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教学方法  探索教育奥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讲究教学方法  探索教育奥妙

林麟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石桥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41400

【摘要】讲究教学方法,探索教育奥妙,需要教师认真去探究、去摸索,去反思和总结经验。只有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夯实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旁征博引,引用典故、神话,中外逸闻趣事,增强学生的佩服感和信任感,诱发知识的兴趣和故事的兴趣,推动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幽默感才能赢得未来人类的曙光。

【关键词】兴趣   渊博的知识  赞扬  幽默感    挖掘潜能

讲究教学方法,探索教育奥妙。在我的心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是每个优秀的学生的能力发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很少有人能完美把握这三种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至于和成功失之交臂。这要求我们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潜能。

夯实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哲学告诉我们量变到质变。承认每个学生的记忆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持之以恒地学习,增加知识的容纳量会使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产生新的高度,基础知识越广泛,触类旁通的能力就越强,对事物判断力就越高。所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基础知识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拼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着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理解能力,现在高中课堂中存在两种弊端:一、过于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二、脱离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空泛的能力训练,其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一定要脱离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僵化与淡化的境况,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家访、性格摸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高中基础知识,教学现状和高考现状进行分析,端正教学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反对灌输式教学,要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生存的动力。胡艳敏 -在《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中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增强语文的兴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把增强语文兴趣的方法探究的对象。语文是一门积累性强的学科,它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短时间内提高成绩。若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成绩又提升得慢,长此以往,便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积极创设教学硬件。视听结合,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是关重要的因素,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的欣赏和鉴赏,感知语文的感性美、画面美、形式美、音乐美。2.教学方法灵活。教师应注重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采用牧羊式教学,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自我分析、主动探究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打开心门和心结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旁征博引,引用典故、神话,中外逸闻趣事,增强学生的佩服感和信任感,诱发知识的兴趣和故事的兴趣,推动教学。有些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大学知识记忆犹新,感觉自己在学生面前游刃有余,也能信手拈来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的遗忘,缺少不停的充电,感觉知识板块话、僵硬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淡。本来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年龄却使学生的成绩提不高。我们有的教师习惯了“没有学习”的生活,最后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缩小,反而认为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方法和技巧。于是,大规模搞“教研”。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讲的:“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做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科书,而不开阔孩子们的科学视野,不向他们提示尚未学习过的、期待他们用好奇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探索的那些领域,我们就只会使孩子们厌恶那天天要掌握的一定量的知识‘份饭’。而为了开阔和提示那些领域,就要求教师拥有比大纲的要求多得多的知识。”为此,苏霍姆林斯基明确主张:“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的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当前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是教师必须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对教师的知识“渊博”提出了高要求。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幽默体现智慧,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古板、教条毫无生活趣味和幽默感的教师。乐教于学,教学相长是最好的模式。教师的幽默会增加与学生的共鸣,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记住知识并融会贯通。教学中最难的就是调动学生的自动性,而老师的幽默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深刻记忆。 黑格尔说“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之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放出精神的火花”,教师的幽默在轻松中孕育着深沉,妙语中透露着睿智,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示和记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幽默的语言不是滑稽取宠、庸俗戏谑,而是高尚情操和智慧的体现,应具有“高、大、尚”的特征。比如学对联,叫同学观看周星驰喜剧“对对联”环节,学学成语,让学生成语接龙,同学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对联的知识。所以精心设计的幽默能出色地显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尤其在教学内容对学生无较强吸引力时。经常设计幽默情景,可以使教师把幽默逐渐内化为自身素质,形成性格和习惯。要具备幽默,教师需要做到这些。1.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爱好广泛,才能感染影响他人。只有心中有太阳,别人才会感到温暖,充满阳光。 快乐是具有传播性的,分享一份快乐,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2.博览群书,搜集一些小故事,小趣事,小笑话和注意、积累、发掘生活中一些幽默的因素,幽默无处不在,缺少的是发现和体会幽默的眼睛和心。 3.善于挖掘教本中的幽默元素,教材本身是知识的浓缩,不能成为无源之水,离开了教学内容,幽默就失去意义。4.课堂中的幽默,具有灵活性、不可期性,学生的回答千姿百态,出现的状况更是不可预测,需要老师善于体会察觉。此外幽默咬注意1幽默的目的性,不要影响学生上课的效率,必须与教学有关,切忌为了幽默而幽默,说话万千,离题万里,东扯南山。西扯海。2.幽默要注意对象。幽默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幽默的内容和方式,不能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幽默要适度 ,幽默过多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泼很难控制、缺少严肃,淡化了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功效的神奇元素。

教师、家长要多赞扬孩子的优点,不要打骂、贬低、讽刺孩子。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夸奖如阳光”可以照射进人的心理。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夸奖”一词在字典里意思有“鼓舞”、“鼓励”,也就是“表扬”、“赞扬”、“理解”、“支持”的意味。家长和教师还应该从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着手,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温馨和谐氛围。多鼓励孩子、夸奖孩子、不要打骂孩子、贬低讽刺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阳光、乐观、自信的人。

总之,讲究教学方法,探索教育奥妙,挖掘学生潜能。期待教师马不停蹄地去探究、去摸索,去反思和总结经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乎意料的惊喜,只有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才能赢得未来人类的曙光。

参考文献:

1.陈桂生著:《教育原理》,东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 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