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4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李艾桐

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

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

(一)内涵

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因此人们更加注重园林的隐逸性质,即所谓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此时的园林多采用简约、疏朗的风格,强调“虽由人造,宛若天然”,这与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老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该阶段还出现了一些经典的园林作品,比如南京玄武湖公园中的“芳桥幽篁”、扬州个园中的“片石山房”等等,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瑰宝。 隋唐五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加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各种宗教名山大川被纳入到皇家园林之中,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和数量[2]

二、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中的作用

(一)园林植物对于园林空间的影响

(1)分隔功能。通过不同种类、色彩和形态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能够形成明确的空间界限,同时也可以作为空间的划分元素,如道路、广场、建筑之间等。(2)导向功能。由于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进,因此园林植物具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例如水体、地形、雕塑等都是常见的引导元素。(3)强化功能。园林植物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种植方式、树形、叶色以及花期等因素还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强或削弱该区域的特征。比如,常绿树种可以增加园区的季相变化;落叶乔木则可渲染出浓烈的秋景氛围。(4)软化功能。园林植物的枝干、叶片和花朵等部分都有可能被触摸或者受到损伤,这就需要考虑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软质部位,以免造成不良后果。(5)协调功能。园林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只有做到彼此呼应、和谐统一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关系

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美的享受,还能够通过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同时,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植物也会对园林空间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孤植、列植、丛植等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合理地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将有助于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变化的园林空间[3]。 另外,园林植物作为一种自然要素,其所处位置的微小变化也可能带来明显的心理感受上的差异。例如,树木的高低错落、叶形大小、花期花色等等,这些细微之处的差别,往往就是形成园林景观特色的原因所在。而这种特色又恰恰能够成为吸引游客、提升景区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实用价值方面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协调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来达到协调效果。例如,在入口处设置花坛、花镜等植物种植形式,既能够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又能够增加景深和层次感;在道路两侧采用树阵或绿篱作为隔离带,不仅具有一定的美观价值,还能够有效地阻挡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所,如建筑物前的绿地,应该选择适宜的树种以避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除了视觉上的美感,园林植物也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并降低噪音污染。同时,植物还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构建绿色环保型城市的有力支撑。

(四)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节奏

不同类型、色彩和形态的植物,可以通过群体组合形成各种节奏。例如,春季观花时序变化较大的植物成群种植,能够呈现出明快的节奏;夏季遮荫蔽日的林下空间适宜种植色叶树种,如银杏、枫香等,能够给人以凉爽之感;秋季金黄色树叶的搭配也会让公园显得充满活力。此外,还可利用孤植、对植、列植、夹植等方式来丰富园林空间的节奏。同时,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以及树形、冠幅、高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在园林空间中所产生的节奏效果。

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关系

(一)园林植物对园林空间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种植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来打造出符合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园林空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4]。 首先,从视觉角度来看,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园林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叶、果等器官随着季节更替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些植物也可通过修剪造型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放置于园林空间中,更能凸显出自然之美。 其次,园林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元素,它们可以被用来分隔空间、遮挡视线、引导路径等。例如,在庭院内摆放一些芳香类或蔓生类的植物,既能增加庭院美感又能吸收有害气体;在草坪上布置些灌木球或者花卉,则会让整个园林空间显得生机勃勃。 此外,园林植物还可以与其他造园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组合起来形成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形式,进一步提升园林品质和魅力。比如,苏州拙政园中就以“借景”为主题,将周围的山水景色纳入其中,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自然画卷之中。 总之,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配置和种植各种类型的园林植物,有助于创造出更为舒适宜人的园林空间氛围。

(二)园林空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态环境。而园林植物作为构成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还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因此,研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园林空间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合理规划设计的园林空间会给植物提供更加适宜的光照、水分等自然资源,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不同类型的园林空间也会对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特殊形式的空间往往需要选择适合该场所特点的植物进行配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园林植物通过自身形态、色彩、芳香等特征来丰富园林空间的视觉感受。例如,高大挺拔的树木、繁花似锦的花朵以及清新淡雅的香气都能够为园林空间增添活力和魅力,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憩。此外,一些造型独特或寓意吉祥的植物也可以被运用到园林建筑及小品的装饰中,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最后,园林植物还是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群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园林空间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生物多样性和平衡状态。同时,适当增加植物数量和密度也有利于优化园林生态系统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合理地配置和选择适宜的树种、花卉等,可以使得园林空间更加美观、舒适,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愿望。 另外,园林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价值。例如,一些树木不仅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污染,还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此外,园林植物还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除此之外,园林植物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园要素,其与园林空间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游憩体验,提升园林艺术水平,增强城市魅力。 首先,园林植物可以作为分隔各个功能区块的手段。比如说,在入口处设置一些高大的树木或者灌木丛来引导游客视线,起到遮挡和引导的作用;在休息亭周围则可以选择一些低矮的花卉或草坪进行搭配,增加其舒适度和美观程度。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植物类型,如芳香植物、彩叶植物等等,它们不仅可以用来装点庭院、客厅等地方,还可以用于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等用途,从而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水平。 其次,园林植物还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色彩和质感。例如,在草地上布置一片片高低错落的绿植,可以让整个空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树林间设置一个个造型独特的花坛,可以让人感到身处大自然之中。另外,一些观叶类植物和开花类植物更是有着“以色衬景”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园林植物还是园林空间氛围的创造者之一。不同种类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气味和味道,这种差异化的气息可以被运用到园林空间的细节处理当中,如水体旁放置香气较淡的植物、道路两侧采用香味浓郁的树种等。这样一来,就能够打造出一个充满个性和特色的园林空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5]

