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及防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环境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及防护研究

周英俊

身份证号:520103197112246039

摘要:环境检测实验室是完成实验室分析、获取检测数据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安全因素,例如:危化品,有害微生物,辐射,电,气体,实验室废液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管控,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则无法快速有效处理,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实验室安全生产必须常抓不懈,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发现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才能确保实验室安全生产平稳有序。本文主要分析环境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及防护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保护;主要作用

引言

近年来,实验室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1],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愈发受到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通过化学手段,检测环境要素中特定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分布状况,需要使用各类危险化学品试剂、压力锅等特种设备以及可燃气体,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2]。通过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制定预防措施,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显著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

1.1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到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如硝酸盐类、乙醇、过氧化氢等化学试剂,以及氢气、乙炔等实验所需的气体,这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果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或遗洒,再遇到明火、静电、高温等情况时,极易因燃烧或爆炸引发火灾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1.2实验环境风险

实验室的环境风险主要指水、电、气等实验基础设施带来的风险。实验室经常需要用水配制试剂、冲洗器皿,应注意水洒到地面后带来的滑倒风险,同时还要防范因水导致的触电风险;火源和电源均为引发实验室火灾的重要诱因,实验用气体的泄漏可能会引发爆炸、火灾、窒息等风险。

2、环境检测实验室安全防护

2.1危险化学品的规范使用及防护

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易燃性、易爆性、氧化性、高毒性、腐蚀性等化学品。从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保存、使用和处置环节加强防护和管理。(1)应向有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危险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应建设独立的仓库进行保存。仓库应安装能存储至少三个月视频的监控、红外线防盗装置、甲类防火门、防火(天花安装七氟丙烷灭火器)、防水、通风、温度控制(防爆空调)、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设施。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设置不同的储存柜存放危险化学品,强腐蚀性的危化品应使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存放,同时使用托盘等做好防泄漏措施。易燃、可燃、弱腐蚀性化学品应使用国际上通用的黄色、红色、蓝色等级的防爆柜分别存放,同时防爆柜做好静电防护。现场需要存放有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3)易制毒、易制爆、剧毒类的危险化学品按照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备案,设立危险化学品的出库、入库台帐,指定专人管理化学药品,对易制毒、易制爆、剧毒化学品要实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双本帐”的五双制度。易制毒、易制爆、剧毒类化学品出入库前,保管员必须按核查和登记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等,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出入库,领取使用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4)实验室废弃的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存储,张贴危险标志标识,并做好防泄漏措施。为避免废液储存量超出仓库容量,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回收处置,减少安全风险隐患。

2.2辐射的安全保护

实验室使用的一些精密仪器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气相色谱质谱仪等存在一定的辐射,需加强防护。(1)尽量人机分离,减少检测人员在辐射源前的暴露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2)检测人员要穿戴防辐射面罩之类的防护设备,防止辐射损伤。(3)制定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新上岗员工需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操作设备。

2.3加强实验室设施管理

高压气瓶、高压灭菌锅为实验室常用的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并定点存放。高压气瓶应专门配备带有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的气瓶柜,张贴危险标识,远离高温及明火,实行专人专管,定期送检压力表。此外,针对实验室设施老化问题,应加强实验室维修保养,对实验室主体结构定期翻修、更换老化线路、疏通下水通道等。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证消防栓水压达到标准要求,更换过期的灭火器,保证消防沙时刻处于干燥状态。

2.4动态监管

有效的队伍建设需要有适合校情的动态监管举措相配合,包括文化宣传、专项演练、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等。文化宣传的重点是创新开展安全管理能力培训,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安全制度学习、安全常识学习、隐患防患学习等,让师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安全意识人人有,入脑入心践于行。专项演练的开展以重要危险源来设计,也可以从专业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来设计,主旨是师生具有应急行动实际能力,确保遇到风险能够从容不迫。安全检查是指校、院、实验室要做好常规性实验室检查工作,学校检查以督查为主,学院检查以巡察为主,实验室做好每日检查。其中,学院的检查是关键,对本单位安全风险隐患防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实验室安全职责履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尽可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学校采用“多维度宣传+全范围周报+彻底隐患整改”实验室安全管理举措,以实验室安全为主题组织多层次、全覆盖教育活动,坚持培训赋能,打造实验室安全屏障。组织安全活动周、安全活动月、安全制度执行季等活动,通过梳理、学习、测试,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提升。

3、环境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卓越管理的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环境检测实验室应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易制爆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以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有岗必有责;签订各级《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并应健全安全网络,实现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意识。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及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2)强化安全生产学习培训,对检测人员开展岗前安全生产培训,定期开展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提升检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技能和安全意识。(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成立由实验室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安全咨询机构协助排查和整改,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排查是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一次“查漏补缺”,安全隐患及整改台账能够再现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积累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为持续更新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材料支撑。(4)要编制实验室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结束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承担着环境污染状况监测的任务,在监测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只有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识别并排查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才能真正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检测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沈洁,朱伶俐,宋丽炜,等.2012—2020年中国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统计分析及防控措施[J].化工管理,2022,(19):125-128.

[2]邹素兰,杨海蓉,汪小艳,等.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风险防控[J].广东化工,2021,48(17):122-123.

[3]向丹,白艳红,王耿,等.新形势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22,25(03):213-216.

[4]李倩.科研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举措[J].化工管理,2022,(23):103-106.

[5]王卫东.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探讨[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2,35(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