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丝路花雨》谈敦煌古典舞的美学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从舞剧《丝路花雨》谈敦煌古典舞的美学特征

杨梦源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818

摘要:中国舞蹈美学史的发展,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的舞蹈审美系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敦煌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中最主要的一支,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经典和典范。对此,以《丝路花雨》为切入点,对敦煌古典舞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发扬和传承敦煌舞蹈的文化和精神,有助于加深对敦煌舞姿态的准确理解,并掌握其节奏的艺术意蕴。并把握敦煌古典舞蹈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以正确的美学准则,来提高敦煌古典舞欣赏的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舞剧;《丝路花雨》;古典舞;美学特征

《丝路花雨》是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末期,百废待兴的时代,国家领导人员就是在这个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理念。而《丝路花雨》的作者为有效呈现出丝绸之路中不同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和不同地区的人文精神和习俗,并体现出我国友好交流的重要内容。而在舞蹈语言上,有意识地对敦煌壁画人物进行了重新创作,将民族舞蹈、东方戏曲、现代舞蹈、西方芭蕾舞等相互交融,从而开启了乐舞文化复兴的新时代。

一、敦煌舞剧《丝路花雨》的美学点

(一)象和形的完美融合

《丝路花雨》中的敦煌舞段,注重对“象”的发掘,各种舞姿的运用,力求将人物内心的情绪表达出发。在舞步设计方面,为体现敦煌舞步的特色,编导人员借鉴敦煌壁画中的舞步,让其区别与其它种类的舞步,确保具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丝路花雨》的所有舞蹈动作、眼神、节奏、舞姿、道具、服装、场景,都将敦煌的奇异之处,与大唐的浪漫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展现了敦煌的瑰丽,又展现大唐帝国的端庄、优雅、高贵,并向观赏人员展现出更具独特的舞姿风格。在《丝路花雨》的第二段,神笔张全神贯注地沉思,为的是要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而他的女儿英娘,看到他在沉思,便以一支琵琶,跳舞给他看。当他看到自己女儿拿着一把琵琶,时而竖着,时而横着,时而伸到脑后,她的弹奏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也有了创作的动力,于是,神笔张开始奋笔疾书,在这幅壁画上,画出了一幅“反弹琵琶”的经典画面。

(二)虚和实的完美融合

通常情况下,舞蹈意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实境,另一个是虚境。这两个方面都是互相帮助、相得益彰的,因此,对舞蹈情感的更深层次表达有所帮助。舞蹈意境的营造与舞蹈剧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创设浓厚的情感情境,才可以衬托出剧中人物的情感,满足剧情需要,从而对剧情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虚情”与“实景”的最佳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舞蹈的神韵,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沉浸在“象外之象”与“景外之景”之间,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在《丝路花雨》的第五幕,英娘失去了她的父亲,在英娘的表演中,有一个单独的舞蹈,英娘跪在地上,仰天哭泣,用捶胸的姿势,来抒发她的悲伤。编曲的人为舞蹈者设计了后退旋转和跪倒在地的场景,英娘通过舞蹈来表现她的悲伤是真实的场景,而她通过模仿沙漠中的狂风,来衬托她的悲伤是虚假的场景。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将英娘失去父亲的悲伤发挥到极致。在这样一种“虚”与“实”交织情绪,不仅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情绪的波动,又可以让他们联想到丝路上的其它场景。

