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夏晓英  ,刘玉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哈尔滨华德学院  15002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中对于建筑类专业“新工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多,所以需要高校更加重视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同时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从而使得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对“新工科”人才开展有效的培养。所以本文将从建筑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一定的探究,希望可以提升高校人才的质量,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能进一步推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新工科;人才培养

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建筑工业更加需要一些复合性的专业人才,建筑工业化主要是指应用现代的管理模式以及标准的建筑设计来构建实现产品的工厂化、模数化。目前我国在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业化生产中效率并不高,经常会出现生产效率较低以及浪费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建筑标准化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于一些标准化的部件应用程度很低,对于一些新型的建筑领域仍然在不断地摸索,并没有达到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所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强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

一、建筑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工业化的人才需求就是目前建筑类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端建筑类人才的学校,应该不断地跟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而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得人才更加适应建筑领域的需求。目前,高校需要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改革,充分发挥学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优势,将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作为主要方向,构建产学研究为一体的科研工作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更好地推动学校改革创新,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同时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在北京的建筑大学的建筑材料专业就具备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学科建设方面主要是依靠着材料科学与土木工程,它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以及相应的实践技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培训,从而培养学生在学科方面的优势,在水泥混凝土制品行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完成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工程检测,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筑企业的需求,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胜任企业中的相关岗位,建筑类专业新工科在未来的建筑领域发展的前景广泛,所以需要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优势[1]

二、建筑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进行建筑类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在高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会进行基础课程和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例如CAD的应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这些学科的设置都为后续建筑类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中,会涉及到力学、建筑学以及房屋建筑等相关内容,而在材料工程专业领域又会涉及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所以对于基础课程的设置必不可少,它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培养专业技能的前提和基础。除此之外,高校还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材料类课程中就会包括混凝土材料学、混凝土制品工艺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加高水平的人才 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关键技术。例如,在开展混凝土制品工艺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讲授的教师可以编定相应的建筑产业技术规范以及设计图纸,从而更好地完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的教学改革,所以学校需要紧跟建筑工业的发展步伐,促使建筑专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更好地围绕建筑工业化人才的需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进行个性化课程的建设,学校需要与企业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聘请专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并且开展相应的讲座,也可以让本校的教师到各个高校和企业进行专项调研,好好学习,从而更好地开设具备工业化特色的课程,满足建筑产业技术发展,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2]

(二)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校企合作来对人才进行培养,目前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学校之间进行合作,并且双方都加入到了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当中,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方向越来越广泛,应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这样将更有利于开展建筑领域的专业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在技术标准、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想挖掘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发展条件,就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来发展国家的建筑事业,进而可以借助有力的政策来强化标准,以及进行工业化的生产和研究,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建筑领域所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在生产组织上可以进行产业的升级,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既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高校加强建筑研究工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推动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对于建筑类的新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更加巨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建筑专业新工科人才并不能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从而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开展独具特色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建筑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鹤, 孙绪杰, 杨扬,等. 面向"新工科"的智慧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21, 30(1):7.

[2] 张子容.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类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建筑机器人专业方向为例[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5):3.

[3] 郑兵云, 张恒, 钱应苗. 新工科建设与智能建造双重驱动下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