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度假模式引导下的山地度假空间设计策略——以峨眉山七里坪藏山府酒店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体验式”度假模式引导下的山地度假空间设计策略——以峨眉山七里坪藏山府酒店项目为例

许义慧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5)

【摘要】在“体验式”旅游已经成为现代度假旅游的新模式与新选择的今天,如何为旅游者带来优质度假体验,成为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的要点。文章以峨眉山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藏山府酒店设计为例,从规划和建筑两个层面分析研究现代精品山地度假酒店设计策略,探讨从“体验”引导出发的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山地度假酒店;场地规划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地域特色;建筑生态技术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个性化、休闲化、情感化、体验化的旅游经历,越来越受广大旅游者的欢迎。在过程中亲历活动、扩展视野、体验不同的生活乐趣,已经成为很多旅游者的主要需求与选择,“体验式”旅游已经成为现代度假旅游的重要选择与发展创新模式。

“体验式”旅游主要在度假旅游过程中,突出娱乐、教育、逃离、审美等体验过程,逃离日常生活的烦恼与工作的压力,观赏原生自然名山大川的秀丽景色,愉悦身心同时体验融入式的放松与愉悦。山地旅游不仅包括原始山地景观,也包括山林水文、生物、气候、人文等多种景观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作为山地度假的重要载体,山地度假酒店需要承载不仅是休憩娱乐的功能,还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沉浸式、融入式的观景、互动与体验过程。

2、区域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旅游者将山地作为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有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越来越受旅游者关注。峨眉山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更有金顶金佛、报国寺、万佛顶、生态猴区等标志性景点。四季分明,景色别具一格,成为国内热门山地旅游目的地之一。峨眉山依托四川旅游资源发展,通过将主要旅游景区组合与串联,融入“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形成以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为主线的精品路线,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强势的旅游吸附力。

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川西南旅游地理核心区域,地处两大旅游景区峨眉山与瓦屋山的联接通道上,片区项目的开发对促进川西南地区旅游生态发展,提升洪雅旅游产业经济及洪雅旅游区域形象,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规划定位

寻求与自然、山林的零距离接触,感受名山大川姿态各异,体验人文建筑的艺术之美,寻求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意境,在度假旅游休憩中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愉悦、放松、回归本我的过程体验

本次设计在深度挖掘峨眉山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尊重洪雅县城市发展现实,基于峨眉山景区周边现状,结合当前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前提下,对旅游区周边的自然资源、整体风貌和地方特色进行整合。在度假产业发展需要的规划理念的基础上,与山地自然环境相结合,从创造地方特色的角度出发,对山地度假区的布局、规划、形态设计、体验感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山地休闲旅游区度假产品提出方案,力图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验型、生态型山地休闲度假区

4、设计思路

规划结合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挖掘和提升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及场地记忆为主要线索,重塑地域形象和价值,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采用生态设计手法,充分协调自然资源度假体验两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提升场地为兼具文化展示、生态保护和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的生态公共场所,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生活和体验的多元化度假场所

不同于城市酒店的规划形式充分展现了休闲、独立、与自然最大化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设计将必要的餐饮、活动、休闲等配套设施置于酒店服务中心内,将大体量的服务设施布置于希尔顿酒店,设计参照三星级酒店标准,整体布局以组团式布局为主,根据地形设计上下层空间叠合的客房形式,主要针对以个人或企业为单位的消费群体。项目在每间客房中设置了就餐空间,保证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又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酒店客房的私密性、景观纯粹性上的独有特色,提升度假体验

5、度假体验与空间设计策略

4

5

5.1规划设计策略

体验自然、和谐共融为设计主旨,在规划布局上尊重原始地形地貌以插入的方式将建筑落到基地之上,尽量不影响原始地形,注重原生无改造的体验环境。在建筑平面设计上也考虑到自然景观的生态融入,充分考虑度假旅游者的体验与感受,避免做过于呆板的建筑轮廓。利用自然地形,建筑体量错落搭配设计,同时采用富有变化的曲线屋面,融合远景山势,让自然景观与建筑得到充分的融合,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创造了最多的机会。

