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谢启银

嘉兴南湖学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最明显的是饮食文化的传入。本文主要阐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餐桌礼仪和饮食内容与观念两方面进行讨论。揭示中西方饮食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加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文化观念,饮食文化差异

引言: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与发展,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融合,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大同小异,就饮食文化而言,仍然存在差异。它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的内涵。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各有所长,形成了中餐和西餐两种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

1. 中西方饮食餐桌礼仪差异

我国的饮食文化已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生产力,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观念。西餐饮食文化随着西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和西方的整个文明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餐饮食礼仪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汉族,对于宴饮礼仪,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程序。但到了清代,西餐文化逐渐传入,餐饮礼仪也逐渐受到当时传统西餐的启发和影响。这种中西方餐饮文化和礼仪的相互融合交流和学习,让中西方的传统餐饮文化和礼仪逐步发展得更加科学合理。

1.1入座的位置

1.1.1 中方

在中国入座的位置讲究传统的美德观念,一般以长辈先入座,小辈后座。且长辈坐于正中间最高位置,这是对长辈权利以及声望的尊重。只有宾客到齐后才批准主人入席,对面正厅门坐的是副主人,主人的右侧为上席,由主人和首席宾客就坐等,其他人员也可自由入座。同一桌上席位的高 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距离远近而定,我国也已经习惯按 各人职务的大小进行排位,便于交流。

1.1.2西方

一般来说,男女交叉分开坐,第一主宾席是女主人右边的第一个座位,通常坐的是一位中年男士,第二主宾席是男主人右边的第一个座位,坐的是第一主宾席的夫人。第三主宾席是女主人左边的第一个座位,第四主宾席是男主人左边的第一个座位

1.2用餐工具

1.2.1中方

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使用筷子时,应注意是中指和食指握在筷子的下方,大拇指紧紧按住筷子和食指紧贴,用中指来进行筷子的开合

1.2.2西方

西方人则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用专门的汤匙。使用刀叉应严格遵循左叉右刀的使用原则,两把以上的刀叉在使用时应该从最外面依次向内,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会显得有失礼数。

1.3就餐方式

1.3.1中方

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宴席用圆桌,这在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礼貌的氛围,符合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普遍心态。

1.3.2西方

西方饮食宴席的核心在于交谊。实行分餐,流行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会固定在位置上,走动自由。付钱也是AA制,表现西方人对个性、自我的尊崇。

2. 饮食内容与观念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先秦时,人们的饮食就是以各种粗粮谷物为主,辅以各种新鲜菜蔬,植物和其他肉类。中餐比较注重食物外观上的美感和味道,对于营养是否全面均衡并没有太多要求。多从“色、香、味、形”等多个方面来评价现代中国人烹饪饮食的品质好坏和质量优劣,他们所注重的只是食物所呈现给人的一种艺术美感和意境,这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心理上对美的极致追求。中餐都是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一种传统味道,包含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怀和文化传承,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饮食的特殊性和独有魅力。

西方人是游牧民族和航海民族的后代,继承了他们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和民族血统,渔猎、养殖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其他还有采集、种植等,并且他们喜爱食用各种肉类食物,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来自于动物。因此,饮食都偏向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西餐中肉类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追求肉类食物的美味原汁和天然的优质营养,他们很少将日常饮食与个人精神的快乐享受联系在一起。西方人已经普遍认为,人进食只是为了生存,给人体补充每日所需的营养,只要营养均衡合理就行。在西方的所有公立学校都有一个负责学生每日营养搭配的专业儿童营养师,负责给青少年儿童提供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这种科学化和理性化的配餐方式值得我国中餐馆从业者学习借鉴。但是,西餐饮食文化的科学规范性,同时也就造成了烹饪技术和食材的局限性,他们只接受传统观念里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并且烹饪方式单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产的丰富,现如今的西餐也不是一成不变在讲究理性,科学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感性,这也许是各国饮食交流所引发的改变。

结束语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使中西方在饮食上存在差异。在如今21世纪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上交流的越来越频繁,例如中国的西餐厅和自助餐餐厅,美国的唐人街,中餐馆等。中国对于食物的评价和选择主要建立在色香味俱全的感性基础上,更青睐于外在美的统一;西方则集中于食物的营养搭配和科学的汲取理性观念上,内在美大于外在美。总的来说,中西方饮食虽存在差异,但如今也在慢慢融合,希望食物上的差异可以为中西方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得以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赵国强.论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差异[J].现代食品,2020(10):39-41+44.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0.10.015.

[2]张小新.中西饮食文化之美学观差异[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