四、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策略

(一)发挥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1)分隔空间。通过种植不同高度、形状和色彩的植物,可以将园林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致。如利用竹子、梅花等竹木类植物来分割出园路;利用紫藤、凌霄等攀缘性植物来划分庭院空间等。 (2)组织交通。园林中道路是连接各个景点的重要通道,而植物则能够有效地引导游客视线,起到组织交通的作用。例如,在园林中心区域设置花坛或花镜,既可作为一个视觉焦点,又可用于遮挡来往车辆的灯光,提供休息场所。同时,还可采用树木、廊架等构筑物对道路进行隔离,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更加通透、开敞。 (3)增加空气湿度。园林中绿色植被不仅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还能增加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改善城市气候。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园林内茂密的树冠和草地能够阻挡太阳辐射并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给人们带来凉爽舒适之感。 (4)丰富景色层次。单一的绿色植被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景观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元素进行搭配,以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观赏体验。例如,在园林中引入山石、水体、建筑等自然元素,或者运用雕塑、壁画等艺术手段,都可以成为提升园林景观品质的有益补充。

(二)遵循植物的选择原则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所适宜种植的植物类型。一般来说,入口处应该选用高大、挺拔的树木来展示其大气磅礴之感;而在庭院中则可以选择一些姿态优美或者芳香四溢的花卉来增添生活情趣;在草坪上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绿植以增加生机和活力等等。因此,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其所处位置的环境特征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还要注意植物与其他造园元素的搭配是否合理,例如水景、建筑等,从而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协调、统一。另外,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意层次感和主从关系[6]。不同种类或同一种不同品种之间都应有一定的距离和比例,做到疏密有致、错落有序。同时也可通过花坛、绿篱、雕塑等手段来突出主体景物,增强艺术效果。

(三)优化植物的配置形式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内的环境特点以及所要表现出来的主题和风格。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加以合理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植物进行配置: (1)孤植:指单独种植的一种树木或灌木,通常用来突出其个体美或者作为构图中心。例如,公园中常见的大王椰子、凤凰木等都属于孤植树种。 (2)丛植:将多株树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常用于广场、道路、花坛等公共性场所。例如,南洋杉+紫叶李、榕树+鸡蛋花等都是很好的丛植品种。 (3)群植:由几棵至几百棵树木组成一个群体,具有壮丽宏伟的气势,常用于庭院、草坪等私人性场所。例如,雪松+广玉兰、香樟+桂花等就是很好的群植树种。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配置方式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配置手法,如“借景”、“对景”、“障景”等等。这些手法虽然在具体运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能够通过巧妙地构思和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四) 创新植物的配置方法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季节、气候等因素对于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所选用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规则式种植。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设计合适的几何形状以及布局,使得整个环境呈现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例如,在广场中心设置一个花坛,周围则按照一定规律地排列各种树木花卉,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此外,也可将草坪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栽种不同的草皮或灌木,以达到美观效果。 (2)自然式种植。这种方式强调的是让植物自由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从而创造出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例如,在绿地中布置一些天然的树桩、岩石、山洞等,或者利用建筑物的废料堆砌成假山,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些人工制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增加场地的野趣感。 (3)混合式种植。这种方式既注重整体协调性,又突出每个个体的特色。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植被,并且适当加入新的树种,以丰富整个群落结构。同时,还需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避免出现过于单一或杂乱无序的景象。 总之,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为园林空间增添无限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园林植物和园林空间景观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园林植物选择、配置手法以及与其他要素结合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总之,在园林空间中,植物作为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可以起到分隔、引导、强化等作用,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注意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下的差异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将园林植物与建筑、水体、园路等其他要素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富有变化的整体,进一步提升园林空间品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兼顾。

参考文献:

[1]孔祥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分析 ——以自行车专用路同成街景观工程为例[J]. 现代园艺,2021,44(10):73-74.

[2]张玲.植物季相变化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科技,2021,23(3):50-51.

[3]崔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分析[J]. 现代园艺,2020,43(21):163-164.

[4]褚嘉旻. 空间艺术在市政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 新材料新装饰,2020,2(15):42,44.

[5]宋明杰.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农村科学实验.2016(04).

[6]徐晓光,罗兰.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