5.2场地设计策略

项目用地属于七里坪高端产品开发区域,临近七里坪重点打造的景观大道,外围交通及自然条件优越。场地内地势变化不大,整个区域地势高差13米左右,层次丰富。整个用地坡度在3-10度之间,大部分区域小于15度,属于适合开发的山地条件,并具有较大的设计发挥空间。用地整体地势开阔,是观金顶的较好地块之一。

尊重原始地形地貌,整体布局时,根据等高线及坡度坡向,划分场地台地,利用自然高差设计场地道路及建筑布局。可利用场地较大高差区域,结合道路布局,设计台地错层形式客房,营造依山就势的山地度假体验客房。客房整体布局与形式选择也遵循景观、视线和体验导向,在对场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景观资源特点布置不同种类的建筑产品。建筑沿用地最外侧布置,争取最好的景观效果二层客房按远景视线为主导的景观导向型布置方式,一层客房按优质的场地景观为主导的布置方式。

项目空间组织遵循自然山地的节奏变化,开敞空间与紧致空间沿项目主干道交替展开,形成内向景观通廊。场地空间有收有放,自然变化,远景近景交替呈现,丰富有趣。在道路节点部分有意放开高大乔木与道路的距离创造开敞的节点景观形象,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区域有意收紧高大植被的种植密度,一方面强化了主要的交通流线,一方面使通过主道的人群能感受到明显的空间转化体验。在建筑区域也有意通过不同体量植被的疏密组合强化建筑排布形成的若干个自然组团,使整个项目的空间形态疏密有致,在天然中渗透出有规律的组织。

场地竖向规划设计以区域内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为基础,结合项目用地性质,遵循原有地形的坡度、坡向,结合道路交通局部进行微地形改造,方便客户出行,协调考虑土方平衡和排水方向。建筑单体有机融入自然环境,遵从原始地形。道路的高程设计依照整体规划和功能布局,纵向控制高程不大于8%,采取道路旁边起坡的方式解决道路纵向排水问题。结合地形特点和用地内原有的自然沟渠体系连成的水系排水,地表水均汇集后有组织地向山涧溪流排出,结合景观廊道、空间和节点,塑造自然的山涧溪水景观,打造体验型山地水景,增加内部环境的生态性质和景观性,营造适合休闲观赏活动的亲子互动滨水区。

5.3建筑设计策略

   以“创造高品质度假产品、体验原生态度假生活”为出发点,除了追求使用者有别于城市酒店的体验和品位,为人们提供一个“面佛、度假”的心灵寓所。更着重提升了建筑的自身的外观及使用品质。建筑立面设计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提炼后融入本土建筑元素中,基于传统坡顶创新双曲线坡屋面,根植于本土的七里坪风格。创新具有标志性的弧形坡顶及简约拼色拼材质观景立面,建筑简洁、时尚又极具地域风情。建筑单体设计推崇自然主义的回归,追求自然美与建筑美的和谐统一。建筑整体格局协调统一,协调周边地域建筑特色,建筑细节设计精细巧妙,体现了对使用者的体贴与关怀、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用最淳朴、自然与简洁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回归自然与宁静的度假生活场景

建筑布局遵循场地地形,沿用地主要车行道展开,并从主要道路上分支出不同规模的尽端组团,通过建筑排布的有机组合,及景观种植的有意搭配形成不同组团格局,与地块外围自然环境之间也形成一种密切的内外联系,使内外景观相互渗透,自然流通。每个组团也因不同的地形与景观,形成独特而有序的场景空间,使相同的度假生活与活动,因移步而产生不同的趣味。建筑运用当地的原木、原石等本地特有的材料,渗透融合与山林,增添了原生态的地域韵味,同时利用精巧细致的拼接与装饰手法,将简单的地域材质,为建筑形态肌理增添了细节和质感,提升建筑品质。木材、石材与通透的玻璃面也满足了使用者直接与自然接触沟通的度假需求

