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区域之妙,探幼儿学习品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1

        寻区域之妙,探幼儿学习品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薛华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街道聚贤幼儿园   312000

    摘要:合作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有交往与合作习惯的人,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外向的人。外向与内向同是个体的人格特质,都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的处世习惯、思维习惯和情感习惯使其中某一种特质表现得更加突出一点儿罢了。

关键词:区域活动、合作能力、培养、幼儿

现在的孩子不会合作,如果是在户外玩一些跑跑闹闹或追赶的游戏的话,还能够玩在一起,但如果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游戏的话,比如区域活动就显示出孩子们缺乏合作精神了。常见的情景是,玩着玩着不欢而散,干脆自己玩。《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重视在各个领域中培养儿童合作的态度和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呢?

一、利用区域活动,巧妙引导幼儿进行合作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基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游戏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任性、霸道、胆小、不敢表达等。例如:表演区很多孩子不愿意扮演除小演员以外的角色,而帮助孩子们学会分工、调节关系成了合作游戏的前提。
   对策: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家都当小演员的话没有人报幕、没有音乐、没有人更换道具,甚至连观众都没有,只是一场冷冷清清的表演,这样的话还能算是一场成功的表演吗?话音刚落,孩子们自己就商量起来了。因此,提出问题,幼儿讨论,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促进合作意识的一个方面。
   2.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例如:有几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活动,其中两个人是独自进行游戏,另外两个幼儿在一起玩,可不一会儿俩人之间就有冲突了,互相指责对方用的积木不对或者摆错了位置,看来都想让对方听自己的,结果还是“不欢而散”,只能独自游戏了。
   对策:在建构区,可以先由老师提出一个想法,今天的搭建主题是什么(之后这个任务可以逐渐交给孩子们)当然这个任务只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商量、相互协助、配合,进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如果幼儿在与伙伴的游戏或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他就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产生继续合作的需要。老师看到孩子能与同伴一起友好地玩耍、协商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幼儿通过合作成功的完成任务后,老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就是要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
拥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当然在家庭中父母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一个孩子的自身修养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其实家庭也是充满合作的地方,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1.父母之间在孩子面前不要相互指责、不相互埋怨,否则在今后孩子与他人合作时也会出现指责或者抱怨他人的习惯。
    2.不在孩子面前评论和非议老师和朋友。合作一定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非议他人,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建立,也会影响孩子对他人的判断,久而久之会容易出现对合作伙伴缺乏信任的结果。
    3.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和立足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教师在各种活动中都应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庞丽娟,秦文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J ].幼儿教育,1999

     [3]處永坪.生活与幼儿教育.[ M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