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

李慧敏

芜湖市第六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我院的160例患者。对常规组中80例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中80例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的评分为(95.16±2.16)分、(94.82±2.41)分、(93.51±3.51)分、(95.06±2.51)分、(95.41±2.4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的评分为(82.64±2.33)分、(84.15±3.35)分、(84.72±3.88)分、(85.72±3.22)分、(83.54±3.05)分,(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室患者护理管理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理想,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工作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抢救场所,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该科室的主要职能是处理事故、紧急情况、严重创伤和公共卫生事件。患者人数多,病种多且复杂,且多为重症或急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或护理干预措施,这非常容易造成急诊科护理安全事件,造成护理风险事件和差错,降低急诊科护理质量,不仅会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医院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我院的160例患者,探究了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对提高急诊服务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我院的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常规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5.06±3.05)岁。观察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5.26±3.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常规护理[2]。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具体如下:(1)优化急诊环境。每个区域的标识应放置在显著位置,急诊区和门诊区应明确划分,减少进入急诊区的门诊人数;急诊区功能区域和诊室划分明确,分诊流程手册放置在醒目位置,减少急诊患者时间浪费。(2)强化感染防控。急诊科治疗多种疾病的患者,其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感染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在接受治疗前应加强自身的感染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特殊,护理人员应穿防护服。(3)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分类,防止不科学的分类,防止医患纠纷。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4)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团队成员由本部护士长、各区域组长及负责护理人员组成。团队对报告的风险事件进行确认、分析、讨论,制定适用的风险防范对策并监督实施。(5)制定风险管理对策。首先完善应急分流流程和标准,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然后规范护理文件内容的书写和管理,减少文件遗漏的发生率,定期检查急诊科的仪器设备,确保仪器随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最后,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实[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护理质量评分用(±s)表示,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的评分为(95.16±2.16)分、(94.82±2.41)分、(93.51±3.51)分、(95.06±2.51)分、(95.41±2.4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的评分为(82.64±2.33)分、(84.15±3.35)分、(84.72±3.88)分、(85.72±3.22)分、(83.54±3.05)分,(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基础护理

消毒隔离

服务态度

风险评估

应急能力

观察组(n=80)

95.16±2.16

94.82±2.41

93.51±3.51

95.06±2.51

95.41±2.46

常规组(n=80)

82.64±2.33

84.15±3.35

84.72±3.88

85.72±3.22

83.54±3.05

t

6.024

6.158

6.250

6.513

6.482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80)

53

25

2

78(97.50)

常规组(n=80)

25

44

11

69(86.25)

X2

-

-

-

11.526

P

-

-

-

<0.05

3讨论

急诊科是全院的一个特殊科室,接收的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多样,变化迅速,部分患者病情危重。急诊护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起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加强医院急诊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诊是医院急诊救治急重症患者的基本工作,其主要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做出初步评估,然后安排患者到相应的科室就诊,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分诊安全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和急诊救治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表明,在急诊科室患者护理管理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理想,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胡森然.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效果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290-291.

[2] 王洁,姜晨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效果研究[J].名医,2021(15):121-122.

[3] 李清.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5):126+134.

[4] 薛亚涛.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2):64-65.

[5] 刘璐,张淑艳,郭静.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保健文汇,2020(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