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袁梅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邮编402260

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治疗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将这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急救中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了解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从急救流程优化中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以此不但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也能从急救质量保障中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应用研究

前言:急性脑梗死疾病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在患者出现该疾病之后为了保障其生命安全,必须展开及时、有效的救助。以往急性脑梗死急救中应用的常规护理方式存在多种不足,既不能保障急救效率,也无法保障急救质量。而急诊护理流程方式的适应能够从患者急救工作的不断优化中提升急救效率,急救中也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细致的护理服务,因此也能保障急救质量。当急救效率和急救质量都得到提升时就能最大化的降低疾病对患者身体带来的影响,也能降低病死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45.4±5.3)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在(46.5±5.6)岁。两组患者通过检查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也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并无精神方面的疾病,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根据标准化的流程展开护理,首先应该评估患者病情,之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1]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
(1)急救工作难度高,流程多,因此为了保障该工作的有序完成首先应该成立急诊护理流程小组,该小组中的成员要有护士长、护理人员、检验科人员以及急诊预检护士。成立完成之后也要对这些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从培训中提升起他们的工作能力,以此能够从护理质量保障中降低多种安全风险出现。(2)小组中的成员应该根据急救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流程,在患者入院之后急诊预检护理人员应该立即为患者展开疾病检查并评估其身体状况,检查完成后应该立即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为了最大化的争取患者抢救时机,可以先进行治疗,后续再进行挂号。(3)患者进入急救室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协助主治医生快速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采集患者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的同时也应该对患者的血压指数以及凝血功能进行测定,这样也能快速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为了最大化的避免意外情况出现,护理人员也应该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史或者过敏史,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介入溶栓的各项适应症。观察完成之后,如果明确了解患者的溶栓指数之后,就能为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密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2]

1.3 观察指标

1.3.1以两组患者急救效果为观察指标,研究指标有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健康知识等几种,指数越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3.2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观察指标,研究指标有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治疗性护理等几种,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SPSS20.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本次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其中的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若最终数据“P<0.05”则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

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急救中分诊时间和转诊时间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x±s

组别

例数

分诊时间/min

转诊时间/min

健康知识/分

对照组

41

2.5±0.9

67.39±5.64

76.29±9.61

观察组

41

0.5±0.4

36.29±4.39

88.29±6.33

t值

10.213

11.014

10.301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治疗性护理等满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x±s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健康教育

治疗性护理

对照组

41

8.15±2.36

8.06±3.22

85.67±3.21

观察组

41

9.54±3.04

9.21±2.96

97.59±3.04

t值

10.301

10.912

10.318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常在老年人群中出现,当患者患有该疾病之后身体上会出现多种不适,如果病程时间较长,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在患者急救中如果无法保障抢救效率和质量,即使急救成功,术后患者的身体功能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在患者入院之后为其实施快速的救治,也能缩短患者疾病诊断时间以及转诊的时间,以此能够从时间争取中进一步的提升急救成功率[3]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优化护理方案,也能从快速、有效的护理中提升患者急救效率和急救质量。

参考文献

[1]范爱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2):108+110.

[2]张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57-58.

[3]李加为.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20(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