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背景

陈飞红

泰国格乐大学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为切实加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深度与广度,更好的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彰显国家软实力,从而不断的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本文将基于对外汉语教育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传播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首先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对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原则进行解析,再次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进行简析,最后对汉语国际教学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传播途径;现状问题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密切,文化之间的往来与碰撞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频繁。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贸易往来变得更为紧密,文化传播已然成为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更是国家与世界进行联结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汉语国际教育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以语言教育等诸多教育形式,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传播与弘扬。但是在其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发展。因此,需要对其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切实拓展中华文化传播路径,全面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一、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重要性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驱动下,我国的历史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前往我国进行旅游与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这也使得汉语学习成为了外国人的一种必然需求。最为明显的体现便是一些高等院校中,已经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在随之不断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贸易往来变得极为密切,汉语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极深的语言,在此过程中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汉语文化的有效传播亦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文化自身具有极强的多元化特性,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正是我国优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展示。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播与发展,使得国际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仍需注意的是,文化的传播需要朝着和谐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尊重其他文化。我国借助汉语国际教育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播与弘扬,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与借鉴西方优秀文化,以此来不断的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更好的应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飞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发展大国。但是,在着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文化发展给予重视与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多元化的文化诉求也是当前民众所希望了解的内容。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会使得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文化进行传播的中,需要对其传播内容进行科学的甄选,要传播一些具有中华特色的优秀文化[1]

二、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原则

第一,普遍性原则。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的十分广泛。之所以中华文化可以在海外进行广泛的传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大众性以及普遍性。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是世界文化体系进行交融的主要表现,平等、民主的进行传播是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其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持着普遍性原则。汉语国际教育需要优先甄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对普遍性原则进行有效的践行。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以汉语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不需要让外国学生对我国的文化内容进行背诵,而是需要带领其理解意境,从而使得其可以更好的接收文化内涵,进而做好中华文化传播[2]

第二,代表性原则。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的传播需要具有代表性,使得中华文化可以在传播中与其他文化进行紧密融合,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传播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也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时,对其文化传播内容进行甄选需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要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播的同时,也需要尊重时代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文化传播的代表性并不是对文化传播的束缚,而是在尊重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有计划且有选择的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播,一些小众的中华文化同样也可以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的重要内容,只要其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即可。中华文化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不能存在歧视以及政治倾向,要始终将文化交融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首要目标[3]

三、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问题

(一)国际话语权有待提高

随着中华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及媒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电影领域以及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而使得海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理念需要进一步的转变。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时,需要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刻的还原,对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进行全新的诠释,体现中华文化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塑造出生动形象的中华文化形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在其文化领域中有着一定的主导地位,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底气相对较为不足,虽然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华文化融入了诸多西方优秀文化理念。但是,在资本主义话语权垄断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力有待提高,缺少可以体现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的文化传播体系,国际话语权有待提高

[4]

(二)传播方式有待提升

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强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较注重自身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国家利益提升有着较大促进作用。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海外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多方面的阻挠,国外群众对我国文化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态度,除了对中华文化给予认同肯定外,也作出了比较强烈的抵制。目前我国虽然积极重视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在文化传播方面非常注重影响力,但很多情况下传播过程存在着大手笔以及大制作的现象,这种宣传方式一方面让人感叹我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让部分西方国家存在顾虑,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开展的各种文化传播方式提出批判,别有用心,通过主流媒体提出了不同的批判性意见。不难看出部分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力,承认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是却认为我国在文化传播方面比较商业化,且传播形式过于粗犷,缺乏深层意义,经过长时间影响,使得汉语国际教育开展受到一定阻挠。因此,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国际媒体对中华文化态度更多含有抵制的意思,而不是更加具有欢迎的态度。这种现象出现需要引进国内的反思,尤其是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方面,对于教师教育态度需要积极提升,在向国外学生传播我国文化时,要区别于传统强硬的知识灌输方式,而是从汉语自身特点角度出发,根据我国汉字悠久文化历史,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慢慢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在学习教育方面获得更多主动权,让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化体验,最终主动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5]

