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的会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矩形 

资产减值的会计研究

杨佳莉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已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物界的普遍关注。各国专家学者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我国财政部于20062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自20071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作了更加系统、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充分体现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也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关键词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会计  新会计准则

一 引言

1.研究动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单纯的历史成本核算显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因此资产减值会计便应运而生,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实务界的行为,更好地提高资产减值信息质量。伴随着会计改革的进程,我国的资产减值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历程较短,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上都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20062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以及在其它具体准则里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更加明确和细化的规定,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比较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体系,同时又分析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体系的实施带来的影响以及具体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新资产减值准则体系的实施所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希望能够为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1.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靠性

    资产减值会计使资产计量接近其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资产减值会计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过渡的资产泡沫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误导宏观经济决策。通过确认资产减值,使资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将长期累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有助于化解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风险,同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使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科学的方法,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持续进行的日常管理活动,当然资产的有效管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和质量,使资产潜在的风险得以降低,防范和化解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会计信息预警的作用。

运用新资产减值准则体系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新准则的颁布使得旧准则中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这一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缩小,能有效地制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新准则的实施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运用新资产减值准则体系的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问题

首先,公允价值的运用给资产减值计提带来一定的影响。客观的评价资产的价值对信息的公开程度、信息的传递技术、外部市场的成熟状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社会资产评估机构的完善和发展。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不能定期、准确的提供资产的价值,使得上市公司很难获取真实、完整的市场价格,这使得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

同时,资产组的提出,在理论上是科学的,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资产组的认定最关键的是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多项资产共同作用带来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对资产进行组合,是依赖会计工作人员职业判断。

2.财务人员水平的制约

从新准则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资产减值的计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要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就要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这对财务人员的水平就有很高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财务人员情况来看,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很少,而且,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较低,准确计提减值准备的难度就加大了。

3.企业自身因素

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引进了资产组的概念,这对企业的财务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预测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预测普遍缺乏经验,减值准备的计提就会存在不真实性。

(二)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准则的对策

我国资产减值新准则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旧准则的问题有所改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些限制因素,所以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对策和机制,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

1.不断完善会计政策

新准则对资产组的提出,具有科学性,但是实务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资产组的正确划分,而这就得有更加具体,准确的会计政策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南和解释,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可能性。

在资产减值转回方面,因为资产的本质特征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未来经济利益增加了,那么就应该自然而然的确认减值的恢复。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对于什么情况属于以前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的回升,什么情况属于企业过去滥用谨慎性原则而转回的秘密准备,可以制定相关制度提供区分的标准。同时,应明确货币时间价值引起的资产减值变动不得转回减值损失。

2.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管理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水平,首先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就需要企业、社会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财务人员逐步适应新准则的要求。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要全面掌握资产的质量状况,就得靠采购与仓储、销售与收款、投资与决策、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各类资产出现的问题与原因。这里尤其强调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资料的准确与完整,提供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为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提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雪梅,《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712

2】李楠,《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71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史婷婷,《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012

5】曾蒙爱,《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4

6】陈玲,《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