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在评剧伴奏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三弦在评剧伴奏中的作用

赵娜

中国评剧院100077 

摘要:三弦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弹拨乐器,它能够应用在戏曲、曲艺、独奏以及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之中。特别是在戏曲伴奏的过程之中三弦更加能够将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发挥。三弦所拥有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能够更加形象且有力的将作曲者在创作时所涉及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三弦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所拥有的音乐素养以及文化休养水平。本文主要是针对于三弦在评剧乐队伴奏以及流派之中所拥有的伴奏特点实施了对应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三弦;评剧;艺术流派;伴奏

前言:戏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形式,同时也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以及发展的过程之中,该种意识形式对于人类的精神以及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1]。评剧是戏曲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方式,其拥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学特点,而能够让戏曲伴奏拥有更加鲜艳的色彩的弹拨乐器就是三弦,该乐器在评剧流派的伴奏之中拥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能够在唱腔、表演风格等各方面表现出更加鲜明的音乐美丽以及艺术特色,拥有更加显著的艺术实践价值[2]

一、 三弦与评剧

三弦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民族乐器,该乐器的形状表现为两面蒙皮的扁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琴鼓,琴杆细长并且无品。演奏者通过左手持琴,右手通过指甲、拨子或者是弹棒等物品作用下弹弦从而发出声音。相关资料对于该乐器的起源有着非常多的说法,就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该乐器是起源于秦朝时代的“弹鼗”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改革从而成为了当今所使用的三弦。而说唱艺人马三峰按照小三弦为基础,针对于北方的说唱习惯创造了更符合该地区的音乐伴奏的大三弦,之后这两种大小不一的三弦乐曲广泛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个地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肖剑声先生对三弦的种类进行了研发,其主要就包括了60型和80型的大三弦,使得传统所使用的大三弦的不足得到了良好的弥补。现阶段乐队一般情况下在演奏的过程中都是使用的80型三弦,正式因为对三弦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从而使得该乐器所拥有的音色、技法等相关方面有了更完整的改善,能够更好的在演奏以及乐队之中得到应用[3]。三弦这一种乐器相较于其他的民族乐器来说有着较大的不同,该乐器在众多传统曲艺之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三弦不仅仅是在京韵大鼓、乐亭大鼓、苏州评弹等说唱音乐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评剧、曲剧以及潮剧等多个对方的戏曲剧种之中有占有了一席之地。在上个世界50年代这一时间内,三弦已经成为了音乐学院的一个专业,通过更加专业的教学指导,使得三弦所具有的乐器改良以及演奏技法等相关方面都更加丰富。三弦所具有的音域非常的广,所发出的音色非常的特殊,拥有较强的穿透力,拥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三弦不仅仅能够演奏奔放和雄壮的场景,同时也能够表现出更加柔美和抒情的曲调。该乐器不仅在现阶段的民族乐团之中是必不可缺的存在,同时在戏曲乐队之中有起到了非常独特的效果,为整个戏曲伴奏起到了非常理想的增色作用[4]

评剧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大剧种,在华北以及东北等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作用以及群众基础,当地人民对于该乐器有着非常浓厚的喜爱。纵观评剧的历史发展情况,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在评剧最盛行的河北地区,虽然该戏曲形式的历史并不及河北梆子以及京剧等剧种,但是自从该剧种从诞生以来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同时有着非常多的片评剧艺人对于艺术有着更高的追求,从而推出了更新颖的形式,并且人们对于评剧这一个剧种本身就有着非常高的关注度,同时具有亲切朴实以及包容性强的特点,虽然评剧所拥有的历史仅仅只有百余年,但是在该过程之中评剧就经历非常重大的几次蜕变与升华[5]

二、评剧流派及三弦在评剧乐队伴奏中的作用

评剧与其他剧种有着相似性,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非常多拥有高艺术水准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流派。就例如评剧在出现的最初阶段所拥有月派、李派以及倪派。当评剧在进入到城市之后随之产生的就是刘派、白派以及爱派等多种派别,特别是当评剧处于鼎盛时期的时候出现了新派、魏派等等派别。这些流派所拥有的表演风格能够产生相得益彰的作用,同时在唱腔上也拥有着属于自身更加鲜明的特点以及音乐的魅力[6]

