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观察

王海军

奈曼旗土城子乡卫生院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8月-2022年10月接收92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评价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显著。因此,在进行甲状腺瘤手术治疗时可及时将改良小切口手术运用其中,促使手术治疗质量性、效率性及安全性等均可高效保障。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手术;甲状腺瘤;VAS评分;手术时间;并发症

甲状腺瘤为近年较常见疾病,此病症可促使患者呼吸、发音等均受影响,同时还可促使患者淋巴结肿大,对其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在进行此病症治疗时手术是较为高效治疗措施之一,可促使患者病症高效改善,既往手术创伤性明显较大,进而风险性也随之提高且可能对患者预后也产生外形不良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手术治疗质量。改良后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性明显减小、风险性降低等优点,促使治疗质量性更具有保障。因而为进一步验证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质量性,本文将主要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9年8月-2022年10月接收92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男14例,女32例,年龄23-54岁,平均(34.96±1.62)岁;实验组男11例,女35例,年龄22-51岁,平均(34.89±1.69)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相差无几,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医生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根据手术部位实施相应麻醉,在胸锁关节上2cm处做横向切口,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甲状腺瘤体积并以此进行切口长度合理设定,利用高频电刀进行颈阔肌、颈前筋膜间皮瓣游离,游离上下范围为舌骨区至胸锁关节上端,将颈白线切开并进行两侧牵拉,促使胫前肌与甲状腺瘤可充分暴露,进而根据甲状腺瘤具体特征进行切除范围设定与具体切除,其后设定引流管、术区检查、切口缝合。

实验组: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引导患者及时保持仰卧位且头颈部向前倾斜并对其麻醉,根据甲状腺瘤具体位置及数量进行锁骨上2cm处做相应切口,为患者皮下注射15ml浓度为0.5%氯化钠注射液,其后进行相应范围内皮瓣、胫前肌结缔组织分离,促使甲状腺瘤可充分暴露,切除肿瘤过程中对甲状腺组织切除量需合理设定,其后对患者进行无创缝合。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治疗及相关生活、饮食等全面指导。

1.3观察指标

1.3.1 手术效果:手术效果主要通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体现,医生需密切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具体数值,其中VAS评分依据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满分为10分,分数越低,手术效果越显著。

1.3.2 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含颈部麻木、呼吸困难、感染、皮下结节。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效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对比手术结果(

组别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VAS评分(分)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46)

8.21±1.03

116.12±10.89

42.45±3.96

6.35±1.12

9.15±2.36

实验组(n=46)

4.46±0.35

85.42±8.29

19.82±2.73

4.12±0.97

4.93±1.02

2

23.380

15.214

31.911

10.208

11.1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中所示)。

表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颈部麻木

呼吸困难

感染

皮下结节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46)

2(4.35)

1(2.17)

4(8.70)

2(4.35)

9(19.57)

实验组(n=46)

1(2.17)

0(0.00)

1(2.17)

0(0.00)

2(4.35)

t

/

/

/

/

P

/

/

/

/

3 讨论

临床中甲状腺瘤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且多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群体中,而导致患者产生此病症因素尚无明确定论,进而对预防与治疗此病症均产生一定阻碍。对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病症重视度与研究力度。另外,此病症发生初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表现,影响及时治疗,对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及时进行身体检查并尽早发现 、尽早治疗。

改良小切口手术,顾名思义,其具有手术切口明显较小,可高效降低对患者创伤性,进而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等均随之有效改善,对保障手术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1]。利用改良后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时无需将颈前肌群切断便可促使肿瘤完全被切除,充分保障手术治疗高效性,同时还可促使手术时间、患者机体损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可因此再次改善,促进治疗效果显著提升[2-3]。由于甲状腺瘤手术部位在患者颈部,进而切口大小对患者颈部功能产生直接影响,既往传统手术对患者颈部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对此通过实施改良后小切口手术可高效保障其颈部功能性,避免产生颈部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可充分保障病灶被完全切除且降低对甲状腺组织过量切除,促使患者甲状腺功能也尽可能得到有效保障[4]。改良小切口手术无需术后设定引流管,同时在进行切口缝合时也采取无创缝合的方式进行,可高效保障患者颈部皮肤美观性与完整性,减少对患者身心不良影响[5]。在本次研究中经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经常规手术治疗患者,且所有对比数据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进而可再次表明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显著质量性与价值性。

综上所述,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并高效降低治疗风险性,促使患者治疗质量与效率均显著提升,同时还可缓解患者治疗压力。因此,在进行甲状腺瘤手术治疗时可及时将改良小切口手术运用其中,促使手术治疗质量性、效率性及安全性等均可高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韩茜.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0):52-54.

[2]杨洋,龚磊,宋璐. 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156-157.

[3]蒋荻. 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5):25-26.

[4]李永贵. 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94+99.

[5]于福翔. 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