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

焦平杰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建筑工程为人们正常生活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时刻牵动人们的注意,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并且还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建筑主体结构一旦出现问题,建筑就不再适合居住和活动。所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步骤是绝不能略过的,还要使用正确的检测方法测试建筑主体结构的状态,确认主体结构中不存在问题,从而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符合标准。通过不断改善结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进而明确建筑主体结构的实际状态,方便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应用

1前言

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引入到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建筑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开始出现,原来的检测方法也逐渐变得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对不同施工环境中的建筑主体结构都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实时状态。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意义在于给人们的施工行动提供了保障,若是在建筑结构中发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就要立即停止施工,将结构中的问题修复完成后才能继续开展后面的施工。

2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意义

事实上,确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状况的工作意义重大,不同类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构成与联结方法都有所差异,利用检测手段可以明确得知不同类型的主体结构的情况。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检查人员都需要深刻意识到主体结构对建筑质量有直接影响,有关的工作人员应更加重视主体结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检查主体结构的情况。检测工作的意义深远且持久,对于整个施工阶段都产生着切实的影响,由检测结果中较为异常的数据可以迅速推断出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效避免了频繁出现施工事故,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3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方法

3.1外观检测法

外观检测法作为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方法之一,在许多建筑工程中都使用到了该方法,通过对建筑外观上出现的裂缝和损坏来迅速确认建筑主体结构的情况。外观检测法不需要使用任何其他设备和仪器,只需要依赖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完成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细心程度和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

3.2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不同于外观检测法,是需要检测人员使用仪器进行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极大程度上依赖机械自身的精密程度,能够检查到人力观察不到的问题,检测人员只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检测仪器,再对仪器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完成仪器检测法。

3.3电磁感应法

电磁感应法是新型建筑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将电磁的特性应用在检测方法中,尽管检测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到特定的仪器,用检测仪器收集电磁信号中的信息,可以在不破坏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时探测结构深处的情况。

3.4 回弹检测法

回弹检测法广泛应用于主体结构的检测,尤其适用于混凝土强度和烧结砖强度的检测。具体的检测操作是使用回弹仪完成相应的检测操作,使用弹簧驱动锤,用弹簧棒对混凝土或砖表面进行弹簧打击,测量具体回弹距离,检测人员会根据回弹距离来判断主体结构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回弹值、温度等检测参数进行控制,同时注意检测部件的选择,以保证回弹检测法的精确性。

4不同阶段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

4.1施工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检测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性质和特性有所了解,选择较为合适的结构检测方法,不同建筑工程适用的检测方法也有所区别,不可能所有的检测都选择统一的检测方式,使用同一种方法只会让检测失去意义。准备阶段的检测人员要为后续的检测工作制定详尽的计划,与施工单位之间保持着顺畅的沟通,并且确定好最合适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

4.2施工期间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检测主体结构的质量,维持后续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检测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解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的问题。如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可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损害,需要立即对主体结构采取加固措施,施工期间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要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定期记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相关数据,若是出现异常数据要及时找到原因。

4.3竣工阶段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在竣工阶段的工作更是不容疏忽,要检查到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主要采用观察法对建筑表面进行观察,防止结构问题降低建筑的质量。竣工阶段的主体结构检测也是检测的最后环节,此时的建筑主体结构都已完成施工,通过使用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5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的具体应用

5.1检测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

5.1.1 混凝土回弹强度检测

对于一般部件,调查区域的数量不应少于10个,相邻两个测量区域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m,并且测量区域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当不能满足该要求时,也可选择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面或底面。测区的面积不应大于0.04m2

检测区域表面应提前清洁平整,无疏松层、浆垢、涂层,要提前固定好会在检测时出现颤振的薄壁和小部件。

5.1.2 钻芯取样检测混凝土强度

钻芯取样法会对混凝土造成部分损伤,需要使用专用的钻机从混凝土结构中钻取芯样,并且进行芯样强度的检测,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钻芯取样法有着准确可靠、直观检测等优势,但相比于无损检测方式,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费用,容易受到试件取样的限制。但结果准确性相对较高。

5.2检测钢筋保护层

钢筋保护层是保证主体结构钢筋免受侵蚀的屏障,若是钢筋保护层遭到破坏,内部的钢筋很大概率上也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需要加大对钢筋保护层检测的重视,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及时发现钢筋保护层上的问题。电磁场理论可用于检测钢筋保护层。检测过程中,信号源头会在提供交流电的同时向外界辐射电磁场,可以完成对外部电场的接收,并且能沿着钢筋形成不同的感应电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和位置将根据电压变化来确定。

5.3 检测砌筑工程情况

在对砌体工程进行检测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会有所不同,最终检测结果的可用性相对较低。砌体工程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回弹法、原位轴压法等。在实际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需要根据结构特征的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方法,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测点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做好相应的管控工作,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5.4 检测钢结构

钢结构的检验应重点关注性能、强度、变形等方面,检测钢结构的时候,可以采用目测法,完成对钢结构外观的检查。对于焊接结构的检测,检查的重点应放在焊接接缝处。

6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6.1明确检测内容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质量,明确检测内容可以避免后续矛盾的发生,整治检测过程中的混乱现象,确保检查工作质量和水平可以达到期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比较大,检测人员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检测内容多加关注,提高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6.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根本,检测人员的行为都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法律法规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以往检测方法中的不足之处。

6.3选择合理检测方法

尽管不断有新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方法出现,但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技术并没有变化,检测方法的合理性还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愈先进检测结果就愈准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需要的是合理且适合的检测方法,只有确保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合性,才有可能提高检测质量。

7结束语

想要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及时解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的问题,利用检测技术及时发现主体结构中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潘艳.主体结构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9):62~63.

[2]廖日熙.探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检测的效果及主要方法分析[J].居舍,2020(36):45~46.

[3]马小林.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相关规定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