评剧乐队的伴奏在各个流派的演绎过程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及韵味。评剧乐队伴奏主要为“托、保、随、带、入”,其中主奏乐器为评剧板胡,该乐器是乐队之中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担任着领导者的作用。三弦是乐队之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在伴奏之中应该如何与评剧板胡进行配合的同时更好的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从而能够更加突出评剧流派所具有的风格特点,这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三弦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随着该乐器的自身以及剧种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了评剧乐队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主要伴奏乐器。该乐器所具有的特殊音色以及强烈的穿透能力都能够为评剧乐队的伴奏以及各个流派的唱腔起到增色的作用。尤其是在建国之后,有一大批拥有丰富才华与造诣的专业音乐家进入到剧团之中,使得三弦最终所拥有的演奏技法得到了充盈,同时也使用了在改革开放之后的80型大三弦,相较于之前所使用的大三弦而言,琴杆缩短,能够更加便于换把,更好地避免了因为把位大二产生的不便于演奏的问题;将共鸣箱的体积有所增大,从而使得该乐器所具有的音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能够规避音色出现发干、发尖以及余音短等问题;同时还增加了支架,能够更好的避免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右手完成压琴鼓、左手托着琴杆的情况,支架的使用能够让演奏者的双手得到解放,使得双手所拥有的技巧能够更加熟练的发挥出来

[7];山口的位置出现了下移的改变,能够是山口下第一个半音不方便演奏的情况得到了解决等等一系列的情况。通过改善,能够让评剧音乐所具有的实际演奏情况规范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且通过上述的这些改善能够让三弦这一乐器拥有更加鲜明的生命力,能够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更凸显出来,让评剧乐队的音色得到了丰富,对于评剧唱腔以及流派起到了非常理想的辅助、渲染以及烘托的作用效果。

三 三弦在评剧白派、新派唱腔伴奏中所具有的特对以及演奏手法

在评剧白派之中所拥有的一个代表性任务就是筱白玉,在评剧的历史长河之中其被橙子为殿堂级的艺术家,她所表演的戏曲非常的高贵且优雅,拥有的唱腔朴实无华。在伴奏白派剧目和唱腔的相关方面内容上,三弦在常规的情况下首先都应该对其诙谐以及活泼的特点进行抑制,更加注重对朴实以及深沉音色的展现。当然,这是在三弦在针对于白派的伴奏剧目之中所提出的总体要求以及特征,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根据戏剧的内容不同进行改变,更好的将人物塑造出来。就例如在白派的一个代表性剧目《秦香莲》之中,自从秦香莲出场的音乐响起之后,不仅仅需要将该人物的凄惨形象表现出来,同时还应该将白派所具有的高贵艺术特征表现出来,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8]。在三弦的伴奏过程之中,如何将上述这种表现方式更好的呈现出来就是对演奏者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演奏要求。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要用心去演奏,对于戏曲半轴而言也同样适用,要求能够对戏曲之中每一个的任务特征以及唱腔更好的体会出来,不仅仅要有音符,同时还应该有唱词。所以,更加不能将音符单纯的弹出,那种情况下所发出的声音是非常空洞且乏味的,应该要给予每一个音符生命力。三弦是一种无品乐器,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对于音准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9]