(三)曲和圆的完美融合

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以“圆”为美学准则,以云肩、风火轮为代表性,而敦煌音乐舞蹈,以“曲”为审美准则,以三个弯曲的“S型”曲线为重点。“S型”就是舞蹈者从上到下,以不同的方向扭曲,从头到肩,从腰到胯,从膝盖到脚踝,都呈现出三个弯曲的形状,而且,舞蹈者的双臂也会呈现出一个尖锐的弧度,敦煌舞的这种舞蹈方式,显然跟我国的传统音乐舞蹈有很大的不同。《丝路花雨》的编导,将中国传统舞蹈的“圆”字,纳入到敦煌舞的部分,遵循“和谐”的理念。而在表现敦煌舞蹈时,保留了原始的“S型”特征,也就是头部、肩膀、腰部、胯、膝、,脚踝,并将敦煌舞蹈的特征进行修剪,转化为圆润、柔和、柔软的形态。《丝路花雨》中“曲”与“圆”的结合,不吃保持了敦煌乐舞“S型”特征,又将中国古典舞“圆润”的形式节奏完美地展现出来,“曲”带“圆”,“圆”带“曲”,两者的结合,让《丝路花雨》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表达张力。

二、敦煌古典舞的美学特征

(一)历史美

历史美是指在敦煌古典舞的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美学特征,它是敦煌古典舞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通过对敦煌古典舞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敦煌古典舞的创作过程中,舞蹈演员所表现出的端庄典雅气质以及历史人物所特有的气质在舞台上都能够得到完美诠释,这些都是敦煌古典舞所具有的历史美。另外,敦煌古典舞在创作过程中还能够将传统敦煌艺术中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行充分挖掘,让舞蹈作品更加富有历史感。如,《丝路花雨》在舞台上通过对敦煌壁画和飞天形象的呈现,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传统与当代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有助于让观众产生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二)自然美

敦煌古典舞的自然美主要是指通过对敦煌艺术中的自然元素进行提炼,再通过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将其融入到舞蹈艺术中。自然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也是一种艺术审美价值,对敦煌古典舞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敦煌古典舞是建立在敦煌艺术基础上的,因此,具有的自然美与传统敦煌艺术的自然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敦煌古典舞所具有的自然美对整个舞蹈艺术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对舞蹈动作进行提炼,就可以将其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元素融入到舞蹈作品中,从而提升整个舞蹈作品中的自然美。

(三)韵律美

敦煌古典舞所具有的韵律美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舞蹈动作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化,这一点可以通过敦煌舞蹈中的舞蹈动作和画面形式来进行体现,例如,敦煌舞蹈中的“双飞燕”、“三道弯”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其动作在幅度、速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变化。其次,敦煌古典舞所具有的韵律美主要表现在其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丝路花雨》中的飞天“花雨漫天”这一段舞蹈就是通过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来表现其神韵和气质。舞蹈中“花雨漫天”这一段舞蹈节奏比较快,因此,在表演过程中要想把握好动作的节奏感,必须要依靠音乐来进行配合,这也是敦煌古典舞中所具有的韵律美之一。

(四)意境美

意境美主要是指古典舞蹈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意境,主要是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充分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在含义,以达到更好的审美体验。同时,对于敦煌古典舞艺术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借鉴、继承、创新来塑造出一种完整的意境美。通过对敦煌古典舞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创作过程中对古典文化的合理运用是整个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结束语:

总之,敦煌古典舞的审美特征是指敦煌舞蹈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敦煌古典舞主要是以敦煌石窟艺术为基础,通过古典舞蹈艺术的形式将古代舞蹈、音乐、绘画、建筑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建构,以表现出古人内心世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敦煌古典舞与其他舞蹈艺术相比,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其他舞蹈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在“丝路文化”“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敦煌古典舞在我国发展历史上有着深远意义。近年来,敦煌古典舞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敦煌艺术美学特征的基础上,吸收了传统敦煌艺术中的优秀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当代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南添智.从舞剧《丝路花雨》谈敦煌古典舞的美学特征[J].艺术家,2018(7):59-59.

[2]于平.“敦煌舞”研究的文化构想与实践取向(上)[J].民族艺术研究,2022(1):148-160.

[3]仝妍.延续中的历史复现:传统舞蹈审美回归的现代性体验——写在《丝路花雨》首演40周年之际[J].艺术评论,2020(1):1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