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梁超逸

通辽市市政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 通辽02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农业的成长速度愈发迅猛,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农业、工业等领域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逐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保的政策、措施,其中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项目。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问题;策略

近些年来,淡水资源污染严重,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水环境监测可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地已经建立了水环境监测站,但是总体上监测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水环境监测站比较少,覆盖范围十分有限,而且水文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手段十分有限。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提高,应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

一、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

水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其质量动态变化与水资源实际利用效率有很大影响。目前来看,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自然因素来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区域水资源蒸发速度大幅度提升,造成水资源被浪费,严重情况下也会造成水生态环境产生变化。如果水资源流域范围中存在大量矿物质,在自然环境因素干扰下可能会导致水环境出现矿化现象,进一步加剧水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人为因素来说,人们对于水资源周边林木乱砍乱伐也会造成地表水快速流失,同时水环境范围内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也会影响水资源循环效果。工业废水处理不当,直接将其排放到临近河流当中,也会影响水环境中生物的存活率,继而造成水环境水质恶化,这些人为因素均会对水环境质量带来影响,继而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质监测项目繁多

对水环境水质进行监测前期没有对具体项目进行有效划分,这就会导致水环境水质监测因为基础项目过于混乱复杂而出现问题,这也会对水质自动监测效果和最终结果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没有按照区域水环境现实状态确定关联有效的水质监测项目,也会影响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综合调控效果和现存问题实际处理水平,加大水环境水质监测以及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可能性,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也难以顺利开展。

2.实验环节的问题

在实验室中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检测,有助于了解实验水域的真实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实验人员、技术方法采用以及使用的实验仪器、器具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实验之前,实验人员没有对试管进行清理,或者在清洗了试管之后没有对试管内部进行擦拭就直接添加样品,必然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同时,实验室中相关仪器、设备有着非常高的精密度,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日常养护期间,应当着重对实验室内部温度、湿度进行控制,避免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精度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水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监测标准落实的问题

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相关监测标准的建立正在不断完善当中,几乎覆盖了水环境污染的所有内容,监测标准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拓宽。随着国家对水环境监测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高度重视水环境监测工作,不过在相关监测标准的落实上还有待加强。比如国内目前还存在少量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同时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居民的生活行为还没有完全得到规范。如,部分居民习惯将生活废水排入雨水管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城市河流污染。水环境监测标准的落实,正是要完全遏制上述这些污染水体环境的现象,只有真正将监测标准落到实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才能够从根源上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4.监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在水质监测分析中,实验室监测技术人员是运用相关监测仪器设备,执行水质监测技术标准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养水平与最终整体监测结果具有密切关联。部分水质监测技术人员对现代化的监测理论知识、技术方法与仪器设备等掌握不全,相关监测实操经验匮乏,监测质量意识淡薄,对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把握不准,导致最终监测结果受到影响。

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策略

1.严格把控实验室监测流程保护好仪器设备

制定完整的实验室监测标准,严格按照流程要求进行实验,减小实验误差,提高监测结果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提高水质监测的适用性与科学性。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实验能够促进实验效率的提高,常用的方法包括平行样对比分析法,即将样品进行等分,抽取十分之一的样品进行平行样对照分析。同时,还可以对样品进行反复监测,通过前后结果对比,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在实验过程中,要使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设备仪器,并且遵循国家计量法规定,保证水质监测准确科学。对于设备仪器的保护需引起高度关注,安排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状态进行全天候监测,详细精准的记录设备的各种参数,保证仪器稳定地投入工作中,防止因仪器故障产生的实验偏差。

2.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监督是有效预防水生态环境污染的有力手段,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群众,都是监督的主体,所以应当积极履行自身监督职责, 为预防水生态环境污染贡献宝贵力量。 新时期,进一步强化对水生态环境的监督力度,除了需要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外,还需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利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渠道,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良好的监督意识,确保全民投身到水环境监测以及水污染防治过程中。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居民的用水行为,还可以打击一系列乱排乱放现象, 督促企业正确处理、排放污水,规范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行为。 针对地区为水环境监测、 水污染防治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机构、个人,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表彰, 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监测以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人员能力建设

目前,在水环境监测中引入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对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要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工作,综合应用集中培训、线上学习等多元化形式,切实提高水环境监测人员的能力素质。在具体实践中,要构建科学的内部培训机制,邀请水环境监测领域的专家定期组织授课活动,向工作人员传授先进的监测理念、技术方式等,帮助工作人员深入掌握各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要点。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分享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集中探讨监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促使水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4.监测项目和污染现状的相统一

水环境监测部门要依据水体污染现状,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根据地区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提高监测项目的针对性,同时对于有机物污染标准也要进行明确,可以根据污染源、污染物种类的差异采用相应的监测标准,可以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从而确定污染程度。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目前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加大对新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力度,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还要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最后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四、结语

在水环境监测中,水样采集、运输、实验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帮助我国直观了解到采样水域的水质情况,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建立在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之上。在进一步预防和治理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还应当持续加强监督力度,有效杜绝生活、生产中乱排乱放的现象,通过落实相关惩罚、奖励制度的方式,督促全体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同时,想要进一步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还应当加强相关监测、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度,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自动化监测以及对环境风险的提前预测,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环境风险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崟峰.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2).

[2]朱瑾陶.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3).

[3]马静.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J].清洗世界,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