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罗静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  新疆昌吉 831700

摘要:作为当前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等优势,尤其是可以极大缩短施工工期。但是为保障整体施工作业质量,同样离不开配套施工技术的支持。本文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例,重点对其在建筑领域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装配式砼结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现浇式砼结构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即建筑的相关结构都需要在专门的工厂按照施工作业需求进行提前预制,之后再在施工现场按照规定要求安装各种类型的预制构件,实现了流水化施工作业目标。

首先,该种建筑结构有利于加快施工作业效率。根据施工作业图纸,可以在恰当位置处安装各种类型的预制构件,并且强化不同板材之间有效连接,整体作业效率非常高,极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其次,装配式砼结构的运用有利于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该种类型的预制构件本身都可以在工厂中进行,现场只需要借助吊装机械完成各种预制构件的搬运与拼装,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的施工人员参与,有效控制了现场施工作业的人工费用,相应工程费用大大减少。

再次,装配式砼结构施工本身符合绿色施工作业要求,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不会产生过大噪声或粉尘,并且符合节能减排等施工作业要求。

最后,装配式砼结构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实用性比较强,整体施工作业综合性非常好,如可以对整体建筑结构抗震性进行有效改善,安全系数比较高。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预制结构的吊装要点

在将各种预制装配式砼结构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之后即可准备开展吊装施工,期间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并且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预制构件的重量、尺寸、形状与作业半径等方面相关参数,并且要针对性挑选一些恰当型号的起重设备与吊具,并紧密结合有关施工规范与要求开展施工作业操作。在吊装施工作业开展期间,针对定位以及成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也都需要按照有关产品手册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等来实现,继而有序推进吊装施工作业。

以吊装叠合楼为例,其主要流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准备吊装工作→卸扣安装作业→吊运楼板,楼板就位→安装楼板,调整支撑→取钩→检查后续开裂情况→数据记录。在实际的吊装作业中,主要吊装工序及要点如下:

其一,在平板拖车上面找到需要进行吊装操作的板,根据其重量、大小等参数来挑选恰当类型的钢丝绳,并且要依据施工作业要求来在桁架筋上面安装卸扣;其二,在构件起吊中用钢丝绳之前要提前对其受力均匀性进行检查,并且要保证构件维持水平状态。构件和吊索之间水平夹角要大于45°,并且最适宜控制在60°之上;在吊运期间要保证构件维持平稳状态,避免它们大幅度摆动,切要避免长时间在吊运条件下保持悬停状态。其三,从拖车上将构件吊离1m位置之后要维持1min静停状态,之后对钢丝绳本身受力均匀性,构件是否保持水平以及卸扣是否存在松动等情况进行仔细地检查,同时以吊装构件为中心的3m范围之内严禁有人员在该区域中活动,并且要做好防坠隔离区设置。其四,在起吊过程中可以遵从“缓慢起吊,快速吊升,缓慢下降”这一原则,将叠合板吊装到正确部位处,并且要根据梁和叠合板搭接位置来对安装质量情况进行仔细判断。其五,要仔细检查支撑板的拼缝部位,保证全部支撑杆件始终维持一致的受力条件,一般板底拼缝部位处的高低差适宜控制在3mm之内。安装构件期间,先将较短一边构件深入到剪力墙或梁上15mm处,再依据设计图纸及施工作业要求来对板的长边和梁板拼缝进行安装。

2.2 预制结构结合面处理

在处理预制砼构件表面期间,一般需要保证表面保持良好的粗糙性,处理中常用的手段包括凿毛处理、印花、拉毛或者漏骨料等,不同粗糙面处理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适用范围。其中拉毛处理适宜叠合板面处理,凿毛处理适用于预制构件表面处理,漏骨料手段则适用于粗糙化处理预制墙板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处理,预制构件同其他材料之间的结合部位处要科学进行键槽与粗糙面设置。

针对后浇带装配式砼结构和施工缝的结合面部位处的处理,主要施工处理要点如下:其一,结合面需要处理成粗糙面。要及时清理预制构件的软弱砼层、浮浆或者松动石子等,并做好洒水养护,保证表面维持良好湿润性,但是避免出现积水问题。其二,墙、柱水平施工缝之间的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要控制在30mm之内,具体浆液要与原混凝土保持一致。其三,接缝部位处要合理设置漏骨料的键槽或粗糙面,不能够采用较浅的花纹或压痕来对粗糙面进行替代。

2.3 预制结构的临时固定

针对各种预制构件主控项目,一般采取临时固定手段,期间需要结合项目施工作业方案以及施工要求对其安装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如支架以及模板安装作业中需要结合安装作业、使用需求以及后续拆除作业工况等实际情况来保证满足稳固性、刚度及承载力等方面要求。在临时固定预制构件中,主要要点如下:其一,要结合轴线与水准点对临时固定位置进行校正,之后要准确安装各种预制构件,以及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处理预制构件。待安装完毕后方可分离吊具和预制构件,直至满足施工承载规定后方可拆除这些固定措施。其二,要按照安装规定来对临时支撑进行合理设置,如预制构件设置临时支撑期间,设置数目不可超过2道,并且要微调它们对预制构件的垂直度及位置等。其三,针对临时支撑设置,相应施工安全系数可以控制在2.0,而用于对临时支撑进行连接的预埋件施工安全系数则需要控制在3.0。

2.4 后浇带连接点的质控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针对装配式结构、叠合构件连接部位需要开展隐蔽工程验收。在验收隐蔽工程期间,需要严格遵从结合面、箍筋和钢筋等方面的要求开展施工。针对后浇区施工作业而言,在安装构件完毕后方可安装钢筋,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支座搁置以及局部压力方面问题;后浇带施工作业中可能会对支座构件本身所承受的有效受力截面产生削弱作用,需要有效控制钢筋本身的保护层厚度等。此外,针对后浇带连接点部位的施工,可以采取机械接头方式对边缘构件纵筋进行连接,避免出现剪钢筋或者掰钢筋的行为,助力安装施工作业效率提升;为了保障生产、运输以及组装预制构件作业的可靠性,针对那些关键施工作业工序可以提前采取试验的方式开展生产和安装作业。通过提前试生产预制构件的方式,可以保证模具安装作业的可靠性。此外,在安装装配式砼构件之后,要做好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针对该环节的质量验收,主要是从生产的预制构件进场环节、安装环节及连接构件及钢筋等环节过程出发,有效控制相应作业环节的操作质量,如结构安装位置以及结构尺寸偏差等,保证相关施工操作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施工效率高、造价低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本身施工作业中需要做好预制结构的吊装工作,有效处理预制结构结合面,并要做好预制结构的临时固定工作以及后浇带连接点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可以全面提升装配式砼结构施工作业质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首先会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与工程装备的发展,之后也必将推动建筑工程的工业化程度提升。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会从当下的纯地上结构向地下结构方面拓展,并实现从结构为主的预制向全专业装配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22,44(4):151-152.

[2]王凯.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石材,2022,14(9):55-56.

[3]陈刚.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22,46(1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