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膜覆盖及其配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马铃薯黑膜覆盖及其配套技术

孙慧羡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363102)

摘要: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高产高效作物,近年来,种植品种、栽培技术有所创新,通过摸索,总结了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及其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高产;优质;关键技术

马铃薯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可作蔬菜食用,属粮菜兼用型作物。在本地属冬种春收作物,2023年海澄镇冬种马铃薯0.3万亩,每667m2平均产量2500kg,销售单价3.4元/kg,净利润4500元。每年的2、3月份马铃薯上市供应市场。其生育期和黑膜覆盖及其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1.马铃薯生育期及对气候的要求

马铃薯按用途可分为菜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薯条型和油炸薯片型品种。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作物。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可分为:

①发芽期。播种至幼苗出土,一般15~25d。②幼苗期:从出苗至第6叶或第8叶平展(团棵),一般10~15d。③发棵期(现蕾期):从团棵至主茎形成封顶叶(第12叶或16叶展平)为发棵期,一般20~25d。④结薯期:从开花至茎叶枯黄(50d)。⑤成熟期:当50%的植株茎叶枯黄时,便进入成熟期。此时马铃薯地上、地下部分均已停止生长。

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及块茎的膨大,有喜冷凉特性,以日平均气温17~21℃为宜。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13~18℃,发芽期高温高湿容易造成种薯腐烂。结薯期光照充足和日夜温差越大越好;反之,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将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选用良种

要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我镇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属河北省“雪川”公司繁育的脱毒品种,属荷兰系列,在本地种植面积占80%以上。该品种全生育期100~110d,属中熟品种,一般亩产2500~3000kg,最高的达4500kg,商品性好,品质好。株高50cm左右,株型直立,茎粗壮,生长势强;块茎椭圆形,皮色肉色淡黄色,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4~5个,休眠期短,较耐储藏。

3.整地施肥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但要取得高产、优质,则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性的壤土或壤土。土壤粘重或低洼易涝地的地块,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低、薯皮粗糙,品质差,经济效益低。

播种前土地要深耕,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前作后,田块用旋耕机翻犁破碎,深耕细耙土地整平时施基肥,每667m2一次性撒施充分腐殖的鸡粪500kg(或商品有机肥150kg),三元复合肥70kg。

4.种薯处理

提前1~2d进行种薯切块。切种环境保持通风透气、无日晒、干燥、阴凉的室内保证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切块不宜太小,每个切块30g以上,大切块能增强抗旱性,并能延长离乳期。为防止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等通过切刀传播,每人可准备2~3把切刀,轮换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5.适期早播

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一般在11月中下旬气温稍降时播种(日最高气温超过28℃时易烂种)。播后即可灌水,如遇高温则要推迟5~7d才灌水。如过早播种,温度高易烂种;过迟播种则推迟鲜薯上市及生长后期会遇易发生病害影响产量

马铃薯播种方式有垄作和平作两种,本地雨量多,适于高垄栽培。用起垄机按垄带沟1m起垄(垄面宽40~45cm,垄底宽70cm,沟宽30cm垄高30~35cm

适度密植。采用双行三角形种植,每穴播种1个薯块,行距15cm,株距20~25cm, 芽眼朝上。每667m2播种6000穴左右,每667m2需种薯200kg以上。

播种分干种和湿种两种,干种为先播种,播后依气温情况1~7d后灌水,大多数农户采用此方法,优点是便于播种、施药、覆膜、培土等农事操作及机械作业。湿种为先灌水,土壤吸湿后排干,隔天播种。

6.黑膜覆盖

过去采取稻草包芯技术10多年,近几年我镇大面积推广黑膜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效显著。经调查,在品种和技术都一样的情况下,采用黑膜覆盖可比无覆盖的每667m2增产500kg以上,增产效果明显,且可提高商品率。

6.1 覆盖黑膜的优点

覆盖黑膜,能减少田间水份蒸发,可达保湿抗旱;能双向调节地温;能减少了青头薯的发生提高商品合格率;可抑制杂草生长;可避免雨水从土表直接进入土壤,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薯块的膨大;能降低病菌感染薯块的几率;还可提高采收工效。

6.2 覆盖黑膜方法。马铃薯排种后,培土机沿沟将沟底土打碎土覆盖在薯块上3~5cm,将垄面稍微整平,撒施防治地下害虫颗粒剂然后一个人前面垄面上覆盖专用黑色薄膜,后面紧跟着用培土机再次将沟里面的泥土打到薄膜上面,覆盖厚度约5cm左右,保证将垄面薄膜全部盖住。利用泥土自身的压力,马铃薯能自动穿膜出土。

7.加强管理

7.1 科学管水。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要求土壤湿润,不同时期对土壤水份要求不同。①发芽期。

播种后灌水润土,保证上的泥土充分湿透,水位约占垄高的1/3左右,让水分慢慢渗透上去,直至土壤湿润即可,有积水排干。幼苗期。幼苗出土后,需水较少。发棵期(现蕾期)。该期地上茎叶迅速生长,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增多,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结薯期。块茎增长期,需水量最大,该期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⑤成熟期。水份不宜过多,避免因水份过多导致烂薯,特别是后期春雨季节要注意开沟排积水。在收获前10天停止供水。

8.2 除草。覆盖黑膜后的面,不会滋生杂草,只有沟两边会长出杂草。当杂草已经全部长出土面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用草铵膦150倍液进行定向喷雾,不能喷到马铃薯叶片,否则导致药害。

8.3中耕培土。播种后覆盖黑膜,培土一次,在发棵前期(约播后40d)用培土机或人工再培土一次,即预防后期薯块外露,又利于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薯。

8.4追肥。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每生产1000kg马铃薯鲜薯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kg,磷2kg,钾10.6kg。马铃薯需肥量较大,要重施基肥,早施氮肥,多施钾肥。667m2产量水平为2500~3000kg时,推荐施氮肥16~18kg,磷肥7~8kg,钾肥16~18kg。追肥则在植株封行前、结薯初期追施三元复合肥35kg(撒施于沟底)。

8.5防霜冻。在本地个别年份的1、2月份,会受到霜冻的影响,马铃薯遭受霜冻影响,将造成产量严重减产在霜冻来临前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可采取提倡增施热性有机肥、黑膜覆盖熏烟驱寒、灌水保温等措施

9.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指导方针,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9.1 防治小地老虎。幼龄幼虫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3龄后的幼虫将幼苗从近地面的根茎处咬断,造成缺断垄。选择在播种后覆盖黑膜前,667m2用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3kg,拌细沙土10kg均匀撒施于垄面上,可有效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9.2晚疫病防治。危害马铃薯的病害重点是晚疫病。应以防为主,第1~2次用预防型药,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第3~5次用治疗型药,可选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80%烯酰吗啉2500~3000倍液,或30%氟吗啉1500~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全生育期需喷药3~5次,第一遍药可在1月中旬马铃薯开始结薯时喷,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10.适时收获

植株茎叶80%以上枯黄时,就可选择晴天及时收获,并按商品薯标准分级包装。步骤依次为拔苗、掀膜、挖薯、分选、包装。当市场行情比较好时,也可提前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