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区域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分析—以上海市应急物流系统为例

/ 2

疫情背景下区域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分析—以上海市应急物流系统为例

邓文筠,袁琨,戢慧群,李梦颖,涂佳旭,周发,余世民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一、上海市物流框架分析

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建立应急管理法制基本框架,制修订《上海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规范》《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细化了应急救援政策法规和制度,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经搜集各方资料并分析后,大致可以构建上海市应急物流供应链如图 1 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环节所示。应急物资的主要来源为城市物资集散中心和政府应急物资以及外地捐赠物资,其中城市物资集散中心可有市民在市场上自由购买,在应急状况下,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也会由应急管理局调动储存的应急物资经由街道居委会分发到市民手中。另一方面,外地慈善组织或其他据政府捐赠的物资也会经由街道居委会发放。

图 1 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环节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地捐赠物资在市民收到的物资中占比较大,是市民在应急状况下接收应急物资的主要来源之一。截止至2022年4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下表覆盖的各区捐赠食品物资已达1.1万吨,防护物资超过100万件。

进而,我们可以构建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系统如下图 2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系统所示。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链,市区内应急物流供应链和市区外应急物流供应链。

图 2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系统

二、区域应急物流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我们发布的《疫情下上海市应急物流情况调查》问卷回收结果,被调查者对区域应急物流的关注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应急物流系统风险识别和预测能力

包括风险管理能力、管理建设能力和应急物品储备能力。风险管理能流利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预报,管理建设能力包含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应急物品储备能力包含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物资供应商储备。

(2)应急物流系统传递信息和指挥能力

    包括信息传递能力、应急物资供应应急指挥和执行能力、总结分析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包含突发事件通报和突发事件上报,应急物资供应应急指挥和执行能力包含资源配置、沟通协调、应急物资筹措、应急物资运输,总结分析能力包含应急预案修订和应急活动总结。

(3)应急物流系统回复建设和善后能力

    包括恢复建设能力和善后处理能力。恢复建设能力包括保持应急食品供应和现场清理,善后处理能力包括应急食品结算、应急物流活动结算和补偿保险。

三、区域应急物流优化方案制定

一、优化区域物流中的供应链

区域物流中的供应链主要通过提高供应链韧性来进行优化。

(1)供应链预测能力。它是供应链韧性的基础,包含风险意识、安全文化、供应链可见性3个方面。

(2)供应链反应能力。包括能针对环境变化灵活进行调整的柔性,能迅速应对风险、降低损失的敏捷性,以及协同合作能力。

(3)供应链适应能力。出于安全考虑而保持多余设备或能力的生产安排和多种产品的替代互补对分散供应链风险有重要作用。

二、优化区域物流中的库存管理

为了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保持一定的应急库存也是规避风险的措施之一。合理的库存可以起到缓冲、调节、平衡的作用。保持合理的库存可以灵活地应对短时间供应中断的风险,但库存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以及场地,会产生一定的维护费用。然而,库存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供应链成本的增加使得负担加大,从而增大政府的财政风险。因此,政府应当在准备应急库存的成本同供应中断所带来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做出最符合应急战略的选择。

三、优化区域物流中的末端配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对快递、外卖等物流需求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工厂停工停产,可用的人力资源非常有限,人力成本增加,各大物流企业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应该互相帮助,降低整体的成本。

无接触配送在疫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比如智能快递柜、自提快递网点、驿站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减少人员的接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物流末端配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无接触配送进行优化:

(1)在场地允许的小区,应该尽可能多设置一些智能快递柜。资金的支持可以是物流企业共同投资或者是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2)加强与社区周边超市或者便利店的合作。如客户在APP上购物以后,系统会自动选择送到离客户最近的合作超市,让客户自取。

(3)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与小区物业合作,物业公司可以招募本小区社区志愿服务者,提供有偿送货送件上门服务。

四、总结与建议

(1)做到准确识别关键中断风险因素。

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各组织应明确了解中断的形成机理,把握对所处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有关键影响的内外因素。在面对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主要风险因素时,要进行相应的协调机制的考量。

(2)提升应急供应链的预警和预测能力。

中断因素越早被察觉,中断的负面后果可能越小。可以在供应链内部实施一些主动的中断预警措施,例如设置应急物资管理系统标记应急物资装运延迟等预警信号,以缩短响应时间,尽早开展风险管理。与此同时,政府需要提升数据预测能力,通过建立可靠数据库来对短期或长期风险因素进行预测,以提早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并进行供应链的预先调整。

(3)设置完备的应急计划流程,发生中断及时启动响应。

应急供应链的中断往往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因而尽可能避免应急供应链的中断时十分必要的。应急计划是个有价值的战略规划工具,可以在面对中断情形时带来更大的灵活性。政府需要在组织中开发和实施完备的小前预防和事后应急计划流程,针对供应链中不同的风险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计划安排,当中断发生时及时启动计划,按相应的预案流程实施,缩短应对时间,将与中断相关的负面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