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何江申

身份证号码:652826198810310016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所包含的范围较为宽泛,既可体现在城市空间规划的总体布局之中,又可与区域城市设计进行融合。本文主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进行论述。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

引言

比起一般的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更着重于对“国土”的强调,这就使国土空间规划有了更为具体的主体。国土空间规包含了活动、权益等多种具体的空间,这就使其与一般的空间规划工作形成了严格的区分。一般的空间规划工作多是以更为抽象的标准来界定各类边界区委以及空间,而国土空间规划中强调的空间则更为具体。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区域划分、土地资源管理等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才能构建出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能够有效处理我国现阶段在空间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使我国的空间治理能力得到飞跃式的提升,也为后续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2.1提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确保自身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规划工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就应该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采取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接受到来自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时,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也需要带领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党在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发布的各类最新政策,使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政策内容,并能够对已做好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更正或是完善。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管理者还需要严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以极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一系列规划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极大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工作能力,以此为城市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2.2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路径

2.2.1落实区域合理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为了能够切实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其中,要及时针对产业园区、生活区遗迹绿化区等展开设计,并对景观设施设备进行设计布局,确保人文和自然景观之间能够保持良好关系,使城市魅力获得充分展现。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显著,大家向往多元化器材设施以及运动场地,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整体性思考。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对新能源进行推广应用极为必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生态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赣州南部生态城镇群有着成本、交通等诸多优势,并且依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梯度推进理论,这一地区的产业专业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地区差距,同时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2.2.2合理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有着其特殊优势,主要特征为清洁、绿色、可再生,在可持续发展下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的一大趋势。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改造现有生态系统,能够确保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相关地区则要对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和应用,对新能源项目进行开发,进而替代传统能源,提高新能源应用有效率。例如可以凭借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推动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旦发现部分企业并不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罚,确保生态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2.3坚持以求真务实为基本原则

在落实城市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行政管理及公共政策要求,将国家战略渗透到城市规划方案中。应重点考量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化区域平衡性,正确认识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职能要求。同时还需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发展观念,帮助城市规划“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坚决抵制面子工程,将城市规划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为此,需要理顺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城市扩张建设的同时,防止过度挤占生态环境空间,并为生产生活留足空间。这能使城市呈现出更高的综合性职能,为城市发展注入充足动力。需要依托于城市人口数量,合理规划城市各功能区的用地规模,并结合城市性质,以及整体发展趋向,科学把握城市交通体系建设需求。应依据城市交通现状,科学预测未来的交通运输需求,防止因城市交通规划过于滞后而导致后续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当然,最根本的要求仍然在于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客观把握。应充分发挥出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性作用,科学评估城市发展能力,保障城市规划方案的适用性,依托于国家政策方针的根本扶持推动区域规划建设。与此同时,还需要筑牢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防止因城市建筑用地过度扩张而挤占农业种植用地,尽可能地减少因城市建设而导致的生态恶化问题。另外,需要充分发挥出城市自身的职能效应,完善城市风貌、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将综合性职能移交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中。应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地推进城市规划建设,针对绿地、道路交通、文化等关键内容,需要成立专项规划任务,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使其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

2.4制订完善的规划方案

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要把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充分体现规划先行。首先,要将生态宜居的规划理念凸显出来。其内容含有坚持节约空间、能源、水、材料,以及减少垃圾、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优化城市土地布局与使用,绿色建筑、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次,要体现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园林建筑、山水湖泊、土地资源等要素,建立富有地域特色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用地布局。再次,要科学设置规划指标,以“资源节约、环境健康、社会文明和谐、公共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引领创新”等几大类为基础,科学地提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指标体系。针对区位特点、发展阶段、资源承载、经济基础,突出和细化人居条件、环境质量、公共安全、风俗特色等内容,重点推进个性化及创新性指标,合理确定操作性和管理性指标。最后,要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明确建设目标,科学改善建设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流程等。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城市发展,需要平衡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会导致大量的城市问题甚至使城市消亡。辩证地看待集中主义与分散主义,综合地考虑城市问题是每个城市规划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面对当下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问题复杂的情况,需要更综合、更灵活地考虑城市的规划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十分考验决策者的判断能力,具体以哪一方面为主,应结合国情、区域发展实际和城市建设的具体需要来定。

参考文献

[1]武廷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J].城市规划,2019,43(8):9-17.

[2]周旭东.国土空间规划再认识——我国空间规划演与变革刍议[J].福建建筑,2021,11:11-16+45.

[3]万蔡旺,屈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20,10:224.

[4]朱锦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规划传承与融合[J].城市规划,2021,45(4):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