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

/ 3

评价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

袁玉婷, 李鹏凌,王琳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       邮编:246003

     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而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了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的教育讲话精神,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安庆四中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帮助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在教育评价创新机制上努力探索。

一、德育铸魂:强化过程评价,激发学生自我成长

案例一 2020年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校延迟开学,四中教导处、团委联合发出《安庆四中学生居家学习方案》。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责”是什么?每一个成功者首先是一个自律的人,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是为抗疫做贡献。学校制定“抗疫必胜”自我管理卡,包括“我自律我行动”“我学习我快乐”“我劳动我光荣”“我积累我成长”四大模块。从2月10日开始填写,通过钉钉平台或班级微信群上传。这种方式既是为了分享居家学习的成果,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督促。据统计,90%以上的学生一直坚持到4月23 日安庆市初中全面复课为止。开学后,学生将自我管理卡装订成册,班级内举行推优展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学校评选出学校、班级两级“自律之星”。

我国的教育方针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全面发展有两大根本属性:一个是主体性,就是个体是作为一个主体独立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是社会性,也就是个体需要与社会中其他个体进行互动。”[1]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人自主成长的过程。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安庆四中丰富的德育活动历经沉淀,已形成良好的德育传统。如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开展了近30年,三月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延续20多年,九月“我爱我班”美化班级大赛已组织18届。在德育活动的设计中,重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自我生长。活动过程重体验分享,重过程性评价;总结表彰时,将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家长、社会参与有机结合。2020届四中中考普高达线率、省示范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分别为97%和88%,这和疫情期间注重培养学生自律、自主、自觉意识是分不开的,正所谓“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

二、智育提质:探索增值评价,推动师生持续发展

案例二 2019年11月21日下午五时,我校七年级在科技楼一楼阶梯教室召开期中分析会。首先,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备课组长认真分析了考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教学建议。随后教导处丁家骏副主任详细地介绍本次成绩分析表的变化,宣布年级不排名,重在引导教师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情分析和指导。本次期中考试表彰方案也有改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最后,袁玉婷副校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她提出,根据本届生源状况,着眼长远,不唯分数,老师们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扎扎实实完成基础教育的使命,给孩子一个明亮的人生。此次会议重问题分析,引导教师学会问诊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2014年秋季,学校教务会反复研讨期中考试评价改革方案,第一次在成绩分析中引进均分系数概念。均分系数,即某学科班级平均分和年级平均数的百分比,旨在引导教师全面评价学科成绩,改变只用平均分排学科名次的片面做法。随后,在成绩分析中又增加学科优秀率系数、合格率系数指标,将本次考试和上一次考试、入学考试的三个系数指标进行比较,开展增值性评价的探索,分析学科进步或退步的发展态势。2015年,学校启动命题质量的研究,用三年时间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命题队伍,建立命题教师库。至今经过8年的实验和完善,更加科学的考试质量评价体系建立。

表一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年级班级成绩评价

IMG_256

    表一是通过对比入学考试和期中考试的优秀率系数、合格率系数以及均分系数,可以清晰看出经过半学期的教学,班级学科整体水平的变化。其中,大于1的系数表示超过平均数,小于1的系数则表示低于平均数。由此,班级内不同层面的学生该学科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既能够方便班主任及授课教师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为探寻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教务会达成共识:在七年级试点期中考试不排名,只公布学生各科和总分等第,引导教师、家长学会分析学生学科发展趋势,从扬长补短到扬长容短,为学生生涯规划打好基础。2020年秋季期中考试后,七、八两个年级均不排名。具体评价措施是:

    (1)在年级层面,学科成绩划分为A+、A、B、C、D五个等第,划分依据是单科年级排名的前10%、20%、40%、75%、90%,和中考学业等第划分接轨,但又略有不同——

我们舍弃E等,目的是在平时评价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和自己竞争,重在进步。

表二 XXXX表

表三   XXXX表

图二 

图三

表二和表三列举了2019级学生分别在七八年级的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的学科等第,对比该年级学生的两次期中考试成绩;由上面的两个雷达图(图二和图三)可以看出,除英语学科有较大变动之外,其他各学科均维持原有水平,而英语学科的变化主要原因来源于单科考试总分成绩的变化,并非学科教学因素,若排除该因素,两个雷达图所反应的等第线封闭图形的形状是非常接近的。由此分析,说明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能够保持学生正常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能力,学生发展比较均衡。

IMG_261

图四

图四是2019级学生语数英三科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等第线分布,由图分析可知英语学科的等第线均处于高位且波动较小,语文学科也没有太大的波动,数学学科的波动最大,极差达到81,并且和其它两门学科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因此说明在后期教学中,语文和英语学科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是基本方向,而数学学科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防止波动进一步增大,还需要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科等第线的划分,不仅能够反应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更为教研组、备课组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在教师个体层面,学会运用单科等等和总分等第比较,分析本次考试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帮助学生从分分计较的困境中走出,重发现问题,重过程反思,为学生学业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IMG_262

