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谈

曹媛媛

顺平县白云镇峨山小学, 河北 保定 072250

摘要:数学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抽象性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如何在有效的课堂上,有效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思考,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优化方法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1.1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生学习知识,但在新课程标准推行之后,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师生之间进行友好的互动沟通,而这种沟通能够实现知识的互通,也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逐步加深,进而在交流中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使师生达成共识,实现共同进步。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课堂提问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故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以师生一问一答或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加强师生交流,提升课堂互动成效,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1.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总是有试图了解、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当学生上课分心时,小学数学教师适时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就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对于这些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解决,即在提问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答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符合目前新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另外,更深层次的问题的提出,并不一定要让学生直接得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此类思考的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发散性思维逐渐得到增强。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2.1兼顾提问对象,应“面向全体”

有统计提问现象的资料表明,教师为维持课堂纪律,呈现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往往将大多数问题交给班级中思维灵活的学生来回答,约有20%~30%的学生很少有被提问的机会。为给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学习机会,促进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因人设问,兼顾好、中、差。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环境不同,其知识水平、兴趣喜好、思维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层次水平,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问题。例如,学优生回答部分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问题难度,进一步追问数学理由,让他们养成谦虚、严谨的学习习惯;提问学困生时,尽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一边鼓励,一边追问较简单的问题,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各个层次的学生回答了相应的数学问题后,教师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并适当采用追问、复述、纠正、激励等评价方式,还可以根据问题题型的不同和学生回答的表现,灵活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示或点评。学生如果长期坚持在良好的问题空间中自由尝试、参与、归纳,就会不断发展数学潜能,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把握提问时机,应“恰当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任意时间开展,但所获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恰当的时间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力求恰当而简洁,提问的语句应完整而简练,避免多、杂、长。例如:(1)复习旧知时,学生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为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设计提出系列回顾性问题,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以更浓厚的兴趣投入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2)新知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状态通常积极而活跃,教师要多设计理解性、参与性、思考性、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学生有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问题指导,让学生在“摸得清、够得着”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学习。(3)课堂训练环节,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会由高到低逐步下降。为重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根据练习的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弹性的切合练习实际的问题供学生研究。此外,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提出“你有什么收获”或者“哪方面还有疑惑”等总结性问题。

2.3切合提问内容,应“精巧设问”

数学课堂提问没有方向、自由随意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为了使学生从“最近发展区”提升到“经验已知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把握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巧妙设计一些思考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系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处理。问题设计应考虑是否有针对性,是否结合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课堂提问不能太难或太易,一般应该设在知识的关键处、阅读理解的疑难处和思维的转折处,同时要注意趣味性以及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教师可出示玩具图情境:小熊猫27元,挖掘机9元,汽艇47元,火车35元,精品娃娃13元。任意购买两件你最喜欢的玩具,需要多少钱呢?可让学生计算,再设问:(1)这几道题与前面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问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2)你是如何进行计算的?(问在本节课知识的关键处)(3)笔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进行简便计算?(问在知识规律的探求处)。这样的有序提问,紧密结合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发展点,让学生顺势逐步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2.4重视问题理答,尊重学生思维规律

为了充分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热情,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组织自己的作答语言,这样才会使他们的理答更加完整、更有条理性,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强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继续参与作答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二)———折扣”的一题(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每满69元减19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①在A、B两个书店买,各应付多少元?②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A、B两店的价格相差多少钱?”)时,首先,学生对“打七折销售”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回答:“打七折销售”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0%,我会用“80×70%”求出A店的现价;接着,对“每满69元减19元”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回答:首先判断69元与80元的大小,80元>69元,也就是说,80元“满”69元了,于是可以用“80-19”求出B店的现价,这样就理答出了问题一和二。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内容作出及时的评价:你对“折扣”和“满减”的意义理解很到位,值得表扬……重视问题理答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提问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严格遵循先进的提问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抛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尽可能地让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调动他们以往的相关经验,减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畏惧感。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耐心认真地倾听,对其理答的具体内容做好回应,并及时地给予恰当、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产生获得肯定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参与提问环节的热情,增强他们获取成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黄双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成功:教育,2013(7):65.

[2]钱军.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园.学习(中旬),2011(10):187.

[3]洪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我见[J].神州,2012(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