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许,丹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重庆 408400

摘要:跨学科教学是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形成连续性、关联性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技能,从而有效避免分科教学所导致的尴尬局面。因此,本文主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策略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1.1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

作为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既要以学科逻辑作为依托,又要关注体育的生活意义。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人,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生跨学科学习必须直面学生的真实生活,即跨学科学习活动要与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发生关联与碰撞,拓展学生对知识的多维感受,增强学生体会体育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健康教育内容中的体育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各种环境下如何安排体育锻炼活动,还会与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等知识发生联系,更能深度把握环境、生活与个体的关系并建立自己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面向学生未来生活的学习。

1.2各种情境创设

知识及概念的学习是动态关联的而非静态的,跨学科学习必须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将要掌握的知识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串联,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与发问以建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将运动技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

1.3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

德智体美劳“五育”互相联系、互相滋养,体育中隐含着德智美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德智美劳方面获得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体育与德智美劳的深层关联,在跨学科学习活动或项目学习中推进各类生命素质间的互相交融、渗透与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既可以培育学生的体育品德、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健康审美、身心劳动。跨学科学习的这种融合性特质要求以体育为中心实现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

1.4要求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

身体是知觉的中心,知觉借助身体使人感受外界环境,身体、知觉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学生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也是一种身体参与的学习,这也是体育课程学习最重要的特点。身体的参与、体验与认知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和感悟体育学习的关键,跨学科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感知、接触与建构知识,认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策略

2.1将德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

(1)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时间大量缩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利用网络等,挖掘相关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以及相关体育赛事规则等,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排球比赛视频或观看电影《女排精神》等,通过视频直观的感受排球运动员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小学体育项目中有许多项目是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凝聚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团队的作用。(3)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通过体育竞赛促进德育的渗透,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比赛的契机,为学生传递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等观念的渗透。在进行篮球比赛的前期,教师可以先对竞赛规则加以讲解和说明,保证比赛公正公平进行,同时,要求参与双方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在比赛期间,教师需要在实战中指导学生相关篮球比赛的专业知识和技战术,如传切配合、防守对手等,培养学生在竞赛中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体育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2.2将智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

(1)体育可以“增知识”体育不仅可以强筋健骨,又可以增加知识,在体育运动中,不管是参与哪项运动它都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需要调动身体各个部位参与其中。以足球为例,足球运动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外,更重要的具备较好的“谋略”。足球运动不仅是一门球类运动,更是一项益智的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运动技巧,还要融入综合、判断、推理等知识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智力,真正实现体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2)体育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过程,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大脑产生疲劳,而要想大脑皮层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则需要大量的氧气。体育运动虽不能绝对保证提高智力,但能改善大脑功能。多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氧量,并将其他养料源源不断输送到大脑,满足大脑营养需求,从而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如增强记忆力等。同时,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帮助大脑休息、调整。人采用体育活动的方式,如大课间、体育课等可以帮助大脑快速恢复清醒、充满活力。在体育运动中,运动中枢的兴奋会促进思维、记忆中枢的抑制快速得到休息,从而消除疲劳,恢复学习、工作的能力。

2.3将美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

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做到由单学科的教学转变为多学科融合的理念。美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因此要充分发挥它的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并作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运动表象,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美。如,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健美操、韵律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达健美操对身体姿态、身体协调等的作用,还要教会学生去感受健美操本身的乐趣,去欣赏健美操的舒展、有力的动作和它所带来的身体姿态的变化,以及去欣赏动作、音乐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将三者融合做出令人感到美的动作。

2.4将劳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密切联系,而劳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劳动课程跨学科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移动、非移动性和操控性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等体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质。体育源于劳动,如走、跑、跳、投等动作既是劳动动作又是体育动作,它们都需要通过身体实践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劳动实践,只有让学生身体和大脑共同参与才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实践的快乐,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质。例如,体育课往往都会运用到大量的器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借出与归还器材,培养学生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和体会劳动的意义。

3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应顺应跨学科融合理念,将学科知识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以此来实现多育并举、多学科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云飞,宋久存.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美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9)

[2]张雨琦.聚焦小学体育兴趣化,创生活情境展开跨学科学习[J].体育教学,202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