建筑平面的设计结合总体环境,针对七里坪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进行深入的推敲研究, 从生态建筑学的原则出发,在设计中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视线与体验导向:建筑的设计采取以人与自然充分融合的设计思路,以人的使用体验与感受为设计导向,采取“渗透”和“相融”的手法,通过建筑平面与自然景观的互相渗透的设计,将景观引入建筑体量,创造了庭院、露台、檐廊等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室内外互动空间,最大化营造人与自然直接接触的体验机会。

(2)度假品质的追求:不同面积的建筑单体,在设计上都保证了主要功能空间的舒适使用及私密空间的直接最大化的观景,对主要的房间甚至提供了直接面向景观面的卫生间,使自然观景渗透到全方位度假生活中。二层的客房产品设计了观景露台更是结合建筑造型创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亲密舒适的交往空间,最大化提升建筑品质,达到舒适愉悦度假体验。

(3)建筑生态技术策略:山地场地常年气候潮湿,为提升度假舒适度,设计天井采光通风。利用自然采光,组织自然通风,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户内湿气。设计中根据地形特点,前后楼栋间尽量错动,客房产品南北向贯通式设计,公共交通空间的开敞通透的设计,营造场地不同的空间空气密度区,产生的自然空气流动,从而达到热压自然通风的效果建筑形态融入环境过建筑外墙材料和色彩的选择,使建筑更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使之仿若自然生长一般,从而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门、墙、窗、屋顶、遮阳设施等均采用满足节能标准的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功效。

5.4景观设计策略

项目酒店地块属于片区高端酒店区域,

景观设计有较高要求,设计将景观规划分为外围自然景观与内部场地景观两个层次。自然景观范围涉及地块内外除建筑外的所有区域,这些区域遵循场地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保留基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项目场地主要出入口配合建筑及地块品质对自然景观做适当的修饰和提升,使其更加符合建筑的气质和品味,使建筑与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体现项目的品质与地位,满足使用心理及功能要求。在项目用地外沿地势较低区域,沿场地地形及等高线修饰设计大地景观,打造度假者亲近自然、体验生态游憩其中的景观环境。设计打造节点观景小台,朝面远方金顶景观,增添静穆氛围,凸显度假生活远离尘嚣,更显山中岁月静好。植物种植设计遵循原生环境保留与种植空间配合形成的原则,在保留有价值的原生态植被的前提下,增植的植被将配合规划空间的区分和组织,通过不同的植物颜色和种类搭配使不同的空间性格更加强化,丰富空间景观层次。

5.5服务配套设计策略

项目场地交通设计综合协调考虑整个片区的交通体系。车行道路尽量沿地形等高线设计避免较大的车行坡度,同时在道路各个节点设计开阔的公共区域加强沿途的空间体验。为满足度假者的需求及出行快捷方便,设计考虑独立出行。引入多样化交通方式,将地块交通体系分公共与休闲两个体系,公共交通系统以车行为主,主要为来客的便捷出行提供条件,休闲交通系统以步行为主连接建筑融入自然环境。车行系统有效地达到每户建筑,增加了度假者出行的便捷性和私密性。人行道路主要分布在地块外围区域结合山地地形高差,运用木材、石材等材质灵活转换,增加山地建筑的特色性和入户的趣味性丰富性与组团内的步行系统连接形成系统,为度假生活提供了休闲散步、山林慢跑等养生条件。

根据全域产业服务设施协调规划配套设施,根据度假者的使用需求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一个以康养度假为主题的社区,康养产业规划形成了从南到北的四个产业组团及服务轴线。在项目内服务中心设置对应康养服务区,更好的将康养服务融入度假生活,形成网络关联式康养服务。服务中心内部根据度假者的使用需求增添餐饮、社交等功能服务区,结合网络热度,打造网红景色打卡区,考虑现代度假热点营造的需求。

6、结语

山地度假酒店的设计,不仅需要符合山地规划布局、顺应地势、结合利用自然资源、凸显地域特色,营造符合建筑设计标准,还应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多角度、多层面的关注与思考度假使用者的体验与感受,并以其为设计导向,营造具有特色且舒适体验的精品山地度假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