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袁泽鲁

澳门城市大学   999078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也相应推动了人们的旅游需求,生态旅游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在简要阐释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包括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和社会组织主导的生态旅游委托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和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自主管理模式等,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概念;内容;机制;模式创新

1生态旅游管理概念

随着全球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生态旅游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生态旅游管理,是以生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前提,以生态旅游系统为管理对象,对生物要素进行有机管理的管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为消费者,即景区内的游客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产品,二是保障景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个更重要任务。

2 生态旅游管理内容

生态旅游管理是指在生态思想指导下,以保护生态系统为目的,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生态旅游线路管理的决策过程。考察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旅游管理主体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指导,以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为指导,长期制定明确方向和目标的近期和短期相结合的规划,以更好地促进旅游建设和旅游景区的发展。 (二)开展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对象包括旅游景区的特色资源、景区地理环境及环境变化规律、景观开发的方向和手段、旅游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这种联系是旅游管理主体在对旅游生态环境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存在问题并着力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以确保旅游景区的保护有效性和发展空间。 (三)提供生态旅游管理和服务。旅游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两点:一方面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是旅游者满意度的提高。因此,旅游管理者必须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妥善处理好自己与游客的关系,在为游客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游客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切实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自然美景 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性,推动生态旅游管理向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

3 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3.1 环境评价机制

在生态旅游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旅游管理的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资源。因此,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为例,都对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作出了规定,可以为旅游景区提供参考。构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重要提示。 (二)以专业人才队伍为基础。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评价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优秀环评团队的建设途径有很多:旅游景区可以自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也可以从外部吸纳有用的人才,比如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生资源等。

3.2 环境监测机制

环境监测机制将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成效和环评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监测对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选择监测点位。旅游管理部门在对旅游景区进行环境检测时,需要科学规划,选择能够覆盖整个旅游景区的监测点位。 (2)不断完善测试体系。如果可以实行团队/个人责任制,先制定季度/年度任务,再将任务进一步细分,将细分后的任务落实到团队/个人。 (三)以会议形式总结分析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期环境检测和保护工作完成后,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召开汇报会,汇总本阶段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环境检测工作。旅游景区监测。 (4)将环境检测结果作为重要的岗位评价指标。为提高这两项工作的有效性,将环境评价结​​果作为环境保护和旅游景点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4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4.1 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自愿参与管理模式。第一类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保护职能,全权负责该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开发其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应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为基本原则。一方面,政府建立了“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结合旅游资源要素,设立自然资源保护机构、文化文物资源保护机构等专门机构。同时,采取垂直管理模式,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意味着政府拥有“统筹权”,在具体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政府只是处于中心领导地位,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发挥积极作用。在响应政府号召,不断丰富“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同时,政府也建立了“自愿合作”的管理模式,自觉承担监管责任。与地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同时,依托国家公园旅游资源,不断调整优化管理工作内容,招聘F自愿承担责任 景区日常维护、游客服务、绿色环保宣传等,让他们真正参与旅游资源管理。

4.2 社会组织主导的生态旅游委托经营模式创新

生态旅游委托经营模式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以三权分立(所有权、经营权、经营权)为主要特征,强调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又相互制约。在这种模式下,生态旅游项目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项目的经营权属于企业。公司作为代理人,可以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从事生态旅游经营,对项目享有绝对的主导权。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经营潜力,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实施这一模式,政府必须关注受托企业的商业思维,对每个化合物制定科学的限制政策,才能有效避免企业利用政府权力形成市场垄断的现象。确保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服务优化的目标。

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导向下的旅游管理模式不但颇具创新性特点,还凭其丰富的内容与较强的针对性,有效提升了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效率。通过打造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利益共同体,实现旅游管理工作取得经济社会双重效益之良好局面。可以说,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向旅游产业的渗透,很好地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构想,实现了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了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亚楠.生态旅游管理理念的相关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4):152-154.

[2]徐阳.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