在评剧的鼎盛时期,新派是其中一个有着非常广泛传唱度的艺术流派。在新凤霞的《刘巧儿》之中所演唱的“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这一段在全国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唱。一直到今天,该流派拥有着非常多的群众基础,并且也是在评剧舞台上有着较高活跃度的一种,甚至于有较多评剧艺术团体之中的当讲旦角演员都是新派弟子或者是再传弟子,这也能够更加显著的体现出新派在评剧剧种之中所拥有的深厚地位、魅力、生命力以及影响力[10]。新凤霞所拥有的声音非常的甜美,其唱功非常的扎实,更加善于对敢爱敢恨的少女形象进行刻画,在伴奏新派剧目或者新派唱腔的时候第一点就是要将新派所具有的清新明快的特点把握住。三弦在新派唱腔之中能够将自身所拥有的特点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能够更大程度的将新派清新明快的艺术特色渲染出来[11]。提及评剧新派,就不能缺少对新派“疙瘩腔”进行叙述,这是一种在新派之中拥有非常代表性的唱法以及特点,有的人甚至会使用“疙瘩腔”将新派声腔艺术所拥有的特征涵盖在其中。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对于“疙瘩腔”不能良好的演唱以及伴奏出来的也是,也是对一个新派艺术规范进行检验的重要标准与原则。根据这一基础的特点,在新派所拥有的传统戏与当代的新创剧目之中,“疙瘩腔”都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演唱以及演奏都使用了更加成熟的技巧[12]。三弦在对新派所拥有的特点进行演奏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拥有清醒明快的特征,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快速的出弦,保证每一个音色都更加的透亮。特别是针对于《刘巧儿》这一个剧中所表现的唱腔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伴奏的过程中就更应该对演员的气息以及吐字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也正是要将心气表现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将“疙瘩腔”这一特征表现出来[13]。新派艺术所诠释的人物形象、年龄以及阶层跨度非常的大,不仅仅有大家闺秀。同时还有小家碧玉;不仅有千金小姐,还有贫苦妇女,所以对于新派而言其在演奏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应该根据所表达的人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根据戏曲的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表现形式非常的广泛。针对于三弦伴奏而言,其在能够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对流派特点的掌握[14]

小结

在评剧乐队的伴奏之中,不管是评剧板胡这种主奏乐器,亦或者是三弦这种弹拨乐器来说,第一点就是应该掌握相关流派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规范和准确使用自身所具有的演奏技巧情况,更好的让技术为艺术、为剧情以及为人物做服务。这也就对三弦的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音准、节奏以及左右手的配合上都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评剧伴奏过程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素养。以此作为基础,还要对各个流派所具有的特点、唱腔特点以及人物特点进行熟悉,从而能够更好的在对评剧乐队开展伴奏工作,为整个戏剧增加光彩,让各个流派的特征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不断追求艺术风格以及抒发感情的情况下实现协调与统一,拥有更加鲜明的特征,这样才能够对流派艺术产生更加更加理想的烘托以及渲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利芳. 论民间说唱艺术在抗击突发疫情中的作用——以临县三弦书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24):44-44.

[2]孙宇欣. 基层非遗口述史出版的困境及建议 ——以《霍州三弦书》为例[J]. 今传媒,2022,30(4):63-66. 

[3]石田立. 那达密德三弦独奏曲与蒙古族三弦的风格特征[J]. 内蒙古艺术, 2021(6):17-19.

[4]徐欣,刘垭君. 瞽书表演中的身体与声音——临沂、介休三弦书"一人多器"分析[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2(2):133-143. 

[5]林之舒,苏亚东. 用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研究 ——以摄制撒尼人三弦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0(18):182-183. 

[6]耿在恩. 柳子古韵弦为筋雅俗共赏驻云飞——柳子戏三弦概况[J]. 人文天下,2019(024):15-18. 

[7]朱红. 京剧三弦演奏的若干特点与风格分类[J]. 音乐时空,2016(3):34-35.

[8]龚婷. 浅谈三弦在民族乐队中的作用及发展[J]. 戏剧之家,2016(6):53-54. 

[9]王麒霖. 梅派三弦在乐队中的作用及其鼓架的改良[J]. 中国京剧,2017(11):54-55.

[10]王利峰. 浅论南北三弦之异同——以蒙古族大三弦和福建南音三弦为例[J]. 艺术评鉴,2017(14):23-25.

[11]王利峰. 谈三弦在评剧流派中的伴奏运用[J]. 大舞台,2016(5):79-81.

[12]金志强. 浅谈传统京剧伴奏中三弦与其它乐器的协作关系[J]. 戏曲艺术,2012(2):97-99. 

[13]王利峰. 浅论民族三弦与戏曲三弦的异同[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153-154. 

[14]余洁. 三弦元素在琵琶中的运用——以《弦子韵》为例[J]. 山海经:想象作文(下), 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