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与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中职英语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与渗透

黎洋    ,麦玲

河源理工学校     517000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不仅承担着传递语言知识的角色,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国规中职英语教材为例,主要分析教材中本土文化元素和英语文化现象的比例,通过分析中职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的缺失现象,并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提出在中职英语教材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对策,从教学内容上挖掘并补充文化自信的相关素材,通过隐性教育途径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中职;英语;本土文化

引言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本土文化,有助于培养中职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个人素养,实现立德树人,但其融入过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1.中职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的现状

为了了解本土文化渗透到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现状,作者从三年制中职课程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英语职业中学本土文化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中职生通常英语水平低,个人文化素养低。职业学校缺乏学习目标和热情,加上初中文化基础低下,进一步阻碍了文化基础的学习。职业学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当问卷涉及中国和西方节日的表达时,学生对西方节日较为熟悉,而中国传统节日则相当冷漠,甚至完全无知。关于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学生们崇敬西方文化中对自由的颂扬,关注自己,忽视土著文化的卑微和顽强美德,这种文化贡献的不平衡,为了过度接受西方文化,使大多数学生成为西方文化的崇拜者,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中职英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本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听英语课练习不一定能按要求进行,也不一定能更详细地谈论中国文化。接受调查的英语教师认为,很少使用当地文化进行课堂教学。还有一小群教师希望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来解释文化,但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跨文化意识,他们就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由于课程强度更大,学生管理压力更大,而且上课时间有限,中学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表示,课堂作业无法保证,更不可能谈论引入当地文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科书没有充分重视本土文化。调查发现,目前英语教科书中使用的本土文化材料与话题的锲合度低。教材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和教师传播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根据作者的调查,本土文化的增加必然涉及选择中国文化内容、检查教学效果等问题,教师缺乏指导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由于教材的指导性质和操作性质都不符合本土文化渗透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对难以渗透到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去了兴趣。

2.融入优秀本土文化进行中职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2.1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为开展教学活动而使用的各种教学材料,如教材、讲义、案例、课件以及教学设备设施,如多媒体设备等。研究表明,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极大地影响着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是开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和拓展学习的基础。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中职英语教材除了满足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性、相关性、权威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

目前,中职英语教材以通用英语和职场英语为主,内容要么“清淡如水”,要么“晦涩难懂”,涉及的西方文化对当代接收巨大信息量的中职生来说,也大多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有学生曾直言不讳地说“课下只拿英语课本盖过一次泡面”。而在中职英语中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本土文化,会为中职英语教材输入新鲜血液,让内容变得丰富有趣。

2.2培养综合语言能力

中职英语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文化等中职生已经有所了解或感兴趣的内容,会让他们课下更愿意去听、去写,课上更乐于参与翻译和讨论,有益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2.3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中职英语作为中职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职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对比中西方文化、文明,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批判思维的培养。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英语精准地向外国友人、留学生介绍和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课程的实施计划

3.1实施原则

“英语+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将英语教学与当地本土文化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以英语口语表达为主。在实施一系列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践基地的特点,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任务或主题,查阅资料,撰写学习报告,与同伴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本土特色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图文并茂的报告,最后运用英语向来访的客人介绍本土特色文化。

第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要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主题策划活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体验、探索、合作与交流中解决问题,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高教社英语基础模块一Unit 3 Shopping中可以设计学生运用英语向他人介绍当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产,首先需要确定特产品种,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搜集与这种特产相关的资料,根据特产设计淘宝商铺产品介绍网页,最后制作出特产商品网页。

第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有利于拓宽文化视野,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展示学习成果,从中获得成就感,收获学习的快乐,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高教社英语基础模块一Unit8 People and Events中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在教师协助、同伴互助下,围绕“当地特色节日”主题收集图文资料,然后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基于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3.2实施策略

“英语+本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将本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教师据此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主题。围绕学习主题,教师要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及学习时间安排,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围绕学习主题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用英语表达难度比较大,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给予学生帮助。

(1)制定学习目标。了解当地各民族历史文化,熟悉与主题相关的背景和英语专有名词;学习小组制订计划,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形成报告;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选取和使用本土文化的教材,搜集与设计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资料

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教材展开。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核心的文章、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轻松地设置教材的文化要素。另外,根据教学实践,可以以中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自主开发,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补充教材。另外,通过增加文本相关文化资料的方式,可以有效、方便地在各单元后面输入中国文化的阅读和练习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3)收集资料。按照学习计划,查阅和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筛选与整合,选取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

结语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既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又有助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利用好国家、学校提供的机遇,积极进行探索和革新,以实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全方位育人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凌俊.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中职英语混合式翻转课堂听说教学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1(9):98-99.

[2]谢春林.玩具还是工具: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现状及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5):60-65.

[3]王海南,许洋.移动终端助力中职英语学习资源建设[J].文教资料,2021(9):214-21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