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抗争、追寻幸福的特蕾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不断抗争、追寻幸福的特蕾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赵朝允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315800

摘要:米兰·昆德拉擅长把主人公置身于人生的两难处境中,来思考有关生命存在的哲学话题。本文尝试在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以女主人公特蕾莎和她追求幸福的故事,撬开他思索生命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在人类普遍的境遇中探究灵与肉、轻与重等哲学命题,思考在人类不确定性中的智慧存在、幸福仰望,让小说永恒地照亮我们的生活世界,不辜负我们这只有一次的蓬勃生命。

关键词:女性,幸福,抗争,轻与重 意义

生活中,我们面对压在身上的种种重担,是积极主动、毫无怨言地扛起,还是逍遥自在、随心所欲地逃避,哪一种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样说:“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这段有关“轻与重”的名言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书中随处可见的类似有关哲学命题的思考,饱含着思辨的智慧闪光。他擅长由这样的哲思引出主人公重大关口的两难处境。笔者尝试欣赏文中特蕾莎这一女性形象,通过她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把握幸福的真谛。

一、离开母亲的集中营、投奔爱人的特蕾莎

儿时的特蕾莎生活在一个愚昧、粗俗、隐私随时被公开的让人倍感羞辱的世界里,母亲将自己由于择偶不慎而带来的不幸婚姻归罪到女儿特蕾莎身上,并下定决心要把上进的女儿拉到跟自己一样低微屈辱的生活境遇里。特蕾莎的自尊和人格被完全践踏在母亲的脚下。虽然她在中学学习优异,但是母亲让她辍学,在家做家务并照顾弟妹,接着在小酒馆里做女招待。但是她渴望出人头地,憧憬过上灵肉合一的幸福生活。她坚持写日记,以书来对抗周遭不堪的生活,她也聆听到另一个崇高世界里贝多芬乐曲的召唤。

二、进入丈夫的集中营、到瑞士尝试新生的特蕾莎

自从遇遇到了儒雅有礼、在布拉格当脑外科专家的托马斯,几次偶然巧合让特蕾莎感到灵魂的升腾,她觉得托马斯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爱人,于是开启了一场爱的奔赴。谁知托马斯灵肉分离的生活方式却把她抛到了另一个肉体同一的集中营里,于是转向一场把托马斯拉回灵肉合一生活的战役。布拉格之春后捷克受到苏联的入侵,在那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特蕾莎让托马斯带自己到中立国瑞士去,尝试换一种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到了瑞士的特蕾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把托马斯看作生活的全部,而托马斯却继续跟萨比那保持原有的情人关系,眩晕和软弱成了特蕾莎在瑞士生活的关键词,她跌落到生活的深渊里。

三、回归祖国、进入社会集中营的特蕾莎

为了不成为托马斯的负担,绝望的特蕾莎选择回国。托马斯在感受到短暂的没有特蕾莎在身边生活的轻盈之后,对特蕾莎的同情而唤起的生命痛感召唤着他回到捷克、回到特蕾莎的身边。苦难从未停下它残忍和冷酷的脚步,苏联占领下的捷克遍布秘密警察,导致所处的社会也成了一个集中营,人的隐私随时可能被公之于众。托马斯由于发表了一篇讽刺政府当局的文章,这篇文章让他失去了原来当医生的工作,沦为玻璃清洗工。特蕾莎也因为之前拍摄了苏联入侵捷克的照片而回不了原来工作的报社,成为一名酒店招待员。这时候的特蕾莎吸取在瑞士的教训,始终保持工作的状态,并尝试找一个工程师出轨来验证托马斯灵肉分离的理论,当这一理论并没应验时,她继续着自己的抗争。 

四、前往农村合作社、过牧歌式生活的特蕾莎

特蕾莎后来说服托马斯跟自己一起到农村生活。托马斯当一名拖拉机手,而特蕾莎为牧场的奶牛放牧。终于成了托马斯唯一的肉体存在,两人成了彼此心灵的港湾,过上了两年灵肉合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特蕾莎把不愿意承受生命之中的托马斯拉向了大地,走向了崇高,走向了灵与肉的合一。 托马斯的一转身,选择了对特蕾莎的使命,选择了放下原有的为特蕾莎带来痛苦梦魇般的生活,肩负起了自己的命运。

五、当代价值和意义

米兰·昆德拉在特蕾莎身上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灵肉合一的方式勘探到极致。在爱情、婚姻的天地里,彼此成为最自然本真的自己,彼此成全,相互疼惜,成为彼此的依靠,拥有完全的信赖,方能获得真正的灵魂归乡。这一份爱需要的是经营,需要的是平等,需要的是彼此示弱。这时候,一开始投奔托马斯的特蕾莎是顺水漂来的放在篮子里的婴儿的比喻,转换到在农村时托马斯在特蕾莎的梦中变成一种小白兔,也就颇有蕴藉了。

或许,人的一生就是要学会放下看似轻盈和自由的虚空,主动迎接命运的重负,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如托马斯选择走向特蕾莎。虽然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二人最后出车祸身亡,故事就这样以悲凉的形式结束了,但它所承载的幸福内核却深深地触动着我们。在那样的男权社会,在那样的动荡年代,米兰·昆德拉带着我们由执着于幸福的特蕾莎不断抗争的生命历程,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幸福的滋味,体悟抉择的智慧。相信在当下生活的我们,会于轻重之间,游刃有余;自在生活,而不失使命;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活出这只有一次的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20.
  2. 陆建德等.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12堂小说大师课.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21.
  3.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