(三)传播内容深度有待提升

目前从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逐渐影响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传授形式、传授内容以及传授主体三个内容存在的问题。其中传授内容是中华文化传播主要面对的问题,对中华文化传播未来方向发展提供重要指导。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中华文化传播内容深度存在着明显问题,缺乏更加深层次的涵义,再加上国家文化之间的不同,使得一些文化内容难以被国外人民所接受理解,并在传播过程中会刻意回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化的继续传播,阻碍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开展。当文化传播影响力受阻后,影响深度会更加欠缺,容易给国外群众造成一些假象,容易对中华文化产生忽视的态度,导致传播效果受阻。除了传授内容存在着不小问题外,传授主体方面也存在着较大问题。目前我国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中,其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主要以志愿者为主,许多志愿者虽然对中华文化了解程度较高,且具有丰富的实践水平,对于各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能够轻松掌握,但由于知识理论水平的欠缺,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结构体系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受到一定阻碍,且教学方式存在着单一性问题现象。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些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国外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实践当中,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理论体系,导致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很难具备长远的文化吸引力,会逐渐影响到国外群众对我国文化产品的需求。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外,对于中华文化传播深度挖掘方面存在着很大欠缺,导致文化影响范围始终扩大不起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差,再加上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比较强烈的冲击,甚至部分国内群众出现对民族文化认可程度较低的现象。为此,在以上问题现状之下,中华文化要想走得更加长远,扩大国际影响力,就必须要充分挖掘好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充分理解中华文化精神价值。比如在传授道家思想时,根据老子“天人合一”的理念,主要对人的智慧与精神价值追求进行讲解,同时对道家生态思想展开阐述,将更多深层精神文明传授到国外群众面前,让国外群众能够从个更深层次、更多方面去全面了解中华文化,扩大其影响力。  

四、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途径

(一) 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播意识

汉语国际教师树立良好文化传播意识是当前中华文化传播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保证好语言教学工作基础上,要时刻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播意识,通过对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保证汉语国际教育能够和中华文化之间进行深度融合,扩大深度与影响力。如此一来也会加强国外群众对中华文化认识程度,对汉字有着更加深层次的意识,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主要文化载体,对中华五千年文化有着全部概括。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重视汉字的重要性,从汉字身上进行文化教育,将汉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现实文化背景进行连接,并共同展示在国外群众面前,打消国外群众出现的疑虑,对中华文化表现出更多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

鉴于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同国外学生对于中华文化了解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者实施针对性教学手段。根据实际语音基础、对中华文化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汉语学习水平较低,处于入门阶段的国外学生,教师需要从兴趣角度出发,结合国外文化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不断激发对汉语学习的欲望。而面对中级阶段学生,该级别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汉语知识,对于中华文化有着一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提升一些教学难度,要特别重视对中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以此不断巩固汉语基础,扩大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范围。而对于高级汉语学者,该级别学生已经有着比较丰富的理论性知识,汉语基础相当扎实,甚至能够与教师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沟通无障碍,因此,教师需要着眼于文化哲学方面的讲述与渗透,将教学内容引入到更加深层次,更加具体化的教学操作中,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广泛性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出灵活性特点,根据国外学者不同学习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国外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最终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切实做好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但能够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深度与广度。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国的内在软实力以及外在综合国力,行之有效的增强国际话语权。文化传播是一种价值的追求以及理念的认同。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并借助多样化的传播载体以及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文化进行弘扬与宣传。汉语国际教育正需要这样的文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始终相信,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传播速度会不断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终将覆盖全球。

参考文献:

[1]王雪吟,彭新博.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1):54-57.

[2]熊菁.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当代文化传播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学,2022.

[3]陈红琳. 新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传播研究[D].新疆师范学,2021.

[4]张红梅. 中华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策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及国际新形势[J]. 汉字文化,2020,No.269(23):86-87.

[5]边昱竹.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J]. 科学讯,2020,18(17):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