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人流量大,店铺多都可能引发火灾。另外,古建筑内的居民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火灾。此外,许多建筑已经动工拆迁改造,工人用火用电不规范,给古建筑增加了许多火灾隐患。三是无可执行的消防设计技术标准。目前国内无可执行的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项目中消防应执行的标准和通则,特别是大面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修缮消防通则。四是消防设施运行不够正常。历史文化街区常常因地基沉降造成管网渗漏,以及场所承包商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损坏了一些消防设施,导致电路损坏、消防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加之建设施工方为了赶工期,不同区块的建设中使用了不同品牌的消防控制设施,从而使得设施之间不匹配,进而加剧消防设施正常运行的困难。

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消防安全改造。

(一)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一是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历史文化街区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按照标准建立单位微型消防站。首先确定一名消防安全管理人主抓防火工作,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责任到人。消防管理人员要进行日常防火巡查、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测试;微型消防站成员要定期组织灭火演练,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定期对沿街商铺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不断增强商铺的消防意识,提高预防和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同时在显目的地方设置防火警示语和防火标志,禁止游客带火种进入参观区。二是加大防火巡查和火灾隐患的整改力度。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员每天定期进行检查是否有违章用火用电行为,电线是否有乱接乱拉,通道是否堵塞,消防设施是否损坏、完整好用,以及其它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三是依托街道、社区、派出所等基层管理组织,将消防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化综治平台,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治安联防队以及街镇社区网格员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应急处置等社区消防工作。

(二)开展消防安全技术改造方面主要建筑内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等消防设施,过程中要求街区内所有投入商业运营的场所实行提升一级消防技术标准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和改进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推动立法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吸收全国的经验和教训,尽快建立全国通行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把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管理纳入法规、技术标准中,做到历史街区的管理和建设有章可循。

(二)及时跟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初期,消防部门要提前介入,联合设计院、建设部门、规划部门、文物部门、旅游部门等研究可行性设计方案,既满足街区的历史风貌要求,同时增设了消防器材和设施,使消防和文物修复工程二者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火性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加强执勤力量建设,积极调整装备配置。在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初期,消防部门要及时协调属地政府在街区规划圈内建立消防救援站。根据街区巷道小,大型消防车不能深入内部的特点,积极调整执勤装备力量,配置两轮、三轮和四轮消防摩托车等执勤车辆,并配置单兵高压细水雾等便携式灭火装备。一是配备单兵高压细水雾,在使用过程中水渍所致损失小;能深入到燃烧木质材料内部,控火效果好;在封闭的闷顶空间中能形成水蒸气可起到窒息灭火。二是配备热成像仪,便于在浓烟环境下发现火点,通过“点穴式”精确打击,实现火灾的早期控制。三是配备消防摩托车和小型消防车,此类车辆能开进建筑内院,在后援供水车的保障下充当主战车辆。

(四)加强自我管理,将隐患排查纳入日常监管重点。主体责任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加强物业管理。要求物业公司每月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并将检查情况正式行文上报。二是实行退出机制。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动用明火的场所建筑进行定期摸排控制,对违法违规的场所实行市场退出机制,禁止其在街区内继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