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    以体验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在活动中体验    以体验促发展

黄崇鸿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325400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本文从:在“玩、做、乐”中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体验这三方面阐述了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   体验   情景    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小学生爱说爱动,为了让学生在活泼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实现各方面的充分发展,笔者就以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是一种源于生活、润于心田,而又令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活动与体验的过程中使数学课堂也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同时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一、在玩、做、乐中体验

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没有良好的氛围,恰当的学习氛围,学生就无法投入到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别提发展创造了。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玩、做、乐”的体验。

1.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活动,创造轻松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数学。例如,在教学《分、秒的认识》时,体验1分钟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校冯老师就设计了体验1分钟的活动,让学生在1分钟内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跳绳、口算、写字、拍球、朗读等活动,学生非常开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记时开始后,学生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束后,让学生谈谈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事。口算的学生很自豪地说:“我在1分钟里可以做35道口算题。”跳绳的学生也很得意地说:“我一共跳了123下呢!”写字的小朋友嘟着嘴巴说:“我觉得1分钟太短暂了,我只写了30个字。”接着教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并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富有童贞的话语听来很有趣,但是细细品味,我们也感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用心良苦,学生在玩耍中深刻地体验到了1分钟大约有多长,牢固建立了“分”的时间观念,并在其中受到教育:时间是宝贵的,它从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间。

2.让学生在“做”中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由“听”数学到“做”数学。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了各种人民币若干,上课时先让学生猜猜元和角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讲了很多,有些是正确的,也有很多不正确的。我又创设了一个买东西的情境:我们小朋友都已经长大了,那你们能亲自买东西吗?老师这里1元钱的橡皮,请我们聪明能干的小朋友,凑足1元钱来买。下面的小学生各个兴奋的凑起一元钱跑到讲台来,并嘴里大声地说自己是怎样凑足的。然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付一元钱怎么有那么多种方法?最后再全班交流。从这整个动手操作付钱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明白了:1元=10角。

3.让学生在“乐”中体验

“乐”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要产生“乐”的感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乐趣以及我要学好数学的心理需求。

例如,我校蓝老师在教学一年级“6的认识”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6”,有的说我的铅笔盒里有6支铅笔,有的说我妈妈有6个包,有的说我们小组里有6个小朋友,这时学生越说越起劲,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还说今天正好有6位老师来听课,甚至有学生说我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是“6”开头的等等。当学生在寻找“6”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一年级的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二、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如在教学“吨的认识”这一新知后,笔者组织安排了学生进行课外调查:附近一个小区每天倒了多少垃圾?一年有多少?用载重为5吨的货车运,要运多少趟?并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的角色转变了,增强了责任感,各小组都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其中一组调查的结果为:一年36吨,要拉7次,并且说出了他们的看法,提出了改进环境卫生的措施和办法。
    这种贴近生活的实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乐于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身边的数学问题也更能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情境,将数学“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其实距自己并不遥远。

如在教学《左右》这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环节:举左手、举右手。让学生感知左与右是一对好朋友;观察自己的身体,说一说还有像这样的一对朋友吗?学生兴趣浓厚,各抒己见:左耳与右耳、左肩与右肩、左脚与右脚等等……;组织学生玩“左手摸右耳”、“右手举起来”、“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总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在讨论质疑中明理,在合作交流中成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这样,数学学习将会走向一个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版.

[2]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3](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