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初”衔接视角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谈“小初”衔接视角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张艳

同江市鸭绿河学校,黑龙江 同江 156400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学校在培养人的途径中,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小初;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引言

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学会怎样学习”。根据多年教学管理实践就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认识。

1培养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好问,酷爱刨根问底。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而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一个劲地灌输、搞题海战术、搞机械重复抄写,试卷一张又一张,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我作了一些尝试。

首先,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在语文课上,我们采用激励性语言刺激学生学习。如:“你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吗?”“你还要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想读一读吗?”等。

其次,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我常采用“揭示课题引趣法”、“结果引题法”、“朗读课文引起法”等,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创设情境、创设机会,让儿童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乐于接受新知识。

2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预习,能更好地在学习新课时理解新知识。要让学生养成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预习新课内容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汉语词典等)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查找出其正确的读音和意义。然后疏通文意。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等常用的检字法。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上课时积极自主地学习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多启发、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应起到引导的作用,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能让学生只充当收音机和“书记员”,死记老师的答案而没办法真正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则应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让问题尽量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记笔记习惯的培养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然而在课堂中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他全然不知。学生走神了,没在听,当老师叫他名字时,有的没反应,有的站起来一头雾水,有的赶紧向同桌“求救”。所以要学生听好课,就必须要他们记好课堂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充分做好预习的前提下,学会有效的记笔记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有些笔记直接记在书本上,如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就直接划在文中,作上记号,这样每次读到这句时就知道这是重点,是要记住的;还有些记在纸上,贴在相关的课文后面,如现代文有些内容比较多,文中的位置不够写,就让学生记在另外的纸上贴上去,这样就有利于翻找和复习。

5 勤思善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如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把学生自己认为能考倒老师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再提出,笔者会给他奖励,学生一听都跃跃欲试。在学生提的问题中,再引导学生进行筛选,同学们进行讨论、争论,最终达到通过合作自行解决。这样做有时会引起激烈争论,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

6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中,朗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各种形式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韵律、节奏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更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

7 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

上下五千年,纵横国内外,天文、地理、史学战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科技文艺等,凡是好书、好报刊,凡是有必要读的读物,都广泛涉猎,有时间便读,甚至读书成“癖”,读得如痴如醉。在阅读中,会用心思考,理解内容,把握主题,理清思路,领会写法,并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读中思,在思中读,读出一般人读不出的东西来。

8 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练笔习惯对语文的写作尤为重要。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写作练习量不够,无话可说。要想提高作文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作指导:①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四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五是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积累。②善于思考。要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细加工,于细微处提炼出深刻的主题。③经常练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用文字表述出来。

结束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既可让学生学好语文,又为学生学好其它初中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燕敏.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82-183.

[2] 孙月芹.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J].宁波大学,2019(6).

[3] 周志利.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19,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