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少儿舞蹈创作的个性追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谈少儿舞蹈创作的个性追求

韩丽荣

白城市洮北区文化馆 吉林省白城市137000

摘要:近年来,少儿舞蹈创作异常活跃,作品十分丰富。这就需在个性追求上下功夫,适应儿童心理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促进孩子认识美、创造美。这应当是校园,幼儿园的教育职责,也是社区艺术教育的题中之意。下面结合自己舞蹈工作实践和少儿舞蹈教育创作的实际,围绕以上命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舞蹈创作  艺术教育  少年儿童

中外理论界都公认,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少儿舞蹈都是有其丰富积极、健康有益的内容和多姿多彩的形式,并促使孩子们认识美、创造美。其功能是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就创作规律及编舞技法而言,少儿舞蹈与成人专业舞蹈虽有相通之处,但又在本质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即少儿舞蹈创作的主体是成年人,而接受主体(包括表演主体)却是少年儿童。因此,多年来我在少儿舞蹈创作中,十分注意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现象等制约因素,追求少儿舞蹈的个性,受到极大欢迎。

心理学研究表明,七至十岁间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特征表现为:

感知能力有所加强---思维开始由具象为主要形式转变到抽象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似带有较大的具象性。

——注意力正逐步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但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似较容易引起他们的特别注意)。

——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长。在模仿和再现中逐步

发展着创造力---感情的内容不断丰富--- 意志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有所提高(但不稳定)。

——个性的日趋形成,并开始以道德意识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和认识、评价别人(但常常有片面性、主观性,常常受外部情境的制约)。

由此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渐进的,

虽不成熟,却是完整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割断儿童的心理和成人

的心理状况之间的联系。然而,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当今的少年儿童由于享有现代科学技术为他们提供的较为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接受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前个时代的同龄人,视野比他们更加开阔,思想比他们更加活跃,精神世界比他们更加的丰富。因此,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当代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虽不成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在了解和把握住少年儿童认识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这些心理特点,作为少儿舞蹈的创作,就应该象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 -样,首先反映这个时代的少年儿童崭新的生活和完整的精神世界,即因时、因地制宜,以积极的态度,全方位地去体现少年儿童的生活和与之相关的周围世界,如我在创作校园舞蹈《大手拉小手》时,让他们表现与成年人相同自豪与荣耀的同时,又加入少年儿童的稚气和活泼;在创作少儿舞蹈《快乐的一天》时,极尽渲染的能事,表现少儿的天真可爱,又体现对新生活的热爱;当我在创作《过桥》时,让孩子们感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互相帮助,共同前进的重大主题的同时,更多地去领悟助人为乐的“乐"意内涵。再如我在创作群舞《闪闪的红星》和《幸福的童年》时,用强烈的对比方式,让孩子认识过去,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时代,创造未来,我力图从舞蹈表现力度上完成时代气息与现代意识,为少儿舞蹈启迪心智、诱导思维、增强美育、促进身心健康的教育的有机契合,较好地去体现特殊功能。

综上少儿舞蹈创作的心理分析与实践的效果验证,告诉我的是少儿舞作品的个性与实践性,那就是少儿舞蹈应该从儿中来用孩子的形式演给孩子们看。一个好的少儿舞编导以一个舞蹈所定的格调或者说风格,往往由于强烈的个性追求,常常给小演员们以某种参与创作的表演欲望和激情,由于有机地融合了自己对结构风格的理解及表现形式上各自特有的童心童趣,然后体现在舞蹈表演之中的结构风格上,再反馈给编导,这的确是少儿舞蹈创作中的一个巧妙的结构过程。

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一种较固定的特殊性(亦可称事物的特殊性)。就一个少儿舞蹈作品而言,个性就是其具有自己特定内容、特定的表现手法、特定的结构设计以及特定的语言风格等等,使观众能从中欣赏到同类舞蹈作品无法取代或极少见到的内容或形式。为了实现个性特色,我在少儿舞蹈创作中,努力从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抓住题材的扩大、内容的新颖和表现角度的新异等形成作品个性特色前题。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作品中增加拓宽思路启迪思想的内容。内容尽可能让孩子看懂,但决不让其所有内涵均抖落得”览无遗,其内涵不妨相深点。非经过观众认真思索仔细琢磨,才能体味个中含义,这不仅加强了舞蹈的观赏性,也体现出作品的个性特点。从少儿的成长和时代的要求着眼,我们先全没有必要求表演者被小观众去理解作品中的全部内涵,只要孩子们能感受或接受作品的总体精神或从作品受到教育启发就行了。所谓作品大于天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抓住结构新颖、表现手法奇特,作品的时代气息等特色的体现。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了解人家做什么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了解人家不会做什么。“少儿舞蹈”人家不会做的(或者没有做过的),作品才具有独创性。少儿舞蹈创作,无论从题材内容、结构技巧来说,表现角度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现代的,也可是寓言童话或其它什么的。总之,要细心观察生活,分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阶层的总体心理状态、观赏意向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将外来手法有机地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始终保持“新、奇、特”,即保持了舞蹈作品的个性,又满足了小观众们的审美需求。

——再次抓住浓郁的地方色彩,形成个性特色。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能使表演者或观众了解家乡,通过交流也可使人了解

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不仅会扩大孩子们的视野、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操,更会让个性特征张扬开来,得到升华。

——依据表演和欣赏主体的心理和个性特色的创作特点要求,我在少儿舞蹈创作中,从儿童兴趣上分析,他们有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模仿力等,我从这些人手,突出童心童趣,达到少儿舞蹈作品的个性特色,主要有三方面的作法。

1、力求游戏性与舞蹈化和谐统一,游戏活动与舞蹈意识融为一体,并围绕似露非露、似直非直的某种思想内核,予以形体的外延和扩展,进而形成即含儿童情趣,又富舞蹈的艺术风格。如我在2012年创作的《小具木家园》,即把幼儿园五彩缤纷的游戏、孩子的天真烂熳表现出来了,又不是幼儿园游戏的写真和录相,而是用升华了的舞蹈艺术语言,富有情感和节奏地再现于舞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十分感人,仿佛让人看到一株株幼苗在苗壮成长。

2、力求在内容结构上简炼,表现上多变和多解,在舞蹈语汇上既有意趣的直观,又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创境之境。如我2016年创作的《小水兵》就是很好的例证。 水兵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一概从简、达到艺术而简炼;把严肃的军操动作我赋于丰富的童趣,创造既是军营又不是军营,既是军训,又不是军训的艺术境界,队列变化动人心魄,艺术化的动作扣人心弦,蓬勃向上的精神感人肺腑。每次演出都贏得无数次热烈的掌声。

3、力求少儿舞蹈的创作意念产生于艺术的全过程,使少儿舞蹈的创作意念体现了舞蹈艺术的主体思想。今天的少儿舞蹈创

作必须追求高水平、高品位、高层次,必须综合运用儿童思维学、

儿童心理学以及空间立体几何概念等边缘学科,将少儿的思维、

心理牵引到舞蹈的轨道。我创作于2020年的少儿舞蹈《蚂蚁过河》,大胆地加人了戏曲舞蹈的翻腾动作,使这个舞蹈显得格外新,富有吸引力,惊险而精彩。

总之,思想是少儿舞蹈灵魂,个性是少儿舞蹈的生命。我们在为儿童创作舞蹈时,一定不要忘记个性追求,为校园和社区提供更好的舞蹈作品,提升校园利社区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