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康晓燕

福建省惠安县坝下小学 邮编362100

摘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通过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良性互动,使得广大学生心系祖国,心系中华民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并且要发挥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一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材知识讲解,教材内容在编排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的爱国主义元素,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改变传统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分离的现象,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融入效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1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最为基础的理念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可是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无法实现这一点,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则不一样,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元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1.2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通过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可以促使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该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并有积极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瓶颈环节,进一步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益和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

由于不少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不重视,并没有开展相应的课程,甚至没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师,导致学校在展开党史国史的教学时都浮于表面,并不能让学生得到适合成长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容易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枯燥且无聊的感觉。而且当前小学对爱国主义教育大部分课程基本是以课外活动或者比赛的形式进行,如朗读、演讲比赛,这样的比赛更像是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主动激发起内心的爱国情绪,一些演讲朗诵的文稿都是由教师代写,学生甚至不了解真正的含义,进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得到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印象。

2.2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缺少总体规划及层次性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自然需要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中,而且还需要真正做到时时讲、常常讲,但是这并不表示就可以随便讲。爱国主义教育在融入的时候,一定要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师可以先从升国旗、唱国歌来对学生进行熏陶,之后再为学生讲解保家卫国,以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的方式推进。可是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随意性较强,缺少合理的总体规划,内容层次性也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效果自然并不理想。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3.1转变思想认识,提升重视程度

正确的观念和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先导性环节。而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语文教师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认识不到位,且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设计不够合理与科学等诸多问题,使后续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提升对该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并结合需要制订合理化且可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为后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并指引明确方向。例如,语文教师应积极深化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分析,并注重解读关于德育主题、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内容表述,全面将高质量和有效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助力课程教学效益提升、服务德育目标达成以及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提升相结合,不断深化自身对该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语文教师要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进一步制定可实施性较强、长中短期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施目标和规划,还要明确每一小节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

3.2拓宽教学维度,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过程中,教师若完全局限于教材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拓宽教学维度、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1)注重课程整合。这里提到的课程整合,主要指的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学科,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来进行重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资源不仅仅蕴含在语文学科之中,同时也融入到其他学科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纵向拓展,借此来更好地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从而真正起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升国旗》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与音乐学科资源整合在一起,在文本讲解的时候以国歌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能在学科资源整合下形成更为良好的感悟,从而有效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效果。

(2)注重教学拓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要想有效融入,教师除了要注重课程整合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拓展,通过这一方式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同时强化学生认识。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赠汪伦》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李白这一首诗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这一首的诗的背景及形成原因,以此来深化学生古诗词理解,同时让学生的视野与认知得到拓展,之后再为学生推荐李白的其他作品,借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

3.3利用好榜样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思想

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价值观念影响的关键。不过目前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榜样引导,而在家长的教育中不仅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甚至会对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产生反感,如清洁工、服务员等。为此教师需要利用教材中的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通过榜样人物来树立更加崇高的理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中的《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以不怕牺牲的军人为榜样,利用《小英雄雨来》让学生养成机智面对困难的精神,利用《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利用《朱德的扁担》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等,让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得到进一步规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思想。

3.4立足课堂教学,进行高质渗透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和传授技能的主阵地,也是语文教师更为高质量达成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的主阵地,只有积极立足课堂教学开展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爱国教育体验,才能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而从当前的课堂渗透情况来看,存在师生互动缺乏、忽视案例展示等突出问题,导致语文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不强、渗透力不强,因此需要教师积极立足课堂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在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中强化师生的互动交流,并引入丰富化的案例深化学生认识,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的达成。例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一段关于冀中地道战的影视资源,如展示《地道战》电影资源,让学生认真观看影视资源,并分组开展讨论,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地道战的特点、地道战中体现的智慧、地道战中呈现的爱国热血,让每个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并注重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如部分学生可能会问:“这是影视剧,真实的地道战也是这样的吗?”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疑惑,积极展示关于地道战的真实历史图片资源、文字记录资源,并借助随机提问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感受更为真实的地道战史实,理解我国人民的爱国壮举,进而深化学生认识,助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高质量培养。

3.5实践锻炼促进学生爱国行为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门理论教学,而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最终落实到实践中去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爱国主义行为,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在实践中去爱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内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爱国教学的实践有多种方式,具体可以归纳到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践行一件具有展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事情。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关单元总结或者晨会、班会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些体现爱国精神的课外小活动。例如,在学习到有关爱国教学单元的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份带有爱国元素主题的小礼物;学一首主包含爱国思想的歌曲;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自身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使学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持续的输出者和传递者。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爱国事迹跟教师或者同学一起分享。现实生活环境中不乏一些感人的爱国事迹,语文教师可以适时布置爱国主义主题周记,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或者演讲。爱国主义情感的交流,能够深深引起同龄人的情感共鸣,在间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也使得学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输出者与传递者。

3.6构建线上空间,拓宽实施渠道

积极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而应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的有效达成与落实。而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一般在线下,且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几十分钟内进行,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单一,渠道固化,视野狭窄,自然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立足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线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突破爱国主义教育瓶颈,更为有效地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目标的达成以及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时,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并设计爱国主题诗歌朗诵、爱国主题文章阅读、爱国主题视频演示等内容版块,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余力和学习兴趣选择对应的版块进行灵活化和有选择性的学习。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兴趣小组,如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文章阅读群组,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体会、分享对爱国的认识,并讨论如何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的行动。教师则可以积极给予学生线上学习指引,如借助群视频、群语音或者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学生讲述关于爱国故事,解决学生学习困惑,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契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线上活动,如线上阅读活动、线上征文活动等,真正挖掘线上平台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落实每个学生爱国情怀的高质量与有效化培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且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借此来提高青少年爱国情怀。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本就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充分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的意义,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有效教学方式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从而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2019(32):28.

[2]晋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探析[J].辽宁教育,2019(19):5-8.

[3]巫秋.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41.

[4]佳明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38-139.

[5]王海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