图五

    图五是某位八年级学生在整个学年中的四次考试成绩分布,学生能够很容易从中发现,数学成绩不够稳定,语文成绩相对有一定的起伏,其他学科均比较稳定。运用雷达图呈现学生个人成绩,能够为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重点方向提供科学的依据。

(3)期中期末考试表彰设总分优秀奖、单科优秀奖和综合进步奖,年级总分A等为总分优秀奖,单科优秀奖为A+等第。学生获奖面有一定拓宽。

总之,教学评价不是走过场,更不是赢得噱头,而是在科学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寻求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策略,同时达成教师自身教学评价理念和技能乃至专业水准的提升。“真正有效的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具体方法应该也必定会出自教书育人的主人——教师的自主发展的历程当中。”2

三、体测促练:改进结果评价,引导学生体育技能特色发展

案例三 2018年度我校学生在省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共计69项,其中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奖计29项,仅游泳项目就有17人次获奖;当年我校荣获安庆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组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三、女子团体第二名。2019年我校在省市运动会上获单项奖计32项,团体奖9项,其中在安庆市中学生男子篮球、足球、游泳、乒乓球和女子排球团体赛中均获团体奖;2020年省市级运动会单项获奖34项,并荣获安庆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组团体第一名。(2018年度学校职代会材料汇编)

无体育,不教育。但四中校园占地只有19亩,操场内径198米,而近年四中学生人数猛增,体育硬件条件先天不足。为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健康,2015年秋我校率先将体育纳入期中、期末考试学科,考试内容分为自选和必考,考试分值随年级增长;寒暑假布置体育训练作业。同时,我们将学生体育年终测评纳入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在校级、市级三好生评选和期中、期末考试优秀奖表彰中,体育必须合格达到C等。这项改革得到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同。同时,体育教研组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我校学生运动员在省市级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中频频获奖,2016年安庆四中被评为“安徽省体育传统学校(田径)”,2018年被授予“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近五年体育中考均分和满分率均处于全市前列。

四、美劳融合:健全综合评价,建立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

案例四 2017—2019年,我们走遍安庆的山山水水,开展十次非遗研学,走访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市级15项,非遗传承人20多位。学生们撰写研学报告、制作微视频,非遗教育项目组老师制作展板、拍摄专题片,利用自媒体广泛宣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非遗研学,在体验分享中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从而读懂中国、热爱家乡,可谓“行走的思政大课堂。”

现代课程强调跨学科的整合与融合。“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分科的局限比较明显,对于跨学科的内容,如反复强调的德育、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因为没有具体的学科为载体,一直处在政策上不断宣传,但落实上又比较松散的状态。促进课程融合,打破分科界限,是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

2006年9月我校试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历时15年。我校先后开发《刺绣》《篆刻》《剪纸》《黄梅戏》《京剧》《安庆非遗》《走进传统文化》等20多门传统文化相关校本课程。2020年《教育文汇》1-2期发表四中研究团队论文《让非遗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璀璨的内容》并在微信公众号同期推出,引起社会广泛赞誉。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将美育融入相关课程中,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至今,由综合实践课程发展而来的博艺苑、篆刻社、阿卡贝阿合唱团、梨园春京剧社等16个社团被评为市级明星社团或优秀社团。2022年8月,安庆四中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

2020年9月,为深化劳动教育,四中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度融合。2020级综合实践课开设校本课程计28个,其中劳动类校本课程13个。同时,学校支持各学科组把劳动教育从狭小的校园搬到广阔的天地间,2020年-2022年研究团队组织劳动研学6次,1000余人参加,在安庆慧灵智障公益农场和胡玉美公司挂牌“安庆四中劳动实践志愿基地”和“安庆四中非遗基地暨劳动研学基地”,四中校外劳动基地诞生,“我们把丢失的自然找回来,自然就是育人的田野,天空就是屏幕,山水就是校园,森林就是教室......”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必将为每一个学生找寻更适合其潜能优势与成长需求的教育助力。正如叶澜教授说:“基础教育,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觉得要留下明亮的心。要留下他对自己人生的向往、追求,这个太重要了。”[4]在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之路,安庆四中将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3]辛涛 姜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17(4)

[2]徐文彬.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9)

[4]叶澜,在建国七十周年基础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

附;作者简介:

袁玉婷,安庆市第四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邮编:246003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67号

王琳,安庆市第四中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师

李鹏凌,安庆市第四中学教